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关心股指更要关心市场质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 10:18 证券时报 | ||||||||
□刘建位 沪深股市一跌再跌,沪指再创5年新低;深综指创出8年新低。投资人大部分亏损,证券行业整体亏损,市场参与各方再次把目光转向了一度有求必应的“救市主”———政府身上,要求政府出面救市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已经是长期以来的习惯性反应。综观中国股市十多年来成长的历史,每到股指大跌之时,几乎总有政府救市的身影。从1994年的三项救市措施到最近允许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等,监管层几乎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但目前日益庞大的市场早已不再像以前那样乖乖听话,行情往往好不了几天,甚至股指在利好政策出台时不涨反跌。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但管理层仍然不愿意放弃救市努力,希望凭借一个又一个重大利好来重振股市。 不可否认,政府救市短期内会欢声一片。投资人期望政府救市刺激股价,即使不能赚钱也可减少亏损,证券公司希望能够让政府救市以求业务发展。虽然短期内市场各方有所获益,但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不好,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良好的长期盈利回报,谁会长期投资?救市救得了一时,却救不了一世。事实表明,从特约评论员文章到停止国有股减持,再到股权分置补偿方案和平准基金的讨论,中国股市演绎已久的救市神话魔力正在衰退。 那么政府热衷于救市的动机何在呢?笔者以为,之所以监管层赋予自己监管股指这一高难度的任务,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总觉得调控股指是自己份内的事。按照一般理论,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10多年间我国GDP持续高速增长,而股市却起伏不定,增长相对有限。稳定的经济成长反映在股票市场上也应该会有稳定的股票指数增长才对,因此股市持续下跌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如果股市越是大涨,股民越是赚钱,自然感恩戴德;股市越是大跌,股民越是亏钱,自然怨声载道。但是,政府有义务让国民经济增长,也有业务让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却没有义务让股指不断增长。 分析股指的形成,其高低不取决于政府,而取决于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及股市中买卖双方的博弈结果。也就是说,股指不会反映政府的意志,只会反映买卖双方的意志。股指取决于全体投资人的自由意志的反应的集合,这是一个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用简单计划经济的手段来调控复杂的高度市场化的股市,不会有太多成功的故事。 现在的核心问题不在于股指太低,而在于股市的制度建设等基础设施不是很健全。监管层的根本任务在于做好股市正常发展的监管,至于股指,还是市场说了算,而不能政府说了算。然而这种监管思路的转变并不容易,正如凯恩斯所说,困难不在于接受新思想,而在于摆脱旧思想。 但这种转变已经是大势所趋。当前各地政府正在转变过去高度重视GDP增长指标的观念,转而高度重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增长数量已经被增长质量所代替。正如温家宝总理两会闭幕后回答记者时所说的那样: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是证券市场的根本。我们的监管层也应该顺应这一思路,抛开过去长期以来对股指的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加强对股市的质量监管。 (作者单位:南方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