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一箭双雕

2016年03月01日11:01    作者:王永利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王永利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起到收缩流动性和提高贷款利率水平的双重作用。反过来,降低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仅有利于扩大银行流动性,而且有利于减少银行低息资产规模,进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因此,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谓是一箭双雕!

  2016年2月29日(2月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自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这是进入2016年的第一次降准,也是2015年10月23日以来头一次降准,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特别是在1月份人民币贷款大增2.51万亿元,2月份预计贷款增长依然很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实际上,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PPI连续46个月负增长,1月份CPI虽然有所反弹,但也仅增长1.8%,而且有很强的季节性因素。

  考虑到工业企业利润持续降低,不少行业出现行业性亏损;央行和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较大幅度下降,近期金融机构流动性趋紧,银行间利率有所上升,人民币汇率止跌回升,但银行不良资产反弹,利润增长普遍乏力,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状况,现在确实到了实施货币适度宽松的时候了。

  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央行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不断扩大乃至解除,传统上所谓的“降息”,即央行宣布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实际利率的影响越来越弱,降息往往对议价能力强的政府平台或大企业有利,而对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小微企业及个人等,则往往进一步拉大差距。

  同时,降息并不能扩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反而可能进一步刺激房地产或股市资产价格的上涨,分流银行存款,降低银行利差水平。实际上,央行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降息”)的作用,可能还不如央行通过降低对商业银行资金拆借利率的效果好。

  在不实行降息、降准的情况下,央行也可以通过逆回购、常备借贷工具、中期或长期借贷便利工具等各种形式的再贷款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并通过利率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达货币政策导向,但由于主要作用于需要资金的银行,却不是全面平等的政策工具,效果也是有限的。

  相对而言,降准却不仅有利于扩大银行的流动性,而且还有利于减少银行的低息资产占用,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这是因为,央行通过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仅可以通过冻结银行相应的流动性,进而间接抑制银行贷款的投放和货币总量的扩张,而且由于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只按年利率1.62%支付利息,远低于银行贷款的利率水平,也低于银行同业拆借的利率水平,这也推动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水平以保持利差稳定,进而抑制社会贷款需求。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起到收缩流动性和提高贷款利率水平的双重作用。反过来,降低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仅有利于扩大银行流动性,而且有利于减少银行低息资产规模,进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因此,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谓是一箭双雕!

  在此前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高达18%,国家又宣告从2015年开始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央行要加大货币政策刺激力度,理应优先选择降准!

  当然,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并有利于减少银行低息资产规模,并不代表商业银行就一定会扩大贷款,并推动货币总量的扩张,这还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意向和社会贷款需求。

  相关联的是,对1月份人民币贷款大规模增长,2月份有可能继续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也要深入分析,这其中可能有商业银行“早贷款早收益”的习惯偏好,年初贷款一般都比较大的因素。也可能有去年底大规模处理不良资产以控制不良比率,压低了贷款规模,而年初并没有处理不良资产的因素。还可能有去年一些贷款通过表外处理,未反映在贷款余额中,而今年需要如实反映,回归贷款的因素。

  因此,不能因为今年头两个月贷款增长很大,就认为不需要释放流动性了。实际上,货币政策调整方向和力度,取决于宏观目标(如GDP、CPI等)能否达成,而不能只看贷款或货币总量的变化。在经济增长过快时,货币政策应相对收紧;在经济增长下降过快时,货币政策要相对放松。

  当然,这也受到宏观目标确定的是否合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灵活、社会资金配置是否高效(是否支持实体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

  (本文作者介绍:乐视金融CEO,前中国银行副行长)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银行 存款 通货膨胀 贷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巴菲特去年都投资了啥?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揭秘“恐慌性”购房八大推手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政府和地产商都不愿意房价涨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