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实体经济,别把“宝”都押在股市

2015年05月04日 15:40  作者:李庚南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李庚南

  强化股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需要许多补充条件,如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畅通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动渠道、打造诚信环境等,而这些条件的营造可谓任重而道远。因此,在现有市场环境下,把拉动经济复苏的“宝”押在股市上是不是终究有点悬呢?

拉动实体,别把“宝”都押在股市拉动实体,别把“宝”都押在股市

  都说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我们却很少看到股市与经济的同频共振,更多的是二者的背离。个中原因,国人看不懂,老外更看不懂。

  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在2013年博鳌论坛上,曾对当时中国股市与经济背离的状况有过一段“精辟”的评论,他认为,中国股市之所以表现不佳,是因为中国企业的实际利润并不高。时隔两年的今天,中国股市在资金的拥趸之下一鼓作气站上了4400点,股民们已到了不看市盈率看市梦率的时候;而经济依旧低迷,三驾马车齐齐疲软,不知索罗斯先生对此作何感想?

  股市快速上涨的支撑到底在哪?从疲软的经济数据中,我们似乎找不到正解。令人心塞的是,当我们还在冥思苦想的时候,题目却DUANG地换成了“股市如何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由经济支撑股市到股市拉动经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转换?

  对于股市拉动实体经济的说法,笔者一直心存疑惑。我们都知道,股市发端于实体经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运行的状况又会影响并反映到股市的运行中,二者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尽管这种关系并非完全正相关,但基本的因果关系应该是明确的,不存在“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主张股市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是:股市的融资功能,可以帮助更多的企业解决融问题;可以引导企业创业创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股市的上涨,可以产生财富效应,刺激消费,有利于经济摆脱通货紧缩。这种观点看似言之凿凿,实则似是而非。

  不可否认,在股市与实体经济的交互关系中,股市对实体经济确有一定程度的拉动作用,但若将股市作为拉动经济的宏观策略,恐怕有缘木求鱼之嫌。股市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实体经济,取决于三个假设:流入股市的资金能否最终注入实体经济;经由股市注入实体经济的资金能否产生预期的投入产出;股市的上涨能否真正产生财富效应。

  流入股市的资金能否最终注入实体经济?

  从股市运作看,只有通过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增发吸纳(包括二级市场法人股减持)的资金才有可能注入实体经济。而纯二级市场的炒作,实际上是股民与股民(包括机构投资者)之间资产的一种再分配。股价的上涨或下跌,并不会形成上市公司现金流入与流出的(除了法人股的减持),在股价波动与上市公司经营方面,我们似乎看不到有太多的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股发行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股市找到了融资的捷径,为实体经济发展找到了源头活水。但这种作用有两个前提:一方面是股市“蓄水池”容量足够大。现实情况是,通过股市融资资金总体较为有限。据有关方面估计,今年中国股市IPO发行目标大约300宗,融资1800亿元,这对中国数千万实体企业而言,无疑是沧海一栗。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具有消化资金流的能力。如果把股市比作资金的蓄水池,那么开闸之后,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通道是否顺畅,是否会造成洪水泛滥?最让人揪心的是,会不会因为实体经济“虚不受补”,形成资金流向股市倒灌?

  实际情形是,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很大一部分“脱实向虚”,从实体经济流入了股市,至于实体经济流入股市的资金到底有多少,天知道——因为有了决策层权“资金如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定调,信贷资金入股市似乎找到了“护身符”,监管部门也只能选择沉默!笔者以为,权衡股市融资对实体经济拉动力与其对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诱导力,恐怕后者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远性远甚于前者。

  那么,经由股市注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是否能形成预期的投入产出,能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呢?这或许是决策层给予股市的良好愿望。但资金注入实体经济是一回事,产生效益又是一回事,焉知上市公司不会把“经”念歪?如果通过一级市场(包括二级市场的增发)吸纳的资金,果真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推动企业扩大再生产、实现转型升级,那么资金入股市拉动实体经济之效果或可期待。

  但现实情况是,资金经由股市注入实体经济后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实体企业发展与股价的上涨极不匹配。这种情况尤以近期被市场爆炒的创业板为甚。一方面是股价蹬着楼梯一路狂奔,一方面是业绩预减预亏招摇过市,让投资人瞠目结舌!如上市后连拉27个涨停板、刷新A股市场涨停记录的暴风科技,一季度亏损500-600万元;上市时创下20多个涨停记录的中文在线,一季度预亏1500-1750万元;还有动态市盈率高达1436.9倍的全通教育

  凡此种种的奇葩怪事,在股市可谓比比皆是。面对上市公司特别是创业板的“精彩”表现,我们还能说些什么?股市对实体接近的拉动、对创新创业的推动,或许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正应了那句——“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至于股市上涨能否产生财富效应,我只能说,别把幻觉当真实。网络上广传中国内地75%家庭在今年一季度股市大涨中赚钱的调研报告,其实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不知道调研者有否询问被调查家庭,自入市以来是亏了还是赚了,或许结论会完全同。谁都知道,股市就是一种零和博弈。有人赚钱必有人输钱。从整体看,如果没有增量资金的涌入,这种零和博弈格局可能会很清晰,无论股价被炒得多高,在这个池子里的现金流是一定的,你赚的一定是别人亏的或者后来者垫付的。

  而有了增量资金涌入后,这种零和博弈就异化为一种击鼓传花的游戏了。股市火爆上涨的时候,或许大家都在赚钱,赚谁的钱?赚的是后来者的垫资。说到底,二级市场的炒作,无非是股民间财富重新分配的一种游戏,对整个社会而言只能是加剧贫富分化。

  从个体看,股民账面资产的盈利未必等于实际的财富增长,所谓纸上财富终难留。当然,如果我们的上市公司足够规范,足够尊重投资者的利益,能通过分红让投资人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那么股市的赚钱效应还是成立的,前提是要规范上市公司利润分配行为。

  显然,强化股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需要许多补充条件,如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畅通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动渠道、打造诚信环境等,而这些条件的营造可谓任重而道远。因此,在现有市场环境下,把拉动经济复苏的“宝”押在股市上是不是终究有点悬呢?但愿不是笔者的杞人忧天。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并非简单的资金问题,更多地是传统产业和经营模式的转型问题;在资金问题上,也并非单边的融资难问题,而是融资难与有效需求不足的并存。换言之,目前经济面临的困局,主要不是资金供应的冲击,而是传统经济去杠杆和转型问题。面对宽松的货币,实体经济或许有些“虚不受补”。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性政策,如减免税政策、完整政策性担保体系等,或许更有利于撬动实体经济。而惯性地运用货币手段,通过降息降准进一步降低风险利率,将社会资金都赶进股市,打造股市拉动实体经济的“资金池”或许是一厢情愿。如果股市资金与实体经济的传输渠道不能得到尽快疏浚,就会有“资金池”成为“堰塞湖”的风险。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股市经济实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与民争利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 股市中流行的错误观点 你中了几个? 英国政府如何帮130万穷人买房 联想能和苹果并驾齐驱吗? 为什么中国不能引领时尚潮流风向?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 2016年房地产税仍难以实施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