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业:估值回落增强行业投资吸引力(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0:26 顶点财经

  目前国内主要有三家上市银行较大规模涉足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分别是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截止07年9月30日中国银行持有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的帐面价值为74.5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59.6亿元),持有与其相关的债务抵押债券的帐面价值为4.9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7.27亿元),分别占集团证券投资总额的2.86%和0.19%。根据市场变化,中国银行在07年第三季度为持有的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及与其相关的债务抵押债券分别增提减值准备1.35亿美元和1.87亿美元,并针对上述债券公允价值下降在股东权益"可供出售证券公允价值变动储备"项目中确认了3.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4.14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储备。07年9月30日中国银行上述债券的减值准备余额分别达到1.8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95亿元)和2.8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1.52亿元)。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涉足的次级贷款抵押债券相对较少,相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也较低。07年第三季度工商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支持债券面值共12.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2.26亿元),截止07年9月30日,该类债券公允价值低于摊余成本折合人民币16.24亿元,公司在权益中记录了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动人民币11.54亿元,另在第三季度计提减值准备人民币4.29亿元。建设银行07年第三季度对美国次级按揭贷款支持债券计提的减值损失准备为人民币3.36亿元。

  截止目前,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对国内银行的直接影响有限,其对国内银行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已经购买了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相关产品的个别银行上,此外则更多的体现为公众对境内外金融企业之间风险相互传导以及对境内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心理担忧方面。但是美国次贷风波可能拖累美国经济减速,并影响到国内的出口和经济增速,从而对国内银行业产生间接影响。其最终影响如何,有待持续观察。

  部分商业银行再融资需求凸显

  部分上市银行又到了几年一度的集中再融资阶段。商业银行的再融资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商业银行主要以存贷利差获得的利息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中间业务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很小。商业银行这种盈利模式决定了其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风险加权资产快速增加,在资本充足率等硬性指标约束下,必将频频遭遇再融资问题。

  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由于上市不久,资本充足率较高,短期应无再融资计划;而部分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资本充足率开始下降,需要再融资补充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例如,浦发银行披露将公开增发不超过8亿股,民生银行将发行不超过人民币150亿元的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深发展则计划发行不超过70亿元的次级债券和不超过80亿元的混合资本债。再融资可以增厚上市银行的净资产,增加其抗御风险的能力,为今后的各项业务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对证券市场却产生了较大的资金压力。

  限售股解禁压力增强

  2008-2009年包含银行股在内的金融限售股将大规模解禁。商业银行限售股解禁时间主要集中在2008年2月、5月、8月和9月,涉及相关上市银行主要包括招商、兴业、交通、浦发、建设和北京银行。初步计算,2008年全年银行股解禁市值将达到5500亿元左右,如果考虑证券股和保险股,则2008年金融股(含证券、保险)的解禁市值将达到8800亿元左右,对市场资金产生较大的压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