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顾之争”对立阵营逐渐触及国企改制核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 06:49 中国青年报 | |
记者 王磊 本报北京9月16日电 “郎顾之争”在中国经济学界引发的争论仍在升级,其争论的内容也从经济学家的立场和良心之争,渐渐触及国企产权改制的核心问题。 两天前,在诸多“主流经济学家”纷纷表态之后,北京和上海等地10名学者发表了“联合声明”,公开支持郎咸平的观点。而作为持不同意见的经济学家周其仁,今天再次对郎咸平提出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作出回应。 他提出,国企改革大体上应该分成三类来做处理:一类是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此类行业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引入竞争,打破垄断;第二类是大量中小国企,它们经营困难,负债沉重,核心问题是解决债务问题和中老年职工的安置;第三类则是在竞争市场中形成的优秀企业,海尔、TCL等属于此类,企业家和工人对国有资产形成也有贡献,关键是“怎么把这个贡献找到一个妥当的比例确定下来”。 周其仁是在今天新浪网站的直播中做上述划分的。此前,他在媒体上批评郎咸平,“这位自称‘世界一流、亚洲第一人’的公司财务专家,有没有受过起码的逻辑训练,为什么他的思维如此缺乏最起码的一致性?” 郎咸平一直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发生的国有资产被侵吞问题提出质疑,并认为,国有企业管理者只能是国有资产的“保姆”,不能因为他们把房子打扫干净了,就摇身变成“主人”。 周其仁表示,对于海尔、TCL这种公司的管理层,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比如通过产权市场公开交易等),用产权形式承认他们的贡献。否则,人们说你们这个体制有问题,干好干坏一样,不利于鼓励后继者。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今天也就此话题发表看法。他认为,在一个企业当中,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者给足激励是最好的约束,关键在于如何界定他们的人力资本贡献。“理论上非常清楚,如果激励不到,(企业)肯定难以保值增值”。 他认为,这个问题,只能有赖于改革的深化。“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真正到位之后,国有企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企,其投资主体、产权结构都是多元的。到那时,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所谓产权才可能实现,人力资本的产权才能落实”。 王忠明认为,“国退民进”的提法有些片面,“国有企业”与“国有产权”是两个概念。他说,“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可能要有相当规模的战略退出,而国有资产却需要实行战略集中。 “国有资产的载体不应当再像以前那样,以国有企业为惟一载体。”王忠明举例说,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国企中,一部分资产已经是公众企业性质了。 由此,王忠明表示,“恰恰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创新和改革,能够更加有效制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因为都透明了,公开了,有价格了,有交易的结果了,无所谓低估贱卖了”。在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框架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应该适当加速”。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左大培仍然对周其仁今天的观点提出异议。他认为,那些“好国企”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关键还是其所处的整个行业在近20年中处于上升阶段,中国的“好国企”大多集中在电子、家电领域,同时,其发展与地方政府的支持分不开,没有理由因此就可以把企业卖给经营者。 他认为,对于那些处于经营困境的国有企业,也不完全是“产权问题”导致的。企业有自身的生命周期,不能因为某些行业的国企死掉了,就认为是国企制度本身出现问题。 他赞同对不同类型的国企,在改制上应该做不同的划分和处理,也应该给予优秀的企业经营者以“奖励”。但是,“你可以给很高很高的薪酬,就是不能出卖产权,这完全是不合法的”。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国企改制问题的提出,不仅针对海尔、TCL这样的企业,更针对大量存在的打着“产权改制”幌子来侵吞国有资产的基层案例,并且受到媒体和普通民众极大的关注。 他认为,国有企业“产权改制”引起如此争论的前提下,应该“放缓”或“叫停”。“既然在程序上和制度设计上还存在重大争议,为什么非那么急着改呢?”他不赞成在涉及国有资产改制这样重大问题上,采取“先实践了再追认”的思路。 据悉,本周末郎咸平将在上海对近期各方的表态作出进一步回应。目前,经济学界对他的看法基本上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并且在许多观点上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立场。 左大培对记者说,事实上,支持郎咸平的一方多年来观点都是一致的,但他们的意见被“边缘化”和“淡化”了,并没有引起媒体的重视。“你看到的这种分裂源于既有的话语霸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