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加息难抑机构投资热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 11:1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兆琼 张勇 唐君燕 上海报道

  加息,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2007年3月17日,央行通过采用加息的方法,来打击股票市场投资者炽热的激情。当这把用于惩戒野心和欲望的剑在意料之中落下之时,机构投资者的后市分析及投资策略纷至沓来。

  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机构都将加息看作是利空出尽,除了QFII仍然担心政策层面出台更为严格的紧缩措施外,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均对后市相当看好。

  央行无奈之举 机构意料之中

  3月19日,上证指数低开高走,一路拉至3038点。收盘时,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央行加息实属无奈之举,被市场倒逼才不得不如此。实际上,希望利用加息来减缓股市猛涨,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这次被看作是无奈之举的加息,既在机构意料之外,也在其意料之中。

  事实上,在股市经过了“2·27”大跌之后,投资者已经开始变得忐忑和小心。在3月17日之前,加息预期几乎已经被市场所消化——除了失控的“2·27”之外,还有3月里的1日、3日、14日、16日的几根阴线,以及部分“偷偷摸摸”的小幅收阳。国内外多家投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受到2月份CPI指数上涨的影响,央行可能在第二季度的4月或5月加息,3月份加息实属意料之外。

  但根据以往经验,央行通常不会选择在市场普遍预期的时候加息,多数机构对市场传言保持冷静,所以尽管3月16日下午,工行、中行、建行总部方面已经纷纷传言要加息了,但是“我们并没有太在意,一股都没有卖出。当时的想法是,如果不加息,那市场应会平稳过渡;如果真的加息,那市场就将大幅度上扬。”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称。

  此次加息,几乎就是在市场早有预期且已经提前消化的情况下,央行迫于宏观经济的要求而进行的被动举措。

  光大证券资产管理部的一位人士表示:“要来的总归要来,提前也不是坏事,事实上这一周我们基本上还是在加仓的,尤其是在经过周一大盘的先抑后扬之后。”

  外资机构谨慎 内资机构乐观

  针对加息之后的市场,绝大部分内资机构都十分乐观。

  万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潘江表示:“大盘在这一次加息之后之所以上涨,短期来看是因为悬在投资者心头上的石头掉下来了,这样至少上半年不会再加息了,接下来几个月,投资者的热情还是会继续高涨。”

  “大盘短期之内会震荡上行,市场的利空暂时没有了。所以我们在操作上将会更加积极,甚至可以动用部分资金追投一些爆发上涨的个股。”一家私募基金经理表示,“我们会更加关注一些有色金属概念、军工概念的

股票。今后,市场将进入个股分化的时代。”

  保险资金由于自身规模巨大,对加息的反应尚不明显。一外资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认为,“由于银行升息对银保产品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保险公司今后的操作也将更加灵活。”

  似乎只有QFII和国外投行在这次加息之后,发表了对后市紧缩的担忧。

  摩根大通亚洲研究部门负责人费尔南斯评论称,这并不是中国近期的最后一次加息,预计中国央行将在第二季度再次加息27个基点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高盛的经济学家梁红日前也预测,中国在6-7月份还将加息27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在未来12个月将升值7%。

  “加息不会改变我们对市场的看法,在操作上我们会更加注意高位震荡的风险,过高的点位之后会进行保守投资。”上海的一家QFII称。

  就在QFII对后市的担忧有所增加之时,3月22日,

人民币汇率又创新高,达到7.73。“国内央行加息、
人民币升值
,两者的作用实际上就抵消了,所以市场仍然在快速上升。”上国投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虽然目前大盘已经处在3000点上方,A股市场的市盈率大概在30倍左右,比起上一轮经济周期中市场1800点就已达50倍市盈率来说,目前还不存在太大的泡沫。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