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崩盘只是危言耸听

2014年02月24日 09:10  作者:周文渊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总监周文渊[微博]

  中国的房地产资产持有者,不是开发商、也不是居民,房地产真正的所有者是政府与银行。当前是不是到了一个地产资产持有者壮士断腕,革自己命的时候?我们判断,中国的地产行业暂时只会出现如2011-2012年期间的小调整,不太可能出现崩溃局面。

房地产恐怕还没有到坐在火山口的时机。一个最为有利的因素,是当前的物价还较为稳定,政策紧缩的压力并不大。  房地产恐怕还没有到坐在火山口的时机。一个最为有利的因素,是当前的物价还较为稳定,政策紧缩的压力并不大。

  这两天房地产行业纷争四起,杭州业主又开始砸售楼处、银行收紧地产相关融资,一切仿佛回到2008年之间,景象颇有点让人恍如隔世。

  房地产市场崩溃似乎成山雨欲来之势,在崩溃之前我们有一个问题,就是想搞清楚目前中国庞大的房地产资产持有者是谁?有些朋友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废话,房地产资产不是局面持有就是开发商的,还能有谁?实则不然,中国的房地产资产持有者,不是开发商、也不是居民,房地产真正的所有者是政府与银行。

  政府是地产最大的垄断者。房子是附着在土地之上的建筑物,对于没有通过招拍挂程序的土地,是地方政府的储备资产;对于广阔的集体土地,则是未来可以转化为商业用地的潜在储备资产;对于已经出售给地产商的土地,则是已经将70年使用权货币化的证券化资产,名义上所有的土地及其附着物都属于政府,所以说政府是房地产资产最大的持有者。

  另外一个房地产资产的持有者是银行。名义上地方政府将土地70年的使用权卖给了开发商,开放商又转手将使用权卖给了居民,中间通过转手挣钱了。实际上,其间每一个流程都能看到银行的影子。开发商买地是银行出资,使用权实际上是开发商替银行购买,开发商只不过是一个通道而已,这块对应着银行对开发商(企业)的贷款资产。房子建好之后,开发商将商品房出售给居民,购买方名义上是居民,但通过金融杠杆安排,银行通过对居民提供按揭贷款,持有了70年土地的使用权。所以,总体来看,银行是70年土地货币化资产真正的持有者。

  搞清楚背后资产的真正持有者之后,再来看地产业的崩溃问题。历史上地产崩溃的案例不少,包括日本、美国、香港、东南亚都有过惊心动魄的故事,特别是日本、美国的典故。但是与这些地区不同的是,中国地产的最大持有者也是宏观金融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这就出现暴露出一个道德风险问题?简单点说,一个理性的人不会制定对自己不利的政策。革自己的命,这听起来有点无稽之谈,但有时候也是迫不得已。所以,我们接下来要问的是,当前是不是到了一个地产资产持有者壮士断腕,革自己命的时候了?

  答案是否定的,房地产恐怕还没有到坐在火山口的时机。一个最为有利的因素,是当前的物价还较为稳定,政策紧缩的压力并不大。

  其次,整个经济为地产提供融资的现金流并未枯竭,一个是内在的经常账户盈利,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一个是资本流入,带来的资本补充;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中期的资产扩张对现金流的消耗;更未雨绸缪的是,从2010年开始蓄积的池子,这部分池子实际上一部分被影子银行的扩张消耗,但很大一部分依然是现金流的战略储备。

  其三,有没有新的可替代资产,实现资产的多元化;目前看地方政府和银行都没有成功实现资产的多元化。因此,目前看地产崩溃可能性不大,进一步我们可以总结一些当前地产行业面临的硬约束。一是,一国的物价水平,二是,国际收支账户恶化;三是,货币政策非独立且空间小;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还需要一个地产持有者资产多元化进程初步完成;因此,我们判断,中国的地产行业暂时只会出现如2011-2012年期间的小调整,不太可能出现崩溃局面。

  (本文作者介绍: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业务资管管理人、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商楼盘降价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73%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一年利润买不起深圳一套房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揭秘“恐慌性”购房八大推手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政府和地产商都不愿意房价涨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