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王小石背后的发行潜规则 > 正文
 

时评:抓一个证监会官员难动证券发审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 09:57 中国青年报

  记者 王磊

  本报北京11月17日电

  一位证监会副处级干部的被捕事件,对于正处在制度建设紧要时期的中国证监会,是个不小的触动。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反思到位、处理得当,并能促进证监会股票发
行制度改革和完善,“王小石事件”的曝光也会有不小的“正面效果”。

  王小石是证监会发审委工作处的一位副处长。本月初,与他有关的一家深圳公司,涉嫌向拟上市的企业“出售”证监会发审委委员名单。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反贪人员因此将王拘捕审查。西城区检察院有关人士称,该案正在侦查和审理过程中,细节暂无法公布。

  证监会发审委工作处属于证券发行监管部,在证监会中主要负责企业上市申请和审核工作。“是个要害部门。”一位资深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个部门每年“过手”几十家企业IPO(首次上市)、再融资等资格审核,融资总额通常达数百亿元。

  这些“钱”当然不是让上市企业白拿的。企业上市通常在证监会要经过两道相当复杂的“工序”:首先要通过发行审核部门的初步审查,对企业的财务、盈利前景等作出大致评估;然后,组织发行审核委员会会议,由发审委员们进行最后判定。

  王小石任职的发审委工作处,职能就是组织“发审会”,并安排那些通过前期预审的企业“上会”。企业最终能不能过关,漫长而艰难筹备和前期辅导最后有没有回报,都取决于几位神秘专家。

  因为主要是通过研究企业上报的资料进行判定,而不是进行实地考察,发审委的工作状态和模式,长期以来受到业内的特别关注。这种关注被市场赋予了“高价”。

  发审委人员名单为什么都能卖钱?

  一份发审委人员名单能卖多少钱?其背后或明或暗的“公关活动”在企业上市过程中究竟起多大作用?

  一位多年从事投行业务的资深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常来说,一家计划上市融资五六亿元(属于中小盘股)的企业,一般承销费用(付给券商的中介费用)在1%~2%,也就几百万元,这是明账。而用于打理各方关系的“公关费用”,则可能达到上千万元或者更多。也就是说,公开的承销费用与“打理费用”相比,少得多。

  “这还只是四五年前的标准。”他说,近年来企业用于“公关”的花费越来越多,这在证券业内早已不是新闻。一些外地企业,上市过程需要一两年,通常会先在北京设一个“办事点”,成立一个工作小组,负责联络、“跑部”和上下打理。

  上述那位资深人士称,按规定,发审委委员名单长期以来处于保密状态,据说是为了不让企业提前知道消息。但“保密”反而造成了稀缺,“一段时间来,名单成为业内高度关注的东西,至于能不能卖钱,就看当事人怎么判断了”。

  金龙投资公司经理于步越介绍,他曾为一些企业做过上市咨询,除了财务指标、上市程序这些常规问题,企业通常会问他一些“直接问题”———比如要花多少成本?要付出多少代价?

  发审委名单应该公开,才能最大限度地解决暗箱操作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上市融资势在必行,“好处显而易见,巨大的融资利益相对于‘公关’代价,怎么算也是值的”。于步越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制度本身的疏漏,公司上市的高价“公关”并不仅是个道德问题,市场行情就是这样。

  我国的证券市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多采用计划经济手段管理。2001年之前的股票上市,主要是审批制,配套手段是“额度控制”。地方政府和部委拥有推荐上市公司的权力,但份额有限;而监管部门负责审批,并且计划每年发行新股的数量。2001年后,我国股市开始实施核准制。2003年,证监会推出“保荐制”,加强券商与上市公司间的连带责任,以保证企业上市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同时改革“发审制”。

  针对发审委这个核心部门,证监会多次强调改革的方向是公开、透明、问责,最终保证审核结果的公正性。最近,已经有消息称,发审委正准备“改选”,在人员方面有可能“换血”其中的三分之一。而“王小石事件”在此时曝光,多多少少给“发审委”改选增加了压力。

  于步越认为,发审委名单应该公开,因为只有公开才能最大限度地解决暗箱操作问题。据了解,目前的发审委成员大约有几十人,包括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一些政府部门的官员。每次召开发审会之前,证监会都要临时抽调委员组成发审会。

  “管理层期望保密,但凡是要上市的企业,怎么会弄不到参加发审会的名单呢?他们有专人盯着呢。”于步越说。

  上市的审批权,不能发审委“一张嘴说了算”

  管理层的制度革新在尴尬中前进。但多年来,实质问题并没发生变化———企业最终能否公开发行股票,仍然由证监部门而不是由市场说了算。

  “这是变相的审批制。”资深证券分析师陈生认为,在市场中不断出现所谓的“寻租”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被人为扭曲的供求关系所左右,“想上市的企业数量远远超过能上市的企业,上市的闸口牢牢把控在监管层手中,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在发审委门口排起长队,哭着喊着变着法儿地要挤进去”。

  除了出现像王小石这样“权力寻租”的投机者,这种扭曲局面的另一恶果是,已经上市的公司价格被高估,甚至一些资质很差的公司也有机会在市场上呼风唤雨,进而扰乱整个市场的资源优化功能。“现在,我们的市场就像温室里培养的花朵,被政策惯坏了,没有政策的支持和培养,就成长不起来”。

  陈生认为,只有彻底放开市场准入,允许企业自由上市,同时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市场选择机制”,让投资者的选择左右上市公司的走势,进而让股市配置资源的功能发挥效用。

  然而,现实的矛盾是:如果放开上市闸门,市场既有的供需平衡就会打破,股市的价格中枢必定会下移,这正是许多市场中的投资者所不愿看到的情景。同样的阻力也来自管理层,市场的大幅下跌必然严重影响企业融资效率,这也正是管理层最不愿意看到的。

  在放开和管制的节奏及程度控制上,管理层面临着一个如何平衡的难关。

  “不是不要审批,而是要让审批过程透明。”于步越说,突然之间大批公司的上市,必然令股市面临“崩盘”的恐慌。股市需要稳定的成长,但管理层必须放弃简单、粗放的监管手段,并且加大对造假行为的惩处。

  而陈生坚持认为,上市的审批权只让发审委“一张嘴说了算”,就难保不会出现其他“王小石”。

  链接:

  11月4日,在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任要职的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涉嫌向拟发行上市的公司出卖发审委资料被检察机关带走。11月12日,以涉嫌受贿为由,反贪检察官已将相关法律文书递交批捕部门,对王小石正式提请批准逮捕。

  据《京华时报》报道,早在今年7、8月份,西城检察院反贪局接到匿名举报称,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处级工作人员王小石,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根据举报线索,反贪检察官走访相关单位、调阅有关材料后,确认“王小石确有受贿嫌疑”。

  11月5日下午,王被正式拘留。“当知道检察官的身份后,王很清楚找他的原因。”据了解,王小石到案以后,已初步交待其犯罪事实。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王小石为北京人,40多岁,财务人员出身,1996年左右进入中国证监会工作,担任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一职已多年。2003年下半年,从深圳回到证监会。此前一年多,在发行监管部副主任王连凤领导的小组中从事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的筹备工作。

  王小石是证监会10多年中被有关部门带走的几个人之一。2000年,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刘某曾被有关部门“双规”,但经查并无确实证据。在这之前,证监会某部门一位卢姓副主任和一位副处长因股票发行中的受贿行为被有关部门判刑。

您从王小石被捕事件中看到了什么?
纯属王小石个人问题
新股发行审核制的缺陷
监管部门自身权力与责任失衡
公司为了上市不择手段

  相关专题:

  王小石背后的发行潜规则

  最新报道:

  王小石事件使公信力再临挑战 发审委或半数改选

  证监会王小石被关押在看守所 待批捕令下达后

  证监会王小石被提请逮捕 凤竹纺织否认与其有染

  此前报道:

  传证监会发行部一官员被检察机关带走配合调查

  检察机关带走证监发审官员 发行潜规则或将曝光

  《财经》:证监会发行部一官员疑售发审委名单

  检察机关带走证监发审官员 发行潜规则或将曝光

  相关评论:

  王吉舟:王小石丑闻与菜市场上的证监会

  证监会工作人员东窗事发:谁监管证监会

  王小石及其合伙人获利甚丰 发审委名单值多少钱

  传证监会发行部一官员被检察机关带走配合调查

  失衡的权力与责任 给王小石创造了奇妙的生意

  检察机关带走证监发审官员 发行潜规则或将曝光


邮件订阅:
  订阅《新浪股市特快专递》,您将免费获得经过精心挑选,把握市场脉动的投资信息。请在下面填写您的E-mail地址。
Email: 订阅 退订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欧洲冠军联赛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