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为何热衷到香港买保险

2016年03月16日09:36    作者:野马财经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机构专栏 野马财经

  一个月前,一客户为了购买1000万元的香港保险,不惜花费4天时间,重复刷卡上百次完成支付,刷卡凭单有砖头那么厚;而现在,有消息称,银联或将彻底封死部分险种的跨境电子支付渠道。

大陆人为何热衷到香港买保险大陆人为何热衷到香港买保险

  “在限制令出台后,一名首次投保额达到1000万元的客户急匆匆到香港投保,为了刷卡在香港足足呆了4天,刷卡凭单有砖头那么厚。”

  2月4日,《第一财经日报》的一篇文章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文章称,据一名英资保险公司代理人王虹(化名)透露,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和中国银联近日重申了对境外保险类商户实施单笔限额5000美元的限制,为了防止进一步限制措施的出台,一位客户匆匆赶到香港,购买了1000万港元的保险。

  按照一次刷卡5000美元计算,1000万港元的保险大概需要刷卡260次,自然,密码什么的也要输260次,刷卡竟然成了一个体力活儿。

  此外,据香港保监处数据显示,2010年,内地客户到香港投保金额约为44亿港币,2015年则超过300亿,6年8倍的增长速度令人咂舌。那么,为何内地民众为何如此青睐香港保险,甚至超级富豪宁可冒着“手刷残”的风险,也要配置香港保险呢?

  为何热衷香港保险?

  一方面,从产品对比来看,香港保险与内地相比存在如下几个优势。

  其一,保障全面、理赔灵活

  与内地相比,香港保险公司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例如重大疾病险,内地的一般产品只保障35种左右的疾病,香港则在50种以上,甚至部分公司超过60种;像自闭症、原位癌、植物人等疾病内地保险公司无一承保,而香港保险公司均纳入承保范围。

  此外,香港重疾险的理赔形式更加灵活。在内地,重疾险投保人罹患重大疾病,保险公司给与一次性赔付,保险合同终止。但在香港,一次患病,可预支保额,保险合同继续;如果再次出现重大疾病可再预支最高100%的保额。同时,内地是补偿型医疗险,商业保险在理赔时,往往是只赔付基本医保报销后的余额部分;而香港医疗险设定理赔标准世界通用,不会抵消各单独保险福利,不剔除社保额度,这些都让人觉得香港保险对投保者“更用心”。

  其二,费率较低、收益率较高

  关注保险的朋友可能发现,与内地相比,香港保险保费普遍较低,而且经常推出各类优惠活动,进一步摊薄利润;至于一些具有理财功能的保险项目,则往往香港保险公司能提供更高的收益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从市场角度考虑,与内地保险教育缺乏,保险市场良莠不齐的状况相比,有着百年发展历史的香港保险市场、公司在风险管控、成本控制、投资运营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投保率低、营销成本、道德风险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从政策角度考虑,内地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有限,而且为了引导资金进入银行,进而以贷款形式进入企业,保监会限定给出了2.5%的利率上限,不得超过银行,因此,内地保险公司需要提高成本来维持运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保费。

  此外,香港保险还存在附加条件少,后续保障措施完善等优势。

  例如其“不可争议”条款,规定保险公司不能以任何理由,宣布生效两年以上的寿险保单“作废”;换句话说,保险公司以投保人隐瞒、漏报、误告等理由予以抗辩的期限是两年,超过两年保险公司便不得以此为由拒付赔偿金。

  另一方面,内地百姓,特别是富豪群体赴港购买保险,还有着资产配置上的考量。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自此之后,外汇市场上十年如一日都稳如泰山的人民币开始进入波动阶段。国内部分投资者,特别是高净值人群资产多元化配置,特别是投资美元的需要日益强烈。

  不过,限于外汇管制等原因的存在,对外投资路径并不通常,相比之下,香港保险市场成了一个资金外流比较便捷的渠道。

  内地规定,每人每年结汇上限为5万美元,但在境外刷银联卡买保险则没有这一限额,因此,购买香港保险成为一些人绕过外汇管制来实现资金合法出境的重要渠道,近几年,配置美元资产,“绕过外汇管制”甚至成了一些香港保险代理人的宣传语。

  被遗忘的“旧规”,被加强的“新规”

  由于具有避债避税、资金出境等特点,除了正常的投保需求外,香港保险颇受高净值人士的欢迎,大额保单屡见不鲜。对此,《第一财经日报》有着这样的表述:(如果将)大额保单与内地资金外流的趋势被联系起来,也是部分市场人士认为造成此次银联重申限制、加紧管理的“触发点”,甚至有人将其与“洗钱”联系在一起。

  有消息传出,今年(2016年)2月4日,银联卡实施交易额度限制,透过银联卡购买香港保险,每次交易最高限额5000美元,每日刷卡次数暂时未有上限。对此,银联国际旋即作出了回应,称:“银联的境外业务严格按照监管部门对商户进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来开展。保险一直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均有单笔5000美元限额。近期经过对境外收单机构的调查,我们发现部分商户未使用对应行业类别的限制类商户类别码(MCC),因此要求机构对MCC的标识和使用进行规范,确保落实监管政策和业务规则的执行效果。其他支持个人旅游消费类支出的商户均不受影响。”

  换句话说,“单笔5000美元刷卡限额”并不是刚刚出现的条款,而是早有存在,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并未严格执行,银联此次只是将闭着的一只眼睛也睁开了而已,而且,睁得更开了。

  就在“单笔5000美元刷卡限额”重回正轨不久,越多越多的限制条件流传了出来,并衍生出不同的版本。譬如在“对于银联卡刷卡次数10次、也就是金额5万美元的上限”通知的细化上,有人表示为“1天10次”,也有人表述为“1年10次”,同时,有人表示为“每张卡10次”,也有人表述为“每个人10次”。

  不过,不管到底是按日计算还是按人头“数数”,最新传出的一条限制措施似乎将所有疑惑都一刀闸死:央行或将禁止境内居民通过跨境电子支付购买人寿保险、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产品。

  据彭博社报道,一则保险公司发给代理商的通知称,从周六起,央行将禁止境内居民通过跨境电子支付购买人寿保险、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产品,能购买的跨境保险只剩下人身意外保险、医疗保险和交通运输保险等,并且单笔支付金额不可超过3万元,而香港大额的保单普遍支付保费都在10万美元以上。

  另据腾讯财经报道,中银人寿通知保险专属代理部及企业营销部,由2016年3月14日起,暂停内地人士通过银联信用卡或银联户口以“通联支付”方式缴交保费,直至另行通告;此外,友邦及中国人寿的客户之前采用“广州跨境”的方式支付保费,每张保单的刷卡金额上限为100万港元。该支付管道同时被叫停。

  影响几何?

  如果上述事件全部属实,很显然,香港保险接下来的一段日子,要不好过了。

  如果仅仅是限额,或许还可以通过多人、多卡等这样那样的方式合理规避,但如果对部分险中一刀切死,即便你有耐心与金钱将支付凭证摞成砖头、甚至长城,也都无济于事了。

  毫无疑问,首次冲击最大的将是香港的保险公司们,虽然部分险种不会受到影响,一般小额投资者们问题也不是很大,但那些又能支付天价保单,有意愿购买投资性保险的高净值、超高净值内地富豪们,无疑是300亿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

  不知道与上述消息有没有关系,(3月14日)在大盘走红的情况下,香港友邦保险表现乏力,当然,今日恒生指数保险板块都显低迷。

  此外,除了保险公司,还有一部分朋友对此消息也是欲哭无泪的——保险经纪人。

  一方面,保险公司旗下的员工自然不必多说,他们的“业绩”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香港保险的火热,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中介”性质的公司,帮助内地用户了解、甄别、购买香港保险产品,如果真的全部停掉,这部分朋友的财路肯定也会大受影响。

  最后,或许也是央行此次动作的初衷吧,“完全停止”而非“有条件地限制”,无疑在最大程度堵上了资金外流的豁口,避免了过多的“漏洞”,当然,不排除在利益的驱动下,还会出现新的规避方法。

  (本文作者介绍:野马新传旗下专注于财经、金融领域的新媒体,涉及商业报道、上市公司、互联网金融资讯等,致力于成为财经金融领域领先的新媒体机构。(微信公众号:ymcj8686))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郝美津 SF173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保险 跨境支付 香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新三板首例“股权质押失控案”:股价暴跌88%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