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姜伯静
过去的若干年,中国产品以生产成本的优势在世界各国驰骋。这固然有了价格优势,却也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如今,当中国本土成本优势不再的时候,很多企业开始考虑在他国建厂。而这种思路,华为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实践了。
预热已久的G20峰会终于开幕了,作为东道主,中国又一次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而作为中国新形象的标签之一,“中国质造”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更加引人注目。中国制造和“中国质造”,虽然仅有一字之差,却代表着中国的伟大转变。
“中国质造”,不是一个简单的、笼统的概念,它是由无数中国杰出企业支撑起来的。那些企业,那些品牌,我们不能一一历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里,我们看一个足以让国人骄傲、让中国企业自豪的名字——华为!
如果“中国质造”的演变过程是一部教科书的话,那么,毫不夸张的说,华为,是“中国质造”的一面旗帜,堪称“中国质造”教科书的第一章!在此之前,我也会批评华为的缺点,但这里我们必须要承认华为的出色甚至伟大。在为“中国质造”鼓与呼的时候,我们最不能忘记的这个名字就是华为。
华为,是中国企业在先进领域由弱变大、由大变强的典范之一,是不多的能够在本领域以压倒性优势压制对手多年的企业之一,是有可能在本领域持续维持领头羊地位多年的企业之一。所以,我在前面那样评价华为,并不为过。
也许您会奇怪,为什么是华为?不可否认,华为有缺点;但更不容否认,华为的优点远远大于缺点。下面,我们通过对几个问题的分析,来看一下为什么说华为是“中国质造”的一面旗帜,为什么说华为堪称“中国质造”教科书的第一章!或者,我们就直截了当的说:华为为什么做的这么好!
第一, 华为不是低价低质的代名词,它注重的是质量,而这是“中国质造” 的根本。
价格低廉,一直是中国企业的杀手锏。但是华为,却不仅仅是依靠这一点。“华为最重要的基础是质量”,任正非曾经如是说。
华为成功的标志,源于其通信网络设备在强手如云的欧洲市场的成功。华为进入欧洲市场初期,面对的对手是爱立信、阿尔卡特、西门子、诺基亚等巨人。如何在他们中间脱颖而出,是个难题。
在这场漫长的欧洲征服战中,华为依靠的并非是单纯的低价格,更没有很多中国品牌的低价低质通病。因为电信领域的竞争仅仅靠低价格远远不行,设备的高稳定性才是吸引通信运营商采购你设备的根本原因。低价不是征服欧洲的关键,稳定和服务才是关键。
数年来的经历证明,华为依靠扎实的质量和稳定性以及优质的服务,从欧洲市场突围,让那些昔日的巨人疲于应付。昔日华为赶超的目标和对手,如今已经成了仰望者。比如,曾经的第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如今体量只有华为的三分之一左右,利润更是难以和华为相提并论。当下,欧洲市场的格局早已发生变化,有的公司已经重组,击退华为甚至成了列强的目标。而华为以质量取胜的经验,值得中国品牌学习。
第二,华为在国外的本土化。
过去的若干年,中国产品以生产成本的优势在世界各国驰骋。这固然有了价格优势,却也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如今,当中国本土成本优势不再的时候,很多企业开始考虑在他国建厂。而这种思路,华为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实践了。
华为在国外的本土化,是华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英国脱欧公决之前,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英国商务大臣Sajid Javid表示,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已向英国政府承诺,其向该国投资13亿英镑的计划将继续进行,不会受到英国公投脱欧事件的影响。”
当时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消息时,有些惊诧。后来,我仔细思索,这岂不是华为在英国本土化发展的最好例证?何止是英国,有一种说法,欧洲是华为除中国之外华为的第二大“产粮区”。2015年5月有一份数据,截止当时,华为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的170000多名员工中,非中国籍员工约30000多人,海外本地化率约为75%。
举两个媒体公开报道的例子:一,“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郊的华为欧供中心,成立于2009年,是华为在全球除深圳以外的最大的物流中心,共有生产及仓储面积6.2万平方米,为匈牙利创造2000多个就业岗位,累计投资额5.8亿美金,对当地GDP间接贡献达11亿美金”;二,“华为在墨西哥的公司本土化率很高,1400名员工中,本地员工占到90%,而且还间接为墨西哥城创造了5000个工作岗位。2014年,华为墨西哥分公司在本地的采购和投资达到3.18亿美金,实现销售收入6.5亿美金,纳税达到1亿美金以上;在公司高管团队的9人当中,有3人是墨西哥本地人。”本土化的成功,带来了华为更好的发展。
第三,华为的管理。
华为的管理,一直处于争议的漩涡之中。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曾经诟病过华为的管理模式。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华为的管理方式的确有其精髓,有值得其他企业学习的地方。拥有先进的技术,不一定能够成功。而合适的管理,再加上技术,成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华为基本法》,世人已经熟知,我就不多议论了。我们的印象里,华为是狼性文化的代名词。但是,只有一个狼性,企业就能成功吗?我看不尽然。如果仅仅是狼性,那么就意味着很有可能会产生一言堂式的决断。但在华为这里,我看到了几个这样有趣的现象。
A,轮值CEO制度。这种制度,源于华为,也最适合华为。不管其初衷是什么,但这种最近乎于民主的管理制度,却能给企业发展留下最大的限度的遐想空间。
B,对“蓝血十杰”的态度。华为内部,一度将“蓝血十杰”视为学习的榜样。但是,任正非在鼓励华为学习“蓝血十杰”的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反对”“蓝血十杰”的。而这种“反对”,在我看来实际上是一种辩证的看待。《礼记》有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四,华为在研发方面的努力。
若干年以来,华为一直与一个词汇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个词汇就是:专利。从当年与思科的官司,到最近对三星的诉讼,专利这个词汇代表着华为在研发方面的努力。我们以时间为顺序,从专利方面看一下华为近10年来在研发方面的成绩。
A,以与曾经的“仇敌”思科的对比为例。
根据资料显示,2007年,全球主要电信设备制造商销售额排名中,思科以347亿美元位居第一,而华为以125.6亿美元排名第五。根据DII(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显示,1991—2008年,华为技术专利为17558件,思科技术专利为5564件。在1991—1998年,两家专利差不多少,规模较小。到了1999—2001年阶段,思科领先。而到了2001—2008年,华为的专利数量大幅领先甚至几倍于思科。到了2011年,根据PCT专利申请排名,华为位居第3,而思科未能上榜。
B,在一直“排斥”华为的美国市场。
2015年年初,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公布的信息显示,2014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专利数量共计30.0678万件,其中约92%为发明专利,华为公司凭借755件发明专利闯入前50名,位居2014年美国专利授权TOP50企业排行榜第48位。
C,2016年3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总部发布公报称,全球专利申请排行上,华为以3898件专利数量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
而这一切,与华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密不可分。根据华为2015年财报,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596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15%。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
第五,华为的居安思危。
世上没有常胜的将军。不管是曾经的雅虎,还是手机领域的摩托罗拉、诺基亚,其辉煌都仅仅成了我们的记忆。华为最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居安思危。2000年,任正非的一篇《华为的冬天》,预警了华为的危机,虽然危机并未到来。
关于这一点,我不想多说什么,只想引用任正非的一句话:“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
第六,由低端向高端的不断蜕变。
之前,中国品牌,给世界的印象就是价低、档次低。但是,在华为这里,这个印象被一直在改变。这里,我们不妨以受争议最多的华为手机为例,看看华为由低端向高端的不断蜕变。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粗略的翻阅了几本关于华为的著作,最近的一本是2015年的。我感觉,因为2015年和2016年华为在手机领域的变化,几乎所有关于华为的著作都应该修正一下。因为经过了2015年的崛起,华为已经在2016年成为了世界第三大手机厂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市场,华为已经狠狠的将三星、苹果两大手机巨头压在脚下。一如,华为当年在欧洲。这种现象,值得分析;其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而这种变化的关键,在笔者看来,除了华为的固有品牌优势,向高端的不懈努力是最重要的原因。由所谓的白牌机到中高端机,华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当初的“中华酷联”名噪一时,却难掩华为在几年前的低档形象。而后几年,直至如今,华为的档次形象,虽然尚不能与三星、苹果平起平坐,但至少对它们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以上六点,是我认为华为堪称“中国质造教科书的第一章”的理由。正是因为这样,华为才做的这么好!
当然,“中国质造”不是华为的终点,也不是中国企业的终点。
举一个例子吧。虽然华为“干掉”了爱立信的四任CEO,虽然一个华为的营收等于三个爱立信;但是,根据2016年年初华为与爱立信签订的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华为自2016年起将基于实际销售向爱立信支付许可费。此外,华为不仅需要支付终端专利费,无线系统等方面也需要支付。根据数据,加上华为自有专利费抵消后,华为累计要向爱立信支付近30亿美元。这说明,华为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至少在目前,它还需要向“中国智造”努力!
尽管有种种不足,但我们都应该为华为加油!为“中国质造”加油!为“中国智造”加油!为未来加油!
(本文作者介绍:专栏作者,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佳新闻评论奖得主,iDoNews 签约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