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信托霍津义落马前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 13:19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10亿元豪赌重仓股失败——信托机构不透明运作状似一个黑匣子,给管理者提供了违法通道 作者:本刊记者 李德林/文 2005年12月2日,天津市最大的信托公司北方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方信
作为中国第一家外资参股的信托公司,北方信托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开发区)惟一的金融机构。开发区纪工委书记张小林在一个处级以上干部会议上透露,霍已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捕,希望干部们以此为鉴。这是霍被双规的消息第一次在开发区公布。 霍的双规震惊天津市,这是继2004年开发区总公司园林绿化公司经理张万均非法占用1116万元畏罪自杀后,开发区再曝重大经济犯罪案件。 北方信托第一任董事长梁建三隐退后悄然不知去向,第二任董事长戚文福更在2001年因为贪污受贿被判刑14年,身陷囹圄。霍津义正是在北方信托风雨飘摇之际临危受命。如今,拥有北方信托绝对话语权4年的霍津义也倒在经济问题上。 消息人士称,霍津义在经济问题上数额巨大,金额不下千万元,并“可能跟利用集合资金信托的钱炒股票,以及香港炒股有关”。在霍被双规后,北方信托疯狂进行二级市场炒作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一连串怪异的重仓股炒作,牵出一连串的资金迷局,到底谁获利? 从顶峰的滑落 霍津义曾任开发区计划统计局副局长、财政局、国资局局长兼地税局局长、开发区总公司总会计师。记者调查发现,他在开发区财政局领导的任上,问题就比较多。一知情人士透露,将霍调离政府职能部门后,关于其的举报就越来越多,尤其是张万均在双规期间莫名其妙地畏罪自杀后,霍的经济犯罪传言就不绝于耳。 此前,《证券市场周刊》连续收到多封来至天津关于霍津义、陶允两人的举报信。这些举报信称,二人关系非同一般,把持着北方信托的经营管理大权,很多投资项目都是二人说了算,二人挪用北方信托资金到香港炒股,账上显示亏损,但是两人却从中渔利。 2005年9月19日,天津市政府免去北方信托总经理任葆燕之职,任命董事长霍津义兼任北方信托总经理,正是这一纸任命书让霍全权掌控北方信托。 “今年9月霍津义在北方信托达到了权力的顶峰。”知情人士透露,陶允是北方信托两名女高管之一,有名的少壮派,颇得霍赏识。她在担任长城基金管理公司董事前,一直把持着北方信托重要部门,历任国际业务部项目经理、资金管理部副经理,北方信托证券投资部总经理。 由于炒作重仓股,引起部分股东的不满甚至质疑,完全掌权的霍津义开始筹划将北方信托进行分立重组,企图掩盖背后真相。 北方信托2005年11月8日召开的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分立重组方案的议案”。北方信托分立后,存续公司的净资产为10.01亿元,新设公司净资产为5.02亿元。“因为二级市场炒作带来的浮亏较大,霍津义为了剥离处理壳公司以及浮亏,作出这么一个所谓的重组方案,实际上就是想掩盖二级市场炒作中的猫腻。”知情人士说。 北方信托炒作云大科技(*ST云大,600181)让霍津义、陶允的不透明操作浮出水面,分立重组加速了两人犯罪事实的暴露。 重仓股玄机 《证券市场周刊》自2004、2005年以来,多次报道云南明星上市企业云大科技的5年陨落史,披露偏远地区政府引资的艰辛背景下,天津庄家出手的毒辣。 2005年7月,霍津义曾带着陶允到本刊编辑部再三直称:“我们北方信托与云大科技没有关系,我们的投资没有违规。” 而今次本刊获得的消息显示,霍氏双规确与重仓股云大科技有关。 有关资料显示,霍津义主政北方信托期间,大量参与二级市场炒作,如今亏损巨大,其中对云大科技更是投入10亿元资金豪赌,其中玄机重重。 记者得到的一份北方信托2004年5月二级市场炒作明细显示,它大量介入了云大科技、襄阳轴承(600678)、吉林化工(000618)等40只A、B股股票,还介入了CEC国际、泰达生物、粤海投资、魏桥纺织等4只港股,以及98石油债等7只债券。 尤其是在云大科技的炒作上,北方信托利用关联公司、自然人A账户,在14元左右建仓。在2004年9月为了通过控制云大科技管理层,达到操纵股价的目的,北方信托再次大量吃进云大科技的流通筹码,巨额浮亏,如今深度套牢。 “这完全是霍陶二人的责任。”知情人士说,早在2001年之前,北方信托就违规接盘了天津一大户的云大科技股票。“当时违规接盘的操作者已经绳之以法。”知情人士怀疑,霍津义后来不断介入云大科技,自甘套牢,与大户关系密切。记者发现,2002年底,北方信托以159.68万股进入云大科技前十大股东行列。2003年底之前,北方信托共持有云大科技101万股,有减持的迹象。 “当时减持,是因为北方信托在对云大科技的争夺中处劣势,北方信托内部反对意见认为既然投入不到6亿元,又在同盛基金等托市下浮亏并不大,应当适时退出。”知情人士透露,但是霍津义以及主管投资的陶允力排众议,决定通过二级市场取得云大科技的控制权。 这个决定将霍陶二人推上了不归路。 2004年6月,北方信托增持到253万股,此后到2004年9月13日,短短3个月北方信托大幅增持到1230万股。这场场股权争夺战中,霍陶二人完全将资金暴露在阳光之下,尤其是参与二级市场筹码收集的公司被怀疑是两人控制的壳公司。 比如,2004年8月26日成立的深圳新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6天之内,一口气买进1693万股云大科技,至少掏出7000万元现金。而这个新旺投资的3名自然人股东,曾是北方信托的员工。 “短短6天,一个注册资本500万元的公司的7000万元现金从何而来?”新旺投资的离奇表演在北方信托内部引起轩然大波。 更令人不安的是,2004年7月后,北方信托股东、大安房地产的关联公司大安投资突然以持有1702股流通股成为云大科技第一大流通股东。大安投资法人代表是大安房地产掌门人王维正。王在天津大名鼎鼎,2004年3月,北方信托推出一年期的“贷款资金信托计划”,其用途正是向王氏旗下之大安电动车有限公司等3公司发放流动性贷款。 “霍津义进入北方信托后,大安房地产才成为北方信托的股东,而之前,北方信托向大安发放过与参股数额相近的贷款。”知情人士透露。 大安房地产进来之后,北方信托就将北方高尔夫练习场的全部土地卖给大安,用作地产开发。不久,大安提出从北方信托退股,在尚未找到股权受让者的条件下,大安房地产由北方信托垫付退出。 连退股款都要垫付,为什么大安投资还要大量买入云大科技?当时北方信托内部人曾向霍陶二人发难,大安进入北方信托就拿到地,难道帮忙锁仓云大科技是回报? 一封举报信显示:大安投资极可能是北方信托以大安名义设立的壳公司。若此为事实,则大安投资完全可以将筹码倒手给北方信托的任何一家关联公司,这部分资金也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流入个人腰包。 “北方信托及系列关联企业已在云大科技投入近10亿元,后者如今濒临退市,股价在1元多,北方信托基本亏光。”举报者说,只要霍津义将壳公司的股票倒手给北方信托,这些亏损最终将由北方信托承担,壳公司却依然可大手套现。 举报者还说,霍陶二人甚至勾结监管部门官员,利用壳公司炒作多只股票,甚至明目张胆利用集合资金信托的钱炒作股票。 掌门人怪圈 在北方信托,三任董事长接连出事。 有人告诉记者,梁建三担任北方信托董事长期间从运作的多个项目得到好处,在第二任董事长戚文福上任后不久就带着巨款到了国外。 戚1987年进入北方信托,一直参与了北方信托前身北方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的筹建以及运作,成为梁之助手,梁后期甚至将经营权给他。2001年8月,戚被双规后查出,其贪污受贿金额特别巨大,最终获刑14年。后来,戚文福一直是开发区纪工委反腐倡廉的反面教材。 戚落马后,霍氏接任其职。2002年6月,北方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与天津滨海信托公司合并后,霍担任新成立的北方信托董事长。到2005年9月霍兼任总经理。 据称,霍津义在北方信托堪称教父级人物,没人敢反对他的意见。但2004年云大科技股权争夺曝光后,霍的绝对权威方始遭遇挑战,股东亦出现不信任。 霍津义在其一篇心得文章《强化对权力监督手段,是实现有效监督目的的重要保证》中阐述道:“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权力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待遇,绝不能官大了,权力重了,天天沉迷于歌舞升平、迎来送往、杯酒轮盏之中。” 霍还在心得文章中认为:“一些领导干部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简直到了利令智昏、利欲熏心、胆大包天、无法无天的地步。”他似乎对此深恶痛绝,认为大捞特捞没有什么意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对名利钱财之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甚至呼吁:“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越是高级干部,他们发生的违纪违法事件越要严肃查处,该受什么处分就给什么处分,该重判的坚决重判,决不手软。否则,腐败之风刹不住,也难以服众。” 一名公司内部人说,北方信托表面看上去机制完善,实际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在具体的运作中排除霍津义以及戚文福的权威。 深交所一名金融机构研究博士提出,信托机构的不透明运作状似一个黑匣子,在这里面,无论是资金的调拨还是壳公司的成立,大量的账外经营给管理者提供了违法的通道,霍津义不会是最后一个落马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