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证监会稀释券商借壳概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 02:49 财经时报

  证监会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稀释市场对券商借壳上市这一概念的炒作和投机气氛。这一方面可能抬高券商借壳的成本,一方面也给券商借壳上市的内幕交易提供了机会,从而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几天前,一位资深股票市场人士扬言,他的理想是让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连拉80个涨停板。当时,在场的人都对他的这个几乎不可能达成的理想不屑一顾。

  80个涨停板悬乎得令人难以想象。但是,市场中已经出现了连拉20多个涨停板的股票。而这支股票就同券商借壳上市有关。

  在券商借壳上市的潮流中,涉及的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皆异常强劲。关于券商借壳上市前景的传言四起,投资者难辨真假。某创新类券商高层向记者表示:券商借壳如雾里看花,只有大浪淘沙后才能看出真伪。

  抬轿子还是坐轿子

  近期,市场对于券商借壳上市概念的炒作甚嚣尘上。无论真假,只要有券商借壳上市的消息,涉及的股票均涨势如虹,一飞冲天。

  2006年10月26日,国金证券所借壳的S城建投(600109.SH)复牌后,连拉四个涨停,后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的累计涨幅也接近一倍。广发证券借壳的S延边路(000776.SZ)在2006年6月5日停牌前后,也有连续六个涨停。在2007年1月9日复牌后至1月25日再度停牌的S锦六陆(000686.SZ,东北证券借壳对象),也是连续11个涨停。

  但这些股票和首创证券借壳的S前锋(600733.SH)比起来则是小巫见大巫。从2007年2月6日复牌至3月20日,S前锋连续25个涨停。虽然作为未股改公司,S前锋的涨跌幅为5%。但25个涨停后,其累计涨幅已接近四倍。

  多位券商分析人士都向记者表示,近期向其打探券商借壳上市的投资者不在少数。不少人都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坐轿子”。

  但其中一位分析人士提醒到,投资者的这种心态很有可能被一些喜欢做短线的机构利用,不仅没能“坐轿子”,反而成了 “抬轿子”的人。

  前期市场传闻的一些券商借壳目标公司股价大幅拉升,但之后并没有关于借壳上市的进展情况。似乎有些借壳上市之举仅仅是借机炒作。

  捡钱包

  近期,由晨星资讯(深圳)有限公司主办的2007中国基金业发展论坛上,当被问及2006年最成功的投资决策时,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刘明表示,他对证券板块的投资最为满意。2006年五、六月份,刘明投资中信证券(600030.SH)。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获得的收益相当不错。

  但当记者问他是否关注券商借壳上市的题材时,他表示,公司都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研究和投资,而券商借壳上市的信息很难辨别真假。他们不会像一些机构和散户投资者一样四处打听消息的可靠性。“这种概念的炒作就像在地上捡了一个钱包。”

  在刘明看来,把太多资源用在这种小概率事件上不是专业机构的做法。

  什么都不能说

  事实上,提及券商借壳上市的相关话题,多位券商分析人士都较之前谨慎很多,其中也包括一些大型券商研究所的负责人。

  一位此前对媒体非常开放的某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更是一反常态,“我什么都知道,但是什么都不能说。”他透露,

证监会刚刚谴责了两个分析师,因为他们散布了关于券商借壳上市的不实消息。

  证监会的这个举措显然已经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3月20日,证监会发布消息,江南证券分析师蔡国澍被立案稽查。蔡曾在多家媒体上发布关于券商借壳上市的消息。

  证监会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稀释市场对券商借壳上市这一概念的炒作和投机气氛。这一方面可能抬高券商借壳的成本,一方面也给券商借壳上市的内幕交易提供了机会,从而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据了解,管理层正在加大力度规范券商借壳上市行为。如果券商借壳上市过程中目标公司股价发生异动,就很可能被管理层视为存在内幕交易进而展开调查,这也将增大券商借壳获批的难度。(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6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