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称哈佛?东西方商学院院长思想激撞

2016年04月01日16:00    作者:  (0)+1

你知道吗?

今天已有将近15000家商学院遍布全球。

商学院的出现改变了商业的历史,

中国商学院的迅速崛起也带来了新的价值。

西方商学院

vs

东方商学院

“ 中国的管理技术和技巧正赶超日美,而不再是简单地模仿。

作为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商学院院长,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博士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对话全球顶级商学院院长,他们分别来自欧洲高等商学院、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日本Globis商学院、Skolkovo莫斯科管理学院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在文艺复兴时代,西方为全世界提供了许多社会和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目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20世纪以来中国创新越来越盛,今后十到二十年,我们会面临更加令人激动的时代,我们的管理技术和技巧正不断提升,并积极追赶日本、欧美,而不再是简单地模仿。”

?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右二)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商学院对话: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主题电视辩论

“ 站在月球看地球,要用不同的视角了解对方。同时,应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向全球的优秀者学习。

与全球商学院院长对话中,项兵院长提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企业愈加国际化、全球化,在此背景下,更需要“站在月球看地球”的视野与格局,用不同的视角了解对方,同时承认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实力,必须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向全球的优秀者学习。

“ 东西方之间事实上是没有鸿沟的。

“事实上东西方之间是没有鸿沟的。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只要相互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项院长说道。欧洲高等商学院院长Frank Bournois也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应对全球挑战需要从变化和不同中不断学习,不同国家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不一样,需要分享体验、了解文化差异。?

“ 传统商学院的课程设计过于关注经商之术,缺少为人类守望未来的更长线考量,是一种超级短视的思维方式。

“过去的商业教学模式只看企业。这不是一种长期的角度,它只是从现金流、财政等角度进行解读。”项院长如此提出,认为当前应做出的反思是,传统教育理念、方法和课程设计是否缺少为人类守望未来的更长线考量。比如,金融学讲授的净现值贴现,如果以100年后的100元钱现金流贴现到今天,其净现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哲学高度,这是一个超级短视的思维方式。

他指出,建构在过于关注经商之术的传统商学院课程设计之上的教育体系,可能是个短视的教育系统。同时,当前收入差距、气侯变化等全球治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使得商学院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 长江商学院就将人文(历史、哲学、宗教)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引领全球管理教育由优“术”转向更为重视明“道”。

项院长表示,“商学院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解读。”2004年,长江就将人文(历史、哲学、宗教)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引领全球管理教育由优“术”转向更为重视明“道”。刚开始,学生们很疑惑:学习商界管理为何还要同时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现在看来是非常必要的。

“ 没有人文底蕴是不行的,人文关怀是内功。

项院长认为,领导一个全球化团队征战全球,没有人文底蕴是不行的,人文关怀是内功。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Peter Tufano也同样表示,东西文化应纳入商学院教育体系,这不仅是关系到社会科学,还有人文主义方面的因素和技术性元素,它们都是商学院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 许多企业家来学习,并不在乎商学院排名是否第一。

在对话中,全球各商学院院长对当前商学院所面临着新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都有所共识,商学院的创新与转变也更为重要。项院长认为,“很多企业家来学习,并不在乎这个商学院是否排名第一,而是在乎在这里他们是否可以找到自己的挑战答案,他们需要的是视角、洞察力与见解,这包含理论上的研究,也希望拥有前瞻性的视角。”可见,满足学员的诉求或许才是商学院改变与适应的最终指向。

“ 和而不同,多样性是和睦的前提,我们欢迎马云先生的商学院。

?而面对马云所创建的湖畔大学等非正统“学院派”商学院带来的冲击,多位商学院院长表示了欢迎。项兵院长说道,“和而不同,多样性是和睦的前提,我们欢迎马云先生的商学院。”

?

"无国界企业"

究竟该如何实现?

“ 中国企业全球化人才的匮乏是当前企业突围发展的硬伤。

项兵院长在“无国界企业:如何成为优秀的全球化公司”主题分论坛上,同沃尔玛亚洲总裁Scott Price、联合利华董事长泰斯库、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Hans-Paul BURKNER、中央汇金副董事长李剑阁等嘉宾共同为企业全球化发展出谋献策。

“ 全球化人才匮乏,全球视野、全球管理经验以及环球对接能力的不足是中国企业目前最大的短板。无论在任何区域的竞争,企业都应利用‘以全球应对全球’的战略——也就是需要整合全球最优质的资源。

项院长在论坛上指出,中国企业全球化人才的匮乏是当前企业突围发展的硬伤,虽然中国巨大的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短板,但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必须之举,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也是现场嘉宾一致强调的全球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中国企业管理基础设施差,即便吸引来优秀管理团队,公司系统依然驾驭不了。在项院长对于欧美企业、日本企业及中国企业的观察中,他发现欧美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流程,他们的绩效考核体系、文化都能够包容多元化的人才,让不同国籍背景的员工都觉得没有“天花板”,是被公平地对待。但到目前许多中国企业连预算都做不到位,管理基础设施比较差,“如果这样的话,即便吸引来多元的全球优秀管理团队,公司的系统驾驭不了,依然还是存在挑战。”“ 全球视野、全球资源整合将成为企业制胜未来最为核心的理念。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项院长还提到,由于对于市场的了解、文化的差异,即使将一个公司在某一区域十分优秀的管理团队调用到另一市场区域并不一定有效。但事实上,“中国企业走向全球,路是多样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提到,中国企业刚刚起步,但有许多公司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征战多年,“为什么不可以一起联手?如果与有经验的国际化公司联手,利用它们成熟的经验、流程,包括人才,将是中国企业一个更有效的‘双赢’战略。”

“ 苹果iPhone6手机售价高达6700多元,中国制造商却只能从中赚取11元。制造业上升空间还很大。

?同时,项院长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制造业的成功仅仅是‘量’的成功,但价值获取非常差,比如iPhone6的售价为6700多元,中国制造商却只能从中赚取11元。中国制造业上升的空间非常大,中国需要重视在后工业化的经济转轨过程中重点提升高端制造能力,巩固并提升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是解决其他重大发展问题的重要条件。

项兵院长在博鳌亚洲论坛“无国界企业”主题讨论中发表观点

正如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匠心”,项院长强调,现在中国企业需要把浮躁的心静下来,静下心琢磨创新。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多学习日本的匠心精神,同时研究借鉴“德国模式”——大力培养产业工人与优秀技工,同时应推崇敬业、专注的工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如此中国制造业才有很好的未来,大国之梦才有基石。”项院长说道。

“ 企业遇到问题时,不一定非要在国内找’中药‘,可以在全球视野中寻找解决方案,中西药结合。

此外,在对企业应对全球挑战提出建议时,项院长强调,碰到问题并不一定要局限在中国本土寻求解决方案,应当学会嫁接全球资源,以全球应对全球。比如一项技术的自主研发成本过高,可以到日本、德国去寻求合作,既便宜又节省时间,即便该公司可能在海外并不赚钱,但若投放到中国市场的背景下能放大的增长空间是巨大的。他比喻道,“企业遇到问题不一定非要吃中药或者西药,可以中西药结合,这便是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的‘捷径’。”

  (本文作者介绍:)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二次行情成功启动 3200是下一目标位 老艾侃股:社保不承担救市任务 等待二次启动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