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操作一方面引导预期,明确政策收紧的基调未变。另一方面,适当对冲流动性,保持资金平稳迎两会。预计两会后政策会继续收紧。
小阳春之后,收益率曲线已经从熊平向牛陡漂移。央行[微博]进行了正回购操作,但市场并未理会,牛陡行情延续下来,行情如何演绎?
货币需求下降是是季节性因素
从去年二季度之后开始提去杠杆,政策比较紧张,两个季度紧缩的结果是:去年3-4季度没有大幅度下滑、债务率还在提升,绝对值和增量都很大;可以说去杠杆并没有成功,甚至才刚刚开始,刚性的融资需求依然很大。
今年一二季度之间,经济的潜在趋势和季节性因素,预计会下滑,货币需求也可能出现阶段下降。2012年以来,1-2季度之后都有一个经济失速下滑的过程,之后就是基建保增长,货币的需求再次上来。今年可能不例外,而且幅度会更猛,因中央、地方换届都完成。
债券市场资金供需格局转变的持续性不强
春节后,资金的供需格局发生了变化:一、同业存款利率下降,原来配置同业的机构转向债券市场;二、海外机构通过央行代理或RQFII持续配置3年以内债券;三、非标阶段性受限,银行理财转向高收益债。
资金转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同业存款和理财的转向对应非标资产融资需求的下降和央行政策的阶段性放松;海外机构的策略对应央行政策即汇率升值和高利差。
判断资金供需格局可持续性就是要看这三个逻辑的可持续。
非标融资需求正如第一个问题分析显示,下降是阶段性的、季节性的,后续刚性兑付很难打破,非标融资需求预计在二季度开始会缓慢回升。
央行货币政策春节后较松,但松只是阶段性的,逻辑仍在于债务率偏高,去杠杆并未结束;目前的适度松更多是为确保两会前的资金平稳。
套利资金流动实际上与央行的政策取向是一致的,高币值、高利差必然吸引资金流入;最近人民币汇率即期交易短时间出现了暴跌行情,这可能是央行在有意引导预期,打击无风险套利;与此同时,如果利率持续下行,相对利差缩窄,海外机构的需求会下降。
银行负债端的冲击没有结束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实际是负债重新分配和重新定价的过程,今年几个因素继续冲击银行负债端。
一、存款保险制度和存款利率管制放开会加大银行内部存款争夺;
二、2013年货币基金新增规模接近4000亿元左右;2014年这个数据估计要到6000-8000亿元,货币基金的存量规模要到2万亿左右;
三、保险负债规模上升,去年保费增速开始改善,今年仍在持续增长。去年银行表内、表外的成本提升很明显,活期存款的日均比例预计下滑至2成的水平,今年这个比例还会下滑,这意味着银行负债成本将继续上涨。
货币政策基调不会大变
已经有两次正回购,期限不长14天,量不大不小,合计超过千亿。这次操作央行操作一方面引导预期,明确政策收紧的基调未变。另一方面,适当对冲流动性,保持资金平稳迎两会。
两会后,政策预计会继续收紧。
原因在于:一、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在二季度可能不足以引发货币政策大规模调整;虽然数据可能偏差,但季节性因素居多;二、债务率仍较高,不具备放松的金融条件;三、货币持续流入局面为改观,基础货币创造机制为变,暂无必要采取措施补充基础货币。
(本文作者介绍: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业务资管管理人、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