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2006年3·15:消费与环境 > 正文
 

3·15年度报告之人物篇:十大维权人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15:08 中国消费网

  中国消费者报 吕勇

  他们身份各异:退休工人、律师、消协工作人员、经济学家……

  他们角色相同:消费维权的坚定实践者。

  他们,或者用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叫板大公司、状告垄断行业,张扬自己的权益意识,折射出普通人的伟大;或者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超越一己之利,诠释着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应当担负的责任;或者用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维权,捍卫尊严。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公众。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探寻那感人的力量所在。

    易宪容 经济学家勇揭房产内幕

  ●人物简介:易宪容,男,49岁,江西省上高县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

  ●主要事迹:在中国房地产价格一路飚升之际,2004年7月底,他以一篇《谨防房地产要挟整个国内经济》的文章,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出尖锐质问,旗帜鲜明地反对房地产泡沫,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房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的激烈争论。这篇文章把易宪容推上了风口浪尖,此后,他频频发言,不断在房地产市场掀起波澜。2005年1月,他说“房地产暴利是地方政府对财富的掠夺”;3月,他声称“遏制房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4月,他提醒说“警惕房产商个人利益误导经济”;6月,他再一次警告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是不争的事实”,“像上海,房价应该下跌50%,北京房价也应该下降30%。”10月,他著文,痛斥期房销售种种弊端。他也曾多次和地产大鳄在公众场合辩论,让公众作理性决策。他成为中国房地产新闻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学者名字之一,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

  ●感染力:在新浪房地产频道的一项“您认同哪位学者关于房地产市场现状的观点”的调查中,易宪容以压倒性的44%的选票成为人们最相信的房地产学者。易宪容之所以这样有人缘,是因为他以非凡的勇气和深入浅出的语言,真正点出了房地产价格虚高和开发商暴利的实质。易宪容的成名,也印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谁真正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喜欢谁!

  郝劲松 七告“铁老大”的维权斗士

  ●人物简介:郝劲松,男,34岁,山西定襄县人,法学硕士,自由撰稿人。

  ●主要事迹:郝劲松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个“因火车销售商品不开发票”将铁路告上法庭;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火车站退票不开发票;第一个举报地铁收费厕所不开发票。

  2004年8月8日,郝劲松以国家税务总局对其举报铁路销售商品不开发票涉嫌偷税漏税没有回复为由,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后他打公益官司一发而不可收:2004年8月16日,状告北京地铁收费厕所不给发票;2004年10月13日,状告北京铁路局火车餐车不开发票;2004年11月初,状告北京铁路局火车退票不给发票;2004年12月底,状告太原铁路分局和石家庄铁路分局火车上售货不给发票;2005年2月,再次状告北京铁路局火车上售货不给发票……郝劲松一口气打了7场官司。 2005年3月,铁道部向全国各铁路局发出通知,2006年3月1日后,所有火车都必须配备发票,依法缴纳税金。

  ●感染力:公益诉讼是正义之士超越一己之利为公益而寻求司法救济,因其关乎公共利益、挑战既得利益,所以,公益诉讼从来都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在目前以成文法为传统的法律体制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既需要千千万万个郝劲松的推动,更需要制度层面的及时跟进——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朱燕翎 执著告雀巢的普通女性

  ●人物简介:朱燕翎,女,36岁,就职于上海一家金融机构,一位普通的中国消费者。

  ●主要事迹:2005年12月27日,朱燕翎再次遭受“挫败”: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其败诉。这是自2003年4月她状告雀巢侵犯知情权以来,所遭遇的第二次挫败。2003年3月15日,绿色和平组织委托有关机构检测表明“雀巢巧伴伴”奶粉被检出含有转基因成分,朱燕翎购买了一袋“雀巢巧伴伴”。朱燕翎认为雀巢故意隐瞒真相,属欺诈行为,于同年4月将上海雀巢有限公司起诉至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要求雀巢公司在其产品上标注含转基因成分,并退一赔一,共计13.6元。倔强的朱燕翎还远赴雀巢公司瑞士总部,向雀巢公司表达中国消费者对知情权的关注,但没有实质性的结果。

  ●感染力:由于消费者朱燕翎坚持将雀巢告上法庭,使得一度在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的雀巢奶粉案,至今仍余烟缭绕。朱燕翎跨国追讨“知情权”案例向世界表明,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国的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在大大增强。朱燕翎此举,不仅仅表明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知情权的高度关注,更引发了公众对跨国公司道德责任问题的大讨论——使用统一的标准、建立公平的环境、进行良性的竞争以及提供健康的产品等是跨国公司必须遵守的商业法则。

  董金狮 痴心打假的环保专家

  ●人物简介:董金狮,男,43岁,环境化学硕士,副研究员,北京凯发环保技术中心主任,兼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委员会副会长、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秘书长等职。

  ●主要事迹:董金狮原本是环保餐具行业的技术专家,在一次市场调查中,他发现环保餐具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乏技术,而是大量打着环保旗号的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于是,他开始了打假的漫漫征程。几年来,他与政府相关部门、与媒体多方合作,多次深入造假窝点暗访调查,捣毁了许多造假厂家和售假摊点。在这条路上,他有过辛酸,受过威胁,经历过千难万险,然而,他从未回过头……2005年10月,针对PVC保鲜膜致癌问题,他奋笔疾书直指我国包装行业种种弊端,引起社会广泛反响,随后,他多次撰文分析一次性塑料餐具肆无忌惮泛滥的原因,提出治理白色污染新建议,再次引发全社会关注。他持续不断宣传资源与环保的理念,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倡导绿色文明消费,在业内口碑颇佳。

  ●感染力:他是一位环保技术专家,却在做着非专业的事——打假。没人说他多管闲事,也无人议论他越俎代庖。他的存在,让制造假冒伪劣餐盒的生产厂商胆战心惊,他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明天的希望。在董金狮身上,看不见传统知识分子的淡然和超脱,看见的却是他不向假冒伪劣妥协的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及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霸气和锐气!

  孙安民 退休老人专跟房产商较劲

  ●人物简介:孙安民,男,61岁,西安市一位普通退休工人。

  ●主要事迹:在西安提起孙安民,没几个人知道,可说起“老孙打假”,买房与卖房的人,几乎无人不晓,当地媒体称他为“陕西王海”。老孙的维权打假之路,是从自己买房受骗开始的。2000年,西安一开发商利用合同盖章的机会,偷偷地将老孙的房号换成了价位低的两套。几年来,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老孙开始闷头钻研与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用学到的有关法律知识,不仅为自己讨回了说法,还帮助买房人打赢了30多场官司,其中7人获得加倍赔偿。6年来,他坚持不懈,自学法律、自费开通了4部服务热线解答来自全国各地的咨询和投诉;又建立起了国内首个公益性的打假网站,他收转的很多房产投诉信息引起了有关执法部门、消协、媒体和律师的关注,陕西省消协破例把他吸收为3·15志愿者;一些开发商的不法行为因他的打假维权活动而有所收敛;近6年来,他坚持不懈地帮助消费者维权几乎赔光了所有家产和积蓄,继续“房产打假维权”的决心却毫不动摇。2006年3月9日,孙安民被中消协评为2005年度“推动商品房市场诚信建设典型人物”。

  ●感染力:老孙,何许人也,既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房地产开发商;既不是律师,也不是专家。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而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一次次地承受拳打脚踢,一次次地顶住威逼利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为净化房地产市场出力。60岁的老孙已经铁了心誓与不法房地产商斗争到底!开发商的不义,不能靠一个人来挑战;老孙的义举让人肃然起敬,同时也发人深思:每个消费者是否都应该成为自己权利的维护者?

  沈君作 叫板家电商家

  ●人物简介:沈君作,男,55岁,江苏南京市某公司董事。

  ●主要事迹:2005年7月22日,五星电器在南京的多家报纸上打广告,宣称在7月23日至24日两天开展大型促销活动。7月24日,沈君作前往五星电器南京新街口店,选购了两台液晶彩电,总价4万余元。根据五星电器的广告承诺,沈先生应得到返回现金1.5万多元、1台电冰箱和2台空调。可等沈先生去领现金和赠品时,商家以各种理由推诿,最后告知他只能得到一台空调。沈君作认为,商家不能完全兑现广告承诺,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之后,他前往各级物价部门、工商机关递送申诉材料,并将五星电器告上法院,要求五星电器履行承诺,并向消费者公开道歉。面对消费者申诉、执法机关的调解,五星电器一再称他们没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相关部门调解未果,法院仍未判决,纠纷仍未解决,沈君作仍在继续维权。

  ●感染力:商家促销耍花招,信口吆喝,忽悠消费者的现象屡屡发生,不少消费者见怪不怪,甚至权益受损也嫌麻烦不愿较真。沈君作叫板家电商家其深层意义在于,不管面对多么强大的经营者,任何一个消费者都有责任和义务拿起法律武器,勇敢地抗争,这反映出社会在进步,人们依法维权的意识在提升。我们在为沈君作的执着精神感叹的同时,也希望这起并不复杂的纠纷能及时解决。

  崔盐生 退休工程师成了听证会专业户

  ●人物简介:崔盐生,男,69岁,浙江省杭州市机床厂退休工程师。

  ●主要事迹:从2000年退休至今,崔盐生共参加了大大小小数十次省级、市级的听证会,只要一听说要开听证会,他都会早早地去相关单位报名。崔盐生参加的几十场听证会涉及的行业很多,从食品安全、居民用电价格、有线电视收费标准、出租车调价到中小学生的校园安全问题等等。每次参加听证会前,他都要精心准备——搜集材料、走访市民、分析资料。在听证会上,他代表消费者慷慨陈辞,他的发言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完全是站在公众立场,反映群众呼声,捍卫消费者权益。杭州取消西湖风景区门票收费,压低杭州市居民用电价格涨幅等听证结果,崔盐生功不可没。如今,崔盐生还担任多个单位的行风监督员。

  ●感染力:“我是讲真话的人,作为老百姓的代表,我要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地为老百姓的权益发言。”这是崔盐生经常说的话,崔盐生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出于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满腔热忱地参加社会活动,充分表达公众的呼声,从崔盐生身上,我们看到一个公民学法、用法,依法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呼唤依法维权,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崔盐生的所作所为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我们热诚希望越来越多爱管“闲事”的崔盐生出现。

  张峰 消协副秘书长勇斗自来水公司

  ●人物简介:张峰,男,29岁,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

  ●主要事迹:自1999年张峰搬进新居以来,他家的自来水管就没有正常淌过一滴水,家里的用水只能靠每晚10时半以后用水泵抽。没想到这一抽就是7年。至今,自来水公司没有给他任何解决方案。在亳州家里铺了自来水管而没有水用的住户不在少数,他所在的谯城区消协经常接到市民关于自来水用水的投诉,全城区三楼以上的住户中几乎近半数家里无自来水可用。他认为自来水公司没有履行供水合同,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侵犯了他的权益。2005年11月20日,他一纸诉状将亳州市自来水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对方恢复正常的供水,并赔偿6年来因对方未能履行供水合同给自己造成的1200元损失。在亳州,张峰是第一个状告自来水公司的市民。2005年11月29日,谯城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庭审中,双方各持己见,案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感染力:强烈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让他勇气倍增,义无反顾地奔走在维权第一线。张峰不仅是为自己的权益而较真,更是为广大亳州市民的用水质量和环境而奔波。张峰正是以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个人的行为,展现了消协干部的整体形象——消费者的利益高于一切,身体力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责无旁贷。

  庞标 状告高速路不高速

  ●人物简介:庞标,男,43岁,北京市汇融律师事务所律师

  ●主要事迹:2005年4月14日晚,庞标开车从北京出发,由京津塘高速公路去天津办事,由于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堵车,他耗时近两个小时才行驶完70公里的路程,比平时多开了40分钟到达天津,可车辆通行费依然是25元。庞标认为,高速公路如果达不到高速通行标准应减收或者免收车辆通行费。随后,庞标决定,以违约为由将京津塘高速公路的经营单位——华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退还一半高速费12.5 元。2005 年7月26日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驳回庞标的诉讼请求。庞标虽然败诉,却笑称自己的诉讼“值得”。

  ●感染力:尽管各种各样的公益诉讼,胜诉者寥寥无几,但是它们所传递出的意义却非同寻常。过去人们所习以为常的不合理问题一件件被抖出来,社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也在一起起公益诉讼中逐步加以明晰。庞标打的这场官司再一次警示公众,面对一些垄断行业的霸王做法,消费者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权益。

  黄金荣 揭开火车票强制保险秘密

  ●人物简介:黄金荣,男,32岁,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

  ●主要事迹:2005年8月8日,黄金荣购买了一张从北京至

义乌的K101次的火车票,票价为203元。此后,他偶然得知票价中包含了金额为基本票价2%的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费,且从1951年至今一直在收取,但车票上没有任何告知信息。这是任何一个乘坐过火车的人都经历过的情况,但黄金荣没有沉默。黄金荣认为,北京铁路局营业处在收取他基本票价2%的“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费”(约3.98元)时,未履行告知义务。2005年9月27日,他把北京铁路局告上法庭。黄金荣提出三项诉讼请求:依法确认被告在收取意外伤害保险费时未履行告知义务;依法判决被告返还强制收取的意外伤害保险费3.98元人民币;依法判决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与此同时,黄金荣还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了申请书,请求保监会对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进行审查并将其撤销。这两次出击均以受挫告终。

  ●感染力:虽然名为“保险”,但保的是什么,怎么保的?这一切投保人一概不知。因此,这项“保险”其实很不“保险”。事实也正是如此,火车上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并不少见,但是有谁看到乘客因此而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了?黄金荣率先向铁路和保险部门发难,揭开了这一尘封54年的秘密,借此揭开大多数人看不到的保险陷阱,从而推动法治化进程。黄金荣所为绝非单纯维护自己和公众权益,他实际上还向现行的司法格局提出质疑和挑战:受控于铁路部门的铁路法院,能否独立行使司法权,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旧的司法格局是不是应该延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