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王永利
对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实际效果不要过度乐观。尽管基准利率下调,但商业银行实际定价时,仍取决于供求关系和话语权,在存款流失的情况下,央行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必须相应扩大上浮控制范围,否则,商业银行难以执行。
央行[微博]宣布自5月11日起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并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范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5倍。这其中,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且CPI依然保持低位运行,加之近来人民币汇率有所反弹,出口依然低迷,在日前较大幅度降低存准率后,进一步降息符合市场预期。更重要的是,这也有利于配合地方债券的发行。
但存贷款基准利率只降低0.25个百分点,可能低于大部分人的预期。这是因为,今年以来,随着股市回暖,商业银行的存款流失严重,如果存款利率此时再有较大幅度下调,可能使银行存款流失更加严重,将迫使央行更大幅度地上调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因此,先做小幅度的微调,释放一定的政策信号,并视情况再做进一步的决定,应该是积极而稳妥的。
实际上,对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实际效果不要过度乐观。因为,现在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上限已经完全放开,尽管基准利率下调,但商业银行实际定价时,仍取决于供求关系和话语权,在存款流失的情况下,央行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必须相应扩大上浮控制范围,否则,商业银行难以执行。
而在贷款方面,央行下调基准利率,可能使话语权较强的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受益,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却不一定能受益。在推动实际利率下降的方面,降准的效果远远大于降息,因为降准不仅扩大了流动性的投放,而且也使商业银行减少了低收益资金占用(存款准备金年利率仅为1.62%)。因此,当前货币政策调整,仍应以降准为主。
目前,经济形势非常复杂,央行仍需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及时而灵活地进行降准降息和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调整和运作。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王永利)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