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格局多元化的大背景及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下,TPP既不能建立起排他的区域性贸易体系,也不能建立起自洽的跨国产业链闭环,更多的是在演绎利益博弈和地缘政治。
耗时多年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基本协议初步达成。消息传来,国内舆论一边倒的悲观论调,普遍认为中国正在被新的全球贸易体系抛弃,中国未来的国际贸易前景将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有些“自媒体”甚至认为,中国对外格局可能重回WTO[微博]谈判前的“蛮荒时代”,结合当前巨大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形势不可谓不严峻。
但冷静下来理性分析,我们认为在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下,对某个国际变局进行单一象限的解读,都可能带来错误的理解并产生情绪化的干扰。因此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TPP的真正逻辑,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实质影响,主要为以下五个维度:
一、国际贸易格局的维度。TPP不是一个排他的、封闭的国际贸易体系,并不是参加了TPP后,其成员国就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断绝一切贸易往来。事实上很多TPP成员国也是其它贸易协定(比如WTO、东盟等)的成员,其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也可以存在多边(贸易联盟)或双边协议。拿中国来说,引用商务部的有关研究:“在TPP的12个成员国中,新加坡、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已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与中国有自贸关系,澳大利亚、新西兰、秘鲁、智利也与中国有双边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协定也在谈判过程中,剩下的美国和墨西哥是中国的老对手,但也保持着长期的贸易关系。因此从国际贸易格局的维度来看,TPP的建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不会太大。
二、跨国产业分工的维度。虽然TPP的贸易额占到全球贸易总额的四成以上,但是贸易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两国身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在TPP内部并不能建立起自洽的产业链闭环:一是美国和日本两国的产业分工竞争关系大于互补关系,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电子行业,两国都存在激烈的竞争;二是以TPP内部的南美和东南亚等非发达国家的经济当量,无法完全承担起以低要素成本为美国代加工的产业使命;三是仅靠TPP内部的区域性国际市场,根本无法消化全球最大的两个发达国家的产品。因此,从跨国产业分工的维度来看,TPP并不能建立起独立的国际产业链闭环,无论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都需要从体外寻找破题之道。
三、国家利益博弈的维度。国家间永恒的关系是利益,以利益为核心展开的博弈是国际关系的逻辑主线。TPP的发起国是新西兰、新加坡、文莱和智利等四个小型国家,我们不禁要问的是,为什么在WTO建立几十年的情况下,美国仍然愿意加入并且利用自身影响力引导其它国家,加入这个原本非主流的国际贸易体系,且在现在这个时候加快了谈判进程,并有意将其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伙伴之一的中国排除在外?以利益博弈为逻辑主线进行考量,我们认为存在一种较大的可能性,即美国以TPP为筹码,为当前处于关键阶段(负面清单谈判)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换取权利对价。因为中美新型国际分工关系(产业链互补和大市场)所取得的长期利益,将远远大于TPP可能获得的收益,因为TPP的进一步谈判和实施阶段,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从国家利益博弈的维度来看,美国很可能是通过TPP的“纸面威胁”,获取BIT谈判中的实质权利。
四、地缘政治的维度。从国际贸易的收益来分析,日本加入TPP并不能带来国际收支的明显改善,反而可能由于相对优势不足,农业等行业在自由贸易的冲击下面临巨大的压力,这说明日本积极加入并推动TPP的协议签订,很可能并不是出于经济利益,而是基于其长期以来所忧虑的地缘政治问题。而早在几年前,美国就有意无意发出从经济层面实施重返亚太战略的信号,自己并引领澳大利亚等国加入TPP,除了部分经济因素外,我们认为含有较大的地缘政治成分。所以从该维度来看,TPP内的两大发达经济国家更多的是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
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维度。全球化是大趋势,它意味着要素、资源、产品和服务在更大的空间内按照相对优势进行配置,从而产生更大可能性的帕累托改进,任何去全球化或者地区国家间分化的举动,都只能获取局部短期利益,无法取得长期全球社会福利的改进。当前,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只有最大化扩大国际贸易范畴,最大化深化全球产业链分工,才能走出当前全球共同面对的经济衰退压力。美国主导下的TPP,无疑是一种去全球化的举措,通过添加非经济因素建立进入壁垒,有意排除一些国家参与国际间分工,将会使得原本处于下行趋势的国际贸易变得更加复杂严峻。因此,从全球化趋势的维度来看,去全球化的TPP并不能代表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TPP的实施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通过上述五个维度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国际贸易格局多元化的大背景及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下,TPP既不能建立起排他的区域性贸易体系,也不能建立起自洽的跨国产业链闭环,更多的是在演绎利益博弈和地缘政治。其中,TPP的主导者美国,很可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即以TPP为筹码,企图在下一轮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中获得更多的权利对价。考虑到BIT对当前我国经济影响更加深远,建议以此为逻辑主线去密切关注TPP的进展并做好应对准备。
(本文作者介绍:平安银行战略部宏观研究中心负责人,兼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硕士生导师。)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