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引导中国股市价值回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15:28 证券时报 | |||||||||||
□刘建位 制度一变,往往事情一下子就变了。 农田还是那些农田,农民还是那些农民,可是一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过去多年不够吃的粮,现在却年年有余了。
中国还是那个中国,资源还是那些资源,可是一实行改革开放,过去落后的大国,现在却强盛发达了。 股市还是那个股市,上市公司还是那些上市公司,投资人还是那些投资人,可是一开始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持续低迷的股市却一下子有活力了。 这种活力并不仅仅体现在股指在千点止跌上涨,而更多地体现在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开始重新关注股市,管理层和上市公司也更加重视股市了。股权分置改革使现在的股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同于改革之前的那个股市了。 股权分置改革使市场价格波动行为进一步向价值回归。股权分置改革使原来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股票流通的中国股市逐步走向全流通;使原来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割裂的畸形市场逐步恢复为正常的市场;使一个不成熟的、封闭的股票市场转向一个成熟的、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股票市场。 股权分置改革将让中国股市逐步告别“政策市”。随着国有股权的稀释和退出,政府主导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行为将会减少。股权分置改革加上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将使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局面显著改变,更加多元化的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股票市价将更多地反映大部分流通股东的意志,而不仅仅是国有控股股东的意志。 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经营行为进一步向价值回归。原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绝大多数为非流通股,其经营行为创造的价值并不能体现为所持股份的市值上涨,因此控股股东通过改善经营来提升公司整体价值的动力不强。甚至有些控股股东与庄家联手做庄炒作,想曲线从上市公司市值上涨中分享一杯羹。而股权分置改革中控股股东积极性相当高,他们之所以愿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相当高的对价,一个原因是他们所持的非流通股流通后将会有很大的增值,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未来通过改善经营所创造的价值能够转化为所持股份的市值增长。因此,控股股东未来的经营行为,以及他们所推选的管理层的管理行为,都会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取向。如果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长期不能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那么外部有实力的企业或机构投资者,会通过并购行为,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并更换经营不当的原有管理层,使公司经营管理重新回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发展之路上。控股股东可以用股权激励来提高管理层的积极性,通过改善经营使公司市值增长,实现股东与管理层的双赢。 股权分置改革后使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管理行为进一步向价值回归。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完成,股市流通市值规模的迅速扩大,加上入市政策的放宽,QFII、中外合资基金、银行系基金等先后大规模入市,更大规模的保险系基金和企业年金也将逐步入市。这些大型的规范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股市的主导者,并且其主导地位日益加强。这些大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是价值投资。他们的投资行为将进一步使市场价格波动向价值回归,他们的长期持股将进一步促使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的行为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他们的投资行为也将引导小型机构投资者和广大散户的投资行为从盲目的追涨杀跌逐步向理性的价值投资转化。 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举措,这项改革让中国股市逐步向价值回归,让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通过市场发现价值并实现价值,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只要中国经济能够持续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股市市值在长期也必将有很大的增长,因为股市的增长最终将回归于国民经济总值的增长,国民经济的繁荣最终会转化为股市的繁荣。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