中国经济的五个长期危机

2016年10月24日07:51    作者:李扬  (0)+1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 李扬

  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有5个现象正在长期化: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低迷长期化;二是低利率乃至负利率长期化;三是通货紧缩长期化;四是债务长期化;五是去全球化。未来全世界最主要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竞争。

中国经济的五个长期危机中国经济的五个长期危机

  从07年全球危机以来,有一系列新的现象发生。最初我们都认为,这些现象是短期现象,很快就会过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危机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些现象是长期化的。我们必须认识这些已经长期化的现象,从而作出相应的决策。怎样一些现象长期化了呢?我概括有五个方面: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低迷长期化。危机已经八年,现在仍处在深度调整过程之中。这个过程,还会有五到十年。作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的新常态至少还会持续这么长时间。

  第二、低利率乃至负利率会长期化。从2014年开始,全球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名义货币利率为负,而且长期化。这个现象之前从来没见过,令我们做金融的人非常惶恐甚至感到恐惧。

  第三、通货紧缩长期化,物价长期低迷。中国PPI长期在负值,CPI在2以下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全球其他地方也是如此。面对低物价甚至不断下走的物价,消费者是欢迎的;但对于生产者来说,物价下跌是灾难。物价持续下跌,意味着从购进到产出就已经有亏损。

  第四、债务长期化。如果说的再深入一点,是杠杆率上升长期化。中央现在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三去”中有一个“去杠杆”,就是杠杆率太高,大家借钱太多。借钱多,杠杆率高,在历次危机中也都有。走出这个怪圈的唯一出路就是把杠杆率降下来。但是这七八年,杠杆率不仅没降,反而在上升。

  第五、去全球化。从大趋势来说,全球化是在萎缩的。

  这些情况不得了。大部分都是我们过去没遇到过的,大部分也都是我们在现行的教科书中找不到答案,需要研究的。今天,就这个机会把这些情况跟大家做一个简单分析。如果你不关注这些问题,你很可能在未来的经营中迷失方向。

  首先看第一个长期化的趋势,增长速度持续下行,经济长期低迷。

  几个主要的国际组织,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联合国等,每年都会对经济形势特别是增长速度做一些预测。这几年,它的预测是不断下调的,总是高估经济增长的潜力。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行,是一个普遍现象。为什么如此?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劳动生产率在不断下行。好几个国际组织的研究显示,今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零,明年会是负的。劳动生产率不高,导致的结果就是投资收益率不高。投资收益率不高,大家就不愿意投资;不愿意投资,经济增长速度就下来了。所以,简单理解中国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原因,就是一句话:投资下来了。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在于劳动生产率下降,在于它导致的投资收益率下降。而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创新不足。

  为什么中国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讨论创新?放眼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因为大家都感到了这个问题。不创新,劳动生产率上不去,投资没有收益,就没有投资,就没有经济增长。现在全世界都在等待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现在科技进步也有,但是进步太小。全球这么大经济体,局部的变化不可能把它给带出低增长的泥沼。

  怎么鼓励创新?风险投资就是鼓励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机制。全世界最时髦的词就是“创新”,这是解决根本的问题。但是做实业和投资的都知道,这谈何容易。先要有科学、有思想,然后思想变成技术,技术变成产品,产品变成企业、变成产业、变成产值,再变成就业,中间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第二,我们的人口结构在恶化,也就是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最重要的就是抚养比。说简单一点,总人口中有多少人干活,养活了多少人。如果干活的人多,养活的人少,经济肯定是要增长的。如果干活的人少,被养的人多,干活的人创造出一点价值,都被那些被养的人吃掉了,经济是不可能有增长的。

  有一个概念叫“人口红利”,指的就是总人口中就业人口比重很高,而这个比重很高的就业人口一旦获得就业,就会创造出极大的生产力来,增长速度非常快,就像过去中国30余年的情况那样。改革开放初期,抚养比很低、就业率也非常低。现在就业率很高了,但是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我们的抚养比也在上升。

  这又是一个世界性现象。日本、欧洲早已如此,美国也已如此,中国现在也如此。包括中国在内,东亚国家已经进入抚养比上升这样一个通道。干活的人越来越少,需要养的人越来越多,这哪里有经济增长?现在机器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火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到时候都没有人了。我们迟早需要机器人服务,因为没有人了。

  第三,长期的产出缺口。所谓产出缺口,指的是经济老是达不到它的潜在增长水平。比如,现在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8%左右,达到的是6.7%。如果潜在增长速度长期达不到的话,底线也会不断下落,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现在全世界都如此。造成长期产出缺口的原因是需求不足。投资、消费、出口,这几个需求不足将是一个长期现象。没有这样一些需求,经济本来可以达到的那个速度就达不到。

  总之,从技术以及它所决定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人口结构、需求支撑这几个角度来看,整个经济下滑的趋势依然存在。也就是说,技术如果不得到创新,劳动生产率不能够提高,人口结构恶化情况不改善,潜在增长率老是不能够实现,增长速度还是会继续下行。这里面潜在增长率是可能改善的,人口结构是不可能改善的,至少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善。

  经济增长速度会长期的低迷,而低迷是由一系列我们根本无法有力控制的实体经济因素造成的。我们必须要当心这个趋势不可逆转。

  第二个长期趋势,是低利率和负利率长期化。

  从金融的角度,利率可以有很多种定义。有人说,利率是信用的价格;有人说,利率是货币的价格。但自有金融在,利率就不会为负。2014年6月,欧洲央行就率先搞了一个负利率,企业到银行存款要先交一笔钱。2008年,美国搞了一个零利率;日本有20多年基本上是零利率。现在欧洲央行直接撕破面纱,负利率。再看中国,中国利率不断下行一定是趋势。

  这到底是什么缘故?根本上利率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关系。如果储蓄的人多,用储蓄去投资的人少,储蓄过剩,反映在货币层面就是货币供应过剩,信贷过剩,当然利率就下去了。如果人人都要投资,投资的需求大于储蓄的供应,利率肯定上去。

  低利率或者负利率现象,反映的是储蓄大于投资。储蓄之所以大于投资,还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投资,因为投资无利可图。这又归结到前面说的实体经济那几个因素上。

  由于长期负利率或者低利率,现在配置金融资产是一个困难的事情。这就导致了一些我们并不太愿意看到的负面现象。比如说,大量资金涌入到房地产领域中。因为必须找到合适的实体领域来进行投资。

  负利率或者低利率,这个现象也会长期化。

  第三个长期趋势,通货紧缩的长期化。

  通货紧缩,对应的词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说的是货币供应多了,同时导致物价上涨。通货紧缩说的是什么?货币供应少了,导致物价下跌。但是让我们头疼的是,当下货币供应并不少。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不断在扩张,经济增长6.7%,M2增长12%多,但是物价没有上去,钱到哪儿去了?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现象,不叫通货紧缩,叫“货币供应过剩情况下的物价下跌”。原因就是我们的货币供应不服务实体经济。它一会涌到房地产,一会到大宗产品。

  我们的CPI、PPI很低,其他价格是很高,高就包括房地产价格。所以房地产价格飙升,就是货币供应很多情况下物价下跌的一个负产品。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情况,就要让实体投资有利可图,货币愿意进去。

  这种情况下,物价上不去,货币供应又很多,导致了几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其中一个现象就是整个经济货币化、金融化。哪个领域都在说金融,大家都想搞金融。而金融出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实体经济领域出问题了,这是很可怕的一个事情。

  第四个长期趋势,债务的长期化。

  此次危机起点,是美国的次贷危机,是美国居民部门的债务问题。一转眼到了欧洲,变成了主权债务危机。有人说,危机第三轮到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是企业债务危机,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这几年,中国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增长非常之快。企业债中,70%左右是国企的债;地方政府的债增长很快,杠杆率(债务和GDP比率)不断提高。外国人看空中国,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债务问题日趋突出,而且没有解决的办法。

  我在这里负责任的说,我们有解决的办法。这个解决办法要损失掉一些已形成的财富,用一些优良资产去填债务的窟窿。从国家的角度,消灭掉一些优良资产,去填那个债务,我们还是有能力的。欧洲这些国家,连这点能力都没有。只要有债,没有什么资产可以填。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债务危机。但是眼见着这些年积累下来的优良资产去填窟窿,还是非常可惜的。

  为什么债务只增不减?其根源在于当前的货币制度。在古典情况下,如果货币是黄金,债务会有增有减。但是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什么成本都没有就可以把货币搞出来,债务当然是只增不减。

  我们可能要在债务永远存在的环境中去生活,无非是债务增长的快一些还是慢一些。好在负债不能说都是坏事。从微观角度看,好的企业应该是会借钱、会负债的企业,会用别人的钱干自己企业的事。但凡事都有度,超过这个度就有问题。特别是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负债过多,会使这个企业有生死存亡的危险。

  总之,债务问题会伴随着我们。如果去杠杆去到零,整个经济将退回到自然经济。但这是工业社会,我们也不可能退到农耕社会。所以我们恐怕需要适应借债的大环境,要做好自己的借债规划。借债不能危急到自己生存。

  第五个趋势,去全球化。

  现在所有事情,都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展开。我们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中国搞改革开放,其中开放就是全球化。现在中国在捍卫全球化,而美国去全球化。但现在大的趋势是逆全球化,最主要的标志是已经有连续四年的全球贸易增长率低于全球GDP增长率。如果是全球化,每个国家都在全球分工的背景下来从事生产,一定是贸易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现在在搞收缩,各种贸易壁垒、非贸易壁垒、贸易纠纷等,层出不穷。从这次总统竞选能看出来,美国也要收缩。封锁移民、禁止美国企业外移、绝对不允许外国企业进来,这完全是一个闭关锁国的态势。

  中国现在是高举全球化的大旗。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说到,我们是全球化的支持者、推动者、建设者。不久前在杭州的G20峰会上,我们张扬的就是全球化的大旗。

  这个世界在变化,那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在逆全球化,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就要打着全球化的大旗,争夺世界领导权。毕竟彼强此弱,我们看到的是全球化在逐渐萎缩的态势。这种情况,对于我们也是有极大的影响。

  讲了五个趋势,接着再推演一点推论。

  由于存在这样五个趋势,而且这五个趋势大部分都与实体经济、劳动生产率等有关。因此,传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基本失效。人民银行洪荒之力都已经用了,资产负债表比起危机之初大了很多,他现在也回不去了。财政赤字不断出现,也是遇到一些不可逾越的状态。

  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明察秋毫,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有这样的战略调整?因为从需求面来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政策就是在调整需求。需求面调久了效率递减、负作用大,所以要转到供应面,转到实体经济,转到调结构,转到创新。政策的变化,是经济大势的变化造成的。

  从这个意义来看,我们今天这种会议,其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中国走出经济危机和长期低迷的路,就在大家的脚下。未来全世界最主要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竞争。哪个国家能有效动员科技创新的力量,这个国家未来就会领导这个世界。

  希望我今天的分析,能帮大家看清楚这个大势,认清楚自己的伟大使命,我的演讲就算有价值。

  (整理自作者在2016中关村全球创新论坛上的演讲)

  (本文作者介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经济 中国 风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