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管理层顶不住扩容压力不能诿过投资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10:57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中国股市似乎又翻开了阴沉的一页。

  股市“九连阴”,千夫所指的罪魁是扩容。据说证监会领导也大呼失控,作为掌握扩容步伐的决策者,为何也如此失态?如果消息属实,这是否从反面印证了他们未必能够掌握扩容的实际步伐,因此不得不推出刚获得一点对价甜头的投资者顶缸?

  与此相反的消息是,证监会于7日下午召开发行部官员主持的内部媒体通气会,要求正确认识新股发行、再融资,不要针对某一个个体问题而以偏概全,误认为是全面的问题,新股发行、再融资将正常进行。证监会想营造一个市场化氛围的良好用心毋庸置疑,但鸵鸟式地将头钻进沙堆,寻求市场安全屏障,不仅无法阻挡市场被异化的巨大风险,也会导致人心散尽不复来。

  国有航母级大盘股列队等待A股市场“芝麻开门”势不可挡,中行、大秦铁路(资讯 行情 论坛)等快马当先,国航、工行、中石油、中铝、中移动、中人寿等紧随其后,A股市场一旦被大型国企念了扩容咒语,就无法自赎,下半年3000亿元的扩容规模不容小觑。股市管理层管得了上市的程序,却管不了上市的“航母”。

  证监会当然不会给自己挖陷阱,却被迫跳入别人挖的陷阱。不是说股改大功告成了吗?不是说股民信心恢复了吗?不是说资金流动性泛滥吗?行。股改成功股市应该为国企的市场化改革服务了,当初国有上市企业被迫支付了对价,现在连本带利一并偿还。国企大盘股上市没商量。

  没商量的最近例子来自国航。由于股市信心低落,导致发行规模骤减四成,发行价格最后定在2.80元/股,对应的市盈率为15.82倍,市净率为1.33倍,创出“新老划断”以来IPO发行价格、市盈率和市净率的新低。

  即便最天真的投资者也不会轻易相信减小发行规模是“为了避免给A股市场造成过大的扩容压力,维持一个理想的A股股东结构”。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货品乏人问津,只好降价销售。在这种情况下,国航及其背后的决策者都不放弃上市的决心。可见A股市场具有怎样的吸引力,可见股市监管层面临的压力有多大。

  这也反过来说明,中国股市根本上还是一个为国企改革服务的工具,许多现实的利益诉求,压过了对股市市场化的殷切呼唤。在大型国企产权改革遭遇国资流失的滑铁卢之后,国企上市使产权结构多元化,似乎已被公认为成本最低、相关利益各方都能接受、国资不会流失、可以对国企产生硬约束的不二选择。

  既然国企航母上市是不可变更的,这导致股市监管层的行为方式明显倾向于投机,他们在新股发行时,给自己的近卫军们吃够了偏食,更像有一单抢一单的寨主,而不是市场当家人。他们的这个错误策略使他们成为投机的象征,成为替罪羊。

  股市经过一轮疯狂增发,终于进入疲惫期,证监会近日召开会议,就前一阶段新股发行的得与失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发行环节的市场化趋向不会改变”,“IPO不能有太多的中国特色”。这可以给投资者以心理安慰,看来不管是此轮博弈还是今后的博弈,证监会已经无法离开市场这面大旗。但很可惜,从现实来看,监管层长期的市场化取向,并不能保证投资者不成为市场发展的祭品。

  扩容是利好还是利空,是一个无聊的伪命题。既有市场扩容造就投资良机的时代,也有市场扩容成为市场毒药的时代。上市是中性的,怎样上市与上市的目的才是关键。如果A股市场股改的结果是打开潘多拉之盒,将一批魔鬼放出笼,扩容就是毒药;如果这些备受指责的低效国企能通过上市、通过大规模股权转让植入优质公司的基因,则不仅是股市投资者之福,更是中国经济之福。

  当此关键之时,股市管理层应讲究策略、立足长远,争取成为市场化的代言人,而决不能因循投机,成为打劫家族的一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