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辩证思维观是去杠杆行动准绳

2016年09月20日10:14    作者:莫开伟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莫开伟

  哲学辩证思维观的核心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即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充分运用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克服孤立、片面、静止、机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

  8月29日与9月12日,《人民日报》分别刊发记者深入苏鲁冀黑四省企业对债务处置情况的专题调查报告,分上、下两篇次即《去杠杆,企业过得怎么样?》及《去杠杆 “一刀切“ 使不得》两篇深度调查报告,对去杠杆进行了深刻剖析,对全面、科学掌握“去杠杆”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读罢两文,让人对企业高杠杆形成原因、如何去杠杆有了清晰认识,尤其下文《去杠杆 “一刀切“ 使不得》提出的四种去杠杆方法,即合力“去”、 稳妥“去”、 分类“去”、 统筹“去”,更让人耳目一新,给人醍醐灌顶之感,让人茅塞顿开。细细想来,四种去杠杆之法实质是哲学辩证思维观的具体灵活运用。

  哲学辩证思维观的核心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即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充分运用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克服孤立、片面、静止、机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将这一思维模式运用到目前企业去杠杆过程中,就需要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不能只为去杠杆而一味盲目地降杠杆,而应着眼企业长远发展,即有去杠杆也有加杠杆,在去杠杆、加杠杆过程中全面提高杠杆质量,最终推动企业渡过难关、走出困局,为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而《人民日报》刊发的《去杠杆 “一刀切“ 使不得》 提出的每一种方法都深刻体现了去杠杆的哲学辩证含义:

  从第一个“合力‘去’”看,去杠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作,仅靠政府、银行和企业单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奏效,它需运用全面联系的方法,发动社会所有部门参与,齐心协力,发挥集体智慧,才能使去杠杆获得动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正如《人民日报》提出的“债权人就像抬着木头的队伍,大家步伐整齐,就能分担债务压力,企业还有希望。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有任何一个人走开不抬了,木头瞬间就会坍塌。”对此,银监会鼓励商业银行设立债权人委员会,要求商业银行不抽贷、不限贷、不压贷,企业才能逐步去杠杆,也才能避免去杠杆陷入尴尬局面。

  显然,债权人委员会改变了以前金融机构各自为战、各做打算的格局;它使各家银行协调一致,既有利于企业债务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银行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因此,当前去杠杆过程中把住三个关口:一是各家银行要协调一致行动,防止个别银行压贷、抽贷带来链式风险;二是从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实际出发,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上下一心,握指成拳,推动去杠杆进程;三是指导各债权行以现有授信余额为基础锁定债权,不抽贷、不限贷、不压贷,稳定企业预期,并对企业贷款进行重组和置换,缓解企业债务压力,提供新的资金“血液”,帮企业练内功,逐步去杠杆。

  从第二个“稳妥‘去’”看,去杠杆目的为是企业挺过难关,活得更好;而不是通过去杠杆让企业死气;如果一味只为了去杠杆,导致绝大部分企业在去杠杆过程中停滞不前或陷入衰亡命运,则去杠杆是失败的,会引发企业出现更大风险。显然,企业去杠杆不是孤立静止的过程,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指导企业去杠杆,即在保证大部分企业在稳定生产和经营基础上,实现企业去杠杆循序渐进,确保去杠杆安全和质量。

  这需要我们在企业去杠杆过程中,科学把握一个度,要客观看待企业杠杆,防止一味追求去杠杆速度;同时更不能陷入认识误区,以为去杠杆就是对所有企业“一刀切”,完全断绝一切政策支持。总之,需形成正确去杠杆方法,即去杠杆不能“为去而去”,对于实体经济需要的资金和有前景的项目,还应给予支持,确保企业平稳过渡;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银行和企业要加强沟通,温和去杠杆,在帮企业降成本同时,增强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去杠杆实力。

  正如《人民日报》刊文所示,杠杆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去杠杆,是去不了的,还是需要“有形的手”。由此,一要更多地从机制上切入,比如政府、银行、企业的协调机制和风险处置机制,以及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为去杠杆提供保障。二要重症缓治,不能用猛药,既要考虑去杠杆短期所带来的企业违约、经济下行、失业人口增加等问题,也要考虑去杠杆可倒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让经济重新走向良性运行轨道这一因素。三要正确处理好去杠杆与其他重点任务的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只有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才是去杠杆的根本之道。

  从第三“分类‘去’”看,去杠杆的最大目标,就是让所有企业在去杠杆过程中各自为安,获得足够发展空间。而去杠杆面对的企业却是千差万别,想让去杠杆政策对每一个企业都能产生作用,应因企施策,千万不能“一切切”。由此,在企业去杠杆政策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区分不同企业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有“有所区别”的去杠杆政策,防止“一刀切”误伤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使去杠杆陷入僵持状态。

  当前,正确的做法是:一是鼓励企业立足自身经营状况,自主降杠杆;二是不要把去杠杆希望完全寄托在政府宏观调控上,但政府要把政策法规做到位,至于关停哪个厂子,让市场决定。三是让那些杠杆率高企、没发展前景的“僵尸企业”尽快死掉,腾挪出有限金融等资源要素,为其他企业提供更大支持。总之,去杠杆虽没有统一标准,但要分类施策,要全面考量企业经营、产品销售、现金流等状况和融资渠道。

  同时,应当明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杠杆率的安全边界,对负债指标处于安全区的企业,金融机构应考虑中期融资支持,做到不压贷、不抽贷,以时间换空间,鼓励企业练好内功,在去杠杆的同时实现长远发展。

  从“统筹‘去’”看,去杠杆不能单纯依靠某种方式,更不能过分迷信某种方式,而是应从企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等方面综合考虑,推出统筹兼顾的去杠杆政策措施,才不会使企业去杠杆工作顾此失彼。因此,在推进企业去杠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运用对立统一思维方式,即看到某种方式的长处与不足,明白去杠杆政策正反两方面作用力,不能把任何一种方式绝对化或权威化;在解决企业去杠杆矛盾中寻找更好的方式,充分发挥每一项去杠杆政策的优势,使企业去杠杆之路越走越宽。由此,在企业去杠杆过程中,应通盘统筹考虑去杠杆政策方式,推出有针对性的政措施,从目前看:一是开通去杠杆融资途径,为企业去杠杆赢得更大机会和更多主动权。

  对有前景、经营暂时有困难的企业实行债转股,应尽快明确去杠杆相关政策,并具体到相关企业,以便金融机构及早确定扶优限劣政策和对象,防止因政策不明和市场恐慌误伤优质企业,也防止本应淘汰的企业还心存侥幸。同时,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到新三板上市,帮助企业顺利实现股权融资。

  二是政府在继续发挥政策支持的同时,尽快填补政策漏洞,使企业去杠杆始终运行在规范轨道上。比如债委会没有形成全国一盘棋,合力较差,需拿出协调一致的信贷政策,防止全国不同地区银行抽贷、断贷现象再发生。同时,监管机构可考虑调低银行拨备覆盖率,让银行有更多资金用来核销不良贷款。此外,在及时维护债权同时,要降低执行、评估、过户等费用,降低处置成本,以便银行有更多资金用来处置不良贷款,为企业去杠杆创造更加宽松金融环境。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琛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哲学 杠杆 思维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