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电子器件:景气有望延至09年初之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12:03 顶点财经

  平安证券 邵青

  吉林彩晶引进的彩色TFT-LCD生产技术是来自日本东芝,于1998年9月在长春建厂,1999年10月开始试产,是中国大陆第一条TFT-LCD生产线,但就其在实际量产的制程良品率上,一直尚未克服部分瓶颈。

  第二家跨足TFT-LCD面板产品的厂商是上海广电集团(SVA)与日本电气公司(NEC)于2002年11月所共同合资设立的,总投资金额约8.5亿美元,广电集团持股75%。

  上广电在发展平板显示器方面是走了同日本企业合资经营的道路,分别同松下合资成立等离子显示屏项目,同NEC成立上广电NEC项目推动TFT-LCD生产线,因为属于合资性质,技术受制于日方。

  第三家是北京东方科技集团(BOE Technology Group,以下简称京东方),2003年9月26日,京东方投资额高达12.5亿美元的第五代TFT-LCD生产线破土动工,一年之后,位于北京

亦庄开发区的第五代TFT-LCD生产线——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当年底投产。其时,京东方共花费自有资金10.87亿元、信贷资金33.34亿元,合计44.21亿元,完成了对LCD技术、销售服务体系的整合。京东方已在TFT-LCD领域拥有3428项专利,专利数在该领域排名全球第五,京东方已可以与日立这样的厂商签署技术交叉许可协议。

  京东方5代线2005年1季度投产,2005年全年巨亏16亿,2006年亏损进一步扩大到17亿。因为京东方目前的原材料和辅料都是进口,大陆三家面板厂商采购原材料的价格要高出台湾二线厂商彩晶、华映采购价3-5个百分点,与台湾一线大厂相比则差距更大,生产成本太高,面板市场价格快速下滑,同时产业升级换代迅速,国外同业竞争加剧也是导致亏损的主要因素。

  江苏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液晶产业的焦点。龙腾光电注册总资本为2.99亿美元,一期五代TFT-LC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为6.99亿美元,项目整体投入约60亿美元。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是该项目的大股东之一,开发区以前期土地、基建及后期配套、优惠政策等入股;台湾宝成集团以及台湾中强(璨宇)等,也是重要的投资商;而具有奇美电子技术背景的注册于日本的技术顾问公司NVTech,负责龙腾先期的建厂、无尘室与设备采购等关键工作,并以技术投资的形式参股。在开发区管委会促成下,2006年5月26日,国家开发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交通银行7家,已与龙腾光电正式签订了3.5亿美元的贷款合同,资金将主要用于设备引进和公司日常营运。宝成在广东东莞裕元工业区投资的威成科技,已从事液晶显示器生产多年,按照宝成一贯坚持上下游垂直整合的市场策略,宝成也打通了它在内地的液晶上下游产业链。

  2006年6月22日,广电光电子与昆山龙腾光电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同意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就进一步发展双方TFT-LCD核心业务,达成缔结战略合作关系的意向。

  广电光电子公司同日与中国台湾宝成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Mindtech签署协议,双方将在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合资成立一家专业生产TFT-LCD模块的工厂—上海广电元盛电子;同时广电光电子对Mindtech在昆山独资的模块工厂—元盛电子昆山公司增资入股。这两家模块厂的总投资均为9500万美元,广电光电子均占60%的股份。在当前液晶面板行业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双方从原来的各自而战转为战略互动,通过战略合作,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使双方能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增强竞争能力。同时,此举将使大陆长三角地区液晶产业的集群优势进一步凸现。

  这种战略调整和资源整合其目的是起到一个聚合效应,以完善上下游项目配套从而节省生产运营成本。2006年4月,康宁宣布其LCD玻璃基板后段工厂将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而此后的2006年5月27日,上广电(SVA)下属的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在沪与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NEG)、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共同加工生产TFT(薄膜晶体管显示器)液晶用玻璃基板。上广电与NEG等的合资公司总投资4550万美元,注册资本1550万美元。其中,日本国电气硝子株式会社持65%股份,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持20%股份,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分别持12.5%和2.5%股份。相关合作方预计,合资公司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建设,2007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第一期产能为每月加工14万片第5代TFT液晶用玻璃基板。这个产量从数量上看,完全可以满足目前上广电及龙腾光电的需求。

  5.2.中国大陆LCD材料发展现状

  液晶材料:仍居中低档

  世界主要液晶材料厂家:德国MERCK,日本CHISSO、DIC,中国永生华清。其中MERCK产量最大,约占全球总量50%,在德国、日本、中国大陆台湾都设有工厂。

  中国液晶材料的研究工作始于1969年。1987年开始正式生产液晶材料,打破了德国、日本的长期技术垄断。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目前中国大陆液晶材料还只有中低挡的TN、STN型,高档材料(主要是TFT材料)大多还只停留在实验阶段。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永生华清的TFT用液晶材料已经在北京、上海及部分台湾企业中进行实验。同时,石家庄永生华清液晶有限公司TFT液晶材料量产工程正式启动。永生华清在原有TFT年产吨级中试生产线运行基础上,正式启动了产能50吨的TFT量产建设工程。这一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工程的顺利启动,将为打破国外厂家对TFT液晶材料的垄断,实现TFT-LCD产业链中液晶材料的国产化,提高我国TFT-LCD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做出贡献。

  中国大陆四家液晶材料企业2005年共售出223.5吨液晶(其中单体180吨和混合液晶44.35吨),销售额7.31亿元。同比增长89.87%。近年来各液晶材料厂家都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种、改善产品结构。2005年最为突出的液晶单体出口形成规模,其中石家庄永生华清在四家当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在世界五大液晶材料生产厂家中,永生华清销量位居第三。

  基板玻璃: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基片玻璃的供货商主要是美国的康宁(Corning)和日本的旭硝子(AsahiGlass)、电气硝子(NEG)以及板硝子(NHTechnology)等4家。他们4家几乎垄断了全行业的玻璃生产与供应。欧洲皮尔金顿也少量供应TN、STN玻璃。

  到2008年全球液晶面板生产所需玻璃基板量为1.5亿平方米,而玻璃基板实际生产能力为1.3亿平方米,其缺口为2000万平方米。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相继建成多条TFT-LCD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目前京东方、上广电-NEC、龙腾光电的5代生产线建成投产,上海天马的4.5代生产线将于2007年底建成、深超的5代生产线也在筹建中。中国大陆5代线玻璃基板年需求量近500万平方米。

  2005年产5月18日,安彩高科(600207)发布公告称,将与郑州市建设投资总公司合资,在郑州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设立一家新公司,投资建设TFT-LCD(液晶显示器)玻璃基板生产线项目。新公司注册资本为6.6亿元,其中安彩出资4.6亿占注册资本的70%,而该项目目前预计总投资总额219624万元,投资建设期2年,生产规模:G5 TFT-LCD面板所需玻璃基板300万m2/年。2005年,河南安彩、洛玻都宣布进军玻璃基板领域,上马含熔炉在内的全系列生产线,但目前只有洛玻生产厚度为0.55毫米的CSTN玻璃基板。

  2006年11月3日,康宁TFT-LCD玻璃基板后段加工工厂奠基仪式在北京开发区举行,康宁公司设在北京的第五代玻璃基板项目预计2008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单条生产线的年产达1200~1500万平方英尺,主要为京东方第五代液晶面板配套。

  2006年11月28日上海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电气硝子玻璃(上海)广电有限公司正式开始建设。电气硝子玻璃(上海)广电有限公司是由广电集团所属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与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和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总投资4550万美元,其中电气硝子持有65%的股份;上广电持有20%的股份;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12.5%和2.5%的股份。

  合资公司专业从事TFT-LCD液晶用玻璃基板的加工、研发和销售的制造企业,其生产的第五代TFT-LCD液晶玻璃基板产品将为中国大陆内地TFT-LCD面板生产企业和上游彩色滤光片(CF)生产企业配套。预计厂房建设将于2007年5月完工,总建筑面积约为12700平方米,2007年9月实现量产,产能为每月加工14万片TFT-LCD液晶用玻璃基板。

  第三条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2007年1月16日在全国最大的彩管企业彩虹集团公司开工建设。

  这一项目总投资为13亿元人民币,首期投资7亿元建设一条TFT-LCD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建设期为12个月,年生产能力为75万平方米。顺利投产将年实现销售收入3.39亿元,实现利润近1.2亿元。在一期工程生产正常时,公司将启动二期工程。

  在资金上,河南安彩高科的玻璃基板生产线项目需要共同投资21.9亿元,但安彩2005年就曾因巨亏而遭股权质押,彩虹股份除筹建液晶玻璃基板项目外,还和长虹合作等离子屏生产线,面对13亿的玻璃基板线项目,估计也是囊中羞涩;在技术上,国际品牌并不愿意释出技术,大陆企业必须自行摸索技术,国内企业只有靠自主创新,研发出先进、成熟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建设从熔配、成型到后加工的整条玻璃基板生产线;在市场上,TFT玻璃基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以销定产是行业惯例,熔炉的投资取决于客户的需求情况。安彩高科和彩虹集团在尚无明确下游客户承诺的情况下进入,未来市场前景并不明朗,进入这一市场主要是战略性投资。

  彩色滤光片(CF)

  由沪台两地合资的剑腾液晶显示(上海)有限公司2007年8月10日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宣布,其首条生产线正式投产,全称为“第五代TFT-LCD彩色滤光片一期生产线”。一期项目投资额为一点二亿美元,预估的年产量达二十五万片。此后的产能还将扩容至月产六万片,最终则将达到年产七十五万片的规模。

  2006年8月22日,上海广电集团旗下的广电电子连手富士胶片在上海签署了合资协定,合资成立上海广电富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金为1亿美元,总投资为2.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36亿元),广电电子占合资公司70%的股份,富士胶片占30%的股份,计划在2006年内开始动工建设,2007年四季度投产。合资公司进入TFT-LCD用彩色滤光膜(CF)产业,可实现月产第五代TFT-LCD用彩色滤光膜7万张,改变国内该产品依赖进口的历史格局。

  深圳莱宝高科IPO融资项目为制造2.5代TFT-LCD用CF及空盒,设计能力为年产36万片中小尺寸(2.5代)CF及空盒。

  透明电极(ITO导电玻璃)

  由于中国大陆仍是TN、STN-LCD重要生产基地,ITO导电玻璃已发展成独立的行业门类。目前中国内地有ITO导电玻璃生产线约40条,主要的厂商包括外商独资企业——苏州板硝子等,进口大型生产线企业——深圳南玻、深圳莱宝等,国产生产线企业——安徽蚌埠华益、深圳南亚、安徽芜湖长信、江苏金坛康达克、深圳豪威等。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2005年实际的产量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不但已能基本上满足国内需求,出口比例也达到一定水平。与此同时技术水准、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偏光片

  中国大陆偏光片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生产厂家为深圳深纺乐凯、温州侨业、佛山纬达等,产品为供TN、STN用的窄幅(500mm)偏光片。目前还不能提供宽幅(1330mm)产品。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TAC生产线于2005年10月20日在乐凯保定总部开工建设,乐凯自主开发的LCD偏光片用TAC膜项目总投资1.4亿元,计划于2007年3月建成投产。2006年3月,“合肥乐凯工业园”在合肥奠基。“合肥乐凯工业园”项目共分四期,整体占地面积约1200亩。一期为LCD的聚脂薄膜生产线;二期为2条精密涂布生产线;三期为2条用于平板显示器材的薄膜生产线;四期为用于平板显示器材的其他功能薄膜生产线。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

  “合肥乐凯工业园”将成为中国平板显示器产业链配套所需要的中高档聚脂薄膜和薄膜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基地。

  2006年11月,日本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在光明高新科技园投资建厂生产大尺寸平板电视和液晶显示器使用的复合光学膜,该项目预计2007年十月正式投产。日东电工在光明高新科技园的项目将分四期建设,预计投产后,可年产主要供应大尺寸平板电视用复合光学膜100万张,供应笔记本液晶显示器用复合光学膜400万张。

  偏光片主要原材料成本占产品销售成本的60%-70%,而其中TAC膜和PVA膜占原料成本的75%。

  背光源

  中国大陆生产冷阴极荧光灯管的企业很少,主要有深圳帝光和南京朗光及宜昌劲森,规模不是很大。国际上比较大的有HORISON(日)、SANKEN(日)、锦富电机(韩)、威力盟(台)四家。

  驱动与控制IC

  TFT-LCD是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品,需要花大力气培养一批有综合设计能力的人。台湾也是花了大概3年的时间才培养起了自己的设计人才。比如台湾的奇美,刚开始完全是靠富士通给它做设计的,现在它可以离开富士通自己做设计。

  TFT-LCD模组一般包括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中国内地由于对TFT-LCD控制IC介入较晚,涉及专利的问题又很多,目前仅有成都威斯达在进行这方面的研发和设计,其主打方案WSC1115、WSC2000也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内地IC设计公司中,从事TFT-LCD驱动IC开发的厂商相对控制IC厂商要多了一些,但仍然没形成气候。深圳天利半导体拥有60余人的设计开发团队已经是目前内地LCD驱动IC设计公司之中的翘楚。内地LCD驱动芯片厂商大部分处于研发期。除天利外,深圳还有TCL投资的设计团队。

  在上海则有上广电成立的设计团队,上海龙晶微电子、上海新相微电子。新相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开发的用于17寸TFT LCD Monitor的驱动IC(NV1017 Gate Driver、NV2017Source Driver)在台湾四大面板厂商之一成功进入量产,成为大陆第一家在大尺寸TFT LCD驱动IC领域进入量产的IC设计公司。同时该公司驱动IC产品也正在国内某厂商的验证过程后期,预计不久将进入量产。

  至于北京原本京东方投资的方益半导体则已经出售,而接手者是天利半导体。目前我国内地LCD驱动IC设计公司的整体规模还无法与香港晶门科技(Solomon)以及在内地设立分部的台湾奇景(Himax)、联咏(Novatek)相抗衡。

  对于控制IC来说,我国台湾厂商联咏、晨星、瑞昱及凌阳被看好,而我国香港LCD驱动IC设计公司晶门科技更是在近年跃居IC设计公司新锐一族,成为我国IC设计公司中获利最好的企业之一。

  随着内地整机厂商和LCD面板产业的蓬勃发展,港台厂商凭借同属优势快速进军内地市场,苏州、上海、深圳等地成为港台厂商新据点。目前,台商中奇景在苏州、联咏在上海都已经设立办事机构和营销单位,针对我国台湾面板厂商在内地设立的LCM厂进行配套支持,同时也努力开发下游整机厂商进行配套合作。

  奇景苏州办事处人士指出,奇景手机用TFT-LCD驱动芯片与液晶电视芯片成长率将为各产品之冠,不过奇景出货量仍以大尺寸面板、电视与笔记本电脑驱动芯片为主。

  面对港台企业在内地的快速布局,国内IC设计公司的优势在于贴近本土市场和下游整机厂商,产业链合作更加有利。整机厂商是目前国内LCD驱动IC的重要支持力量,在天利的合作伙伴中,中兴、创维等终端厂商与天利进行定制开发工作,以保证在产能紧张的时候不会受制于人,这也是发展内地LCD驱动IC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进行LCD驱动IC生产的晶圆代工厂有宁波中纬,在封装上我国内地有两家封装厂商能够提供LCD驱动芯片封装,其一为我国台湾原本就从事LCD驱动IC封装的奇邦在苏州投资的封装厂,另一家则是本土企业江阴长电。长电在金凸块可以供应足够产能,而在其它工艺段则产能不足。

  随着京东方、上广电、龙腾、天马等TFT-LCD面板厂的建立,对于LCD控制和驱动IC的需求数量激增,无论是面板厂商还是模组厂商,都迫切需要本土IC设计公司能够跟进,以便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5.3.上游之争映射产业发展的困境

  目前TFT-LCD制造、新材料、新设备制造等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等大企业手中。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要看我们是否学到和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企业要想在TFT-LCD产业中成功,必须充分学习和利用前人的成果,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创新出具有新功能、低成本的新产品出来。同时,必须建立自己强大的技术创新队伍,必须大量引进、吸收和集聚各类的专业人才,这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核心。

  目前国内液晶产业发展的困境在于,国内液晶显示器的相关基础产业薄弱,主要TFT-LCD制造企业在生产液晶屏的同时还不得不背负发展整个产业链的重任,也就是说这些先入企业必须在自己发展的同时还要搭建一个提供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的公共利益平台,而后入者可以搭这个技术、人才及产业配套体系的便车,因此先入企业不得不承担几倍于自己应该承担的产业公共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量政府补贴理所当然,但政府补贴补不了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技术与产业配套环境,并且补贴也是短期的,难以短期内使企业摆脱困境。先入企业的这种困境也是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缺失,2007年信产部开始组织实施“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工程”,这项工程表明信产部从支持TFT-LCD制造本身转移到整个产业链的建设上来,这将从实质上促进国内液晶显示器制造产业的发展,制定统一的、持续的及执行力强的产业发展与支持政策值得期待。

  在对于成本至关重要的产业配套率上,日本已达176%、韩国为82%,而中国内地的产业配套率仅11%。产业链配套不足的直接后果是同类产品的成本普遍高于日、韩厂商,核心技术的缺乏则使我国面板企业缺少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无力与外国巨头讨价还价。

  我国台湾厂家在上游原材料方面布局非常完善,除玻璃基板外,台湾友达和奇美集团可以生产几乎所有的上游原材料,而原材料成本占液晶面板成本的70%以上,友达和奇美获利比三星和LG飞利浦也要好得多。以友达为例,友达关联公司威力盟,可以提供背光模组中昂贵的CCFL灯管,友达投资的达信可以生产偏光板,友达可以自制占成本最高的彩色滤光片,与友达在同一个厂区的康宁可以提供紧缺的玻璃基板,友达关联公司联咏则是全球第一大TFT-LCD驱动IC厂家。奇美则通过子公司奇菱、奇景分别生产背光模组和驱动IC,并自制彩色滤光片和偏光板。

  现在京、深、沪三地都在大举进入中游产业,项目能否顺利进展并取得预期效益,还受制于上游供货商和下游用户、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因此无论京东方还是上广电,都在积极争取上游供货商以完善自己产业的供应链。

  中国大陆企业的人力成本优势还无法抵消原材料成本方面的劣势,TFT-LCD使用的玻璃非常薄,不到0.8毫米,且面积大,运输成本极高。而大陆的液晶面板产量还比较低,导致玻璃基板需求量达不到建设玻璃基板熔炉的规模,所以前期国内投资做TFT-LCD面板,玻璃基板还是要从国外进口,单运输成本就比台湾、韩国、日本企业多了50%以上,同时TFT-LCD面板周围必须有相对应的原材料或者关键元件工厂,因为TFT-LCD面板所需要的彩色滤光片也是厚度不到1毫米的大面积玻璃制品,运输成本很高。偏光板和背光模组用的CCFL灯管、导光板都有一定的运输成本,TFT-LCD本身运输成本也不低。台湾、韩国和日本在规划TFT-LCD面板厂一般都考虑到预留上下游厂家所用土地,目前基本上是每个TFT-LCD面板厂周围都有相对应的上下游厂家。在过去的几年里,大陆各方面条件并不具备,尤其是玻璃基板的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其成本也高于海外企业和台湾企业,但质量未必高于海外企业和台湾企业,导致连年大幅亏损。大陆彩电企业只有外购液晶电视最核心的TFT-LCD面板,长虹的主要供应商是台湾友达,康佳主要依靠赛格三星提供TFT-LCD面板,TCL的主要电视液晶面板供应商是台湾奇美和LPL。

  随着国内TFT-LCD产业的不断扩大,国内产业配套能力日渐得到加强,未来通过技术升级实现成本的大幅削减的策略的影响会越来越小(如7.5代线、8代线的投产会带来42吋液晶电视价格的大幅下降,对32吋液晶电视的价格却影响不大,未来10代线主要目标是50吋以上液晶屏,对50吋以下液晶屏的供给进而价格影响不大),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到达终端消费市场的运输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同时液晶电视的竞争将从价格竞争过渡到技术、管理竞争,这些方面将促进国内TFT-LCD及其下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5.4.投资与整合,行业发展的新趋向

  国内涉足TFT-LCD项目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大产业群,各有自己明确的特点:京东方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并参股深圳聚龙项目;上广电和昆山龙腾合作,整个长三角产业配套相对齐全,初步形成了上海光电子产业基地,是内地相对成熟的产业聚集地;珠三角产业政策灵活,产业下游用户整机需求庞大。但从目前看来,三地发展都面临着资金、技术、规模瓶颈等难以逾越的困境。

  京东方2005年、2006年分别巨亏16亿、17亿。已经在5代TFT-LCD生产线一期上投入约6.99亿美金的龙腾光电,也还差5亿美元的缺口。龙腾光电2006年6月虽然顺利完成一期工程,达到月产3万片的产能,但仍然面临巨额亏损威胁,因为该行业的规模产能为月产9万片。上广电则有同样的问题,整体性盈利仍然无法预期。虽然京东方和上广电此前都规划了投建下一代生产线,但是由于资金瓶颈,至今都没有实质动作。三大厂商的巨额资金缺口和运营的长期亏损,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而深圳聚龙项目,计划总投资24亿美元,注册资金12亿,按京东方40%投资计算为4.8亿,在当前形式下,聚龙项目还仅仅停留在资金筹措阶段,何时有实质性动作,项目整体是否存在变量,尚不得而知。资金瓶颈成了制约国内行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同时国内发展面临着技术瓶颈,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目前国内只有三条五代线,主要生产显示器面板,和国外的第7、8代主要制造电视面板的生产线相比,技术相对落后,由于国内外竞争激烈,技术升级换代快,2007年显示器液晶面板价格反弹与全球液晶面板企业在2006年出现巨额亏损减少资本支出有关,随着行业景气好转,产能扩张的冲动将又会隐现,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仍然存在,说国内企业就此迎来艳阳天为时过早。

  第三个瓶颈是规模的问题,国内现有的三条线规模均偏小,三条线独立运作,使得国内企业在争取上游供货商方面不具备优势,生产原材料的价格高出台湾二线厂商3-5%,这无疑提高了整体成本。液晶产业的生存法则是“规模=生存”,三星和LG-飞利浦长期分据液晶屏20%以上的市场,导致了2006年台湾面板企业的联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友达与广辉的合并,而有传闻称,排名第四的奇美正在与台湾另一厂商TPO display商议并购事宜,群创光电和翰宇彩星也有意向。因此对于国内企业,通过整合提高整体效益,也是摆在业界面前的一大现实问题。

  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液晶电视的主流尺寸已开始从32英寸、37英寸向40英寸以上扩展,26英寸已经成为小量市场;而液晶显示器也开始向19英寸、22英寸扩展,无论京东方还是上广电、昆山龙腾国内液晶三雄,目前的TFT-LCD生产线都是第五代,5代线只能最高对应到27英寸,其生产成本大约高出6代线50%,高端彩电的主流尺寸是32英寸以上,主要因为高端彩电都是16:9的屏幕比例,只有32英寸才适应中等家庭的最低住房面积,27英寸显得太小,即便是价格低一些,也不可能有太大销量,更何况用6代线做32英寸液晶彩电和5代线做27英寸液晶彩电的成本差不多,甚至更低。所以京东方和SVA的TFT-LCD 5代线主要是生产15、17、19英吋的电脑监视器面板。

  毫无疑问,大陆目前没有能力生产大屏幕(3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用的TFT-LCD面板。因此大陆的彩电企业注定要向外采购核心的TFT-LCD面板,要摆脱目前困境,势必要实现本土化生产和本土产业链的完整配套,必须要把世界上重要的液晶面板主要部件的生产厂商都吸引到自己周围以实现产业聚合效应,从而从整体上降低成本,并实现技术交流和协同作业的效果。

  而生产电视用大尺寸TFT LCD液晶面板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规模是目前国内三家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企业不能承受之重,才使得国内产业的发展趋势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就是从同业竞争转向联合,通过整合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2006年12月28日京东方发布消息称,与上广电、龙腾光电三方拟以各自拥有的TFT-LCD业务共同组建新的或选择目前已存在的公司转为专业化公司,并成为各方的TFT-LCD业务的统一平台。据此,三家公司未来可以在资金、市场、原材料生产方面进行有效的协调,解决资金及产业配套问题,结盟各方还将就专业化公司的组建和发展战略等共同开展工作,并计划在2007年9月30日之前就有关整合事项达成一致,签署整合专业化公司合同、章程。若届时各方未能达成一致,《意向书》终止,目前三方还在协商过程中。三方合并不仅关系到现有三条五代线形成规模,提高议价能力,进一步削减成本,更关系到后续电视用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运营,减少三条线独自运营的风险。如果此次三大巨头能够合作成功,不仅将避免各家公司之间未来残酷的市场竞争,提升我国TFT-LCD企业与欧美日等TFT-LCD巨头相抗衡的竞争力,还将改变我国乃至全球TFT-LCD产业的竞争格局。

  TV用液晶面板主要显示技术特点

  液晶显示器原本是用到电脑监视器上面,并不能直接搬过来当液晶电视,液晶电视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视角问题,因为电脑监视器是个人近距离使用,所以液晶电脑监视器的视角只有40度左右,而液晶电视是多人中距离使用,因此必须有160度左右广阔的视角,广视角技术主要有日立Super-IPS技术,富士通的MVA技术,松下的OCB技术,夏普的ASV技术、三星的PVA技术,现代电子的FFS技术,其中Super-IPS技术和MVA技术最成熟也最有效。

  二是时间响应问题,电脑监视器主要显示数据,所以反应时间相对要求不高,通常低于40毫秒就可以。而电视要播放动态画面,以NTSC60Hz为例,每帧的时间是16.7毫秒,因此反应时间必须低于16.7毫秒,如果要播放刷新速度更快的游戏节目或其他多媒体节目,需要更短的反应时间,最好低于1毫秒。缩短反应时间的技术同样还是日立Super-IPS技术、富士通的MVA技术、松下的OCB技术较好。

  三是色彩问题,电视对色彩还原程度要求相当之高,远超过电脑监视器对色彩还原程度的要求。液晶电视的色彩关键元件是彩色滤光片,液晶电视对彩色滤光片的要求有五点,一是响应时间,帧速度L/C小于1;二是尽量宽的视角;三是亮度不低于400cd/平方米;四是色彩再现比率达到NTSC的70%以上;五是色温大于9000K。这就要求彩色滤光片必须具备高色彩饱和度和高穿透度,通常LCD监视器用的彩色滤光片色饱和度不够高,所以LCD监视器用的彩色滤光片不能应用到LCD-TV上。而高饱和度彩色滤光片技术掌握在日本三巨头凸版印刷、大日本印刷、三菱化工手里面。而且电视用液晶面板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国内以显示器液晶面板为主的各企业转战未来电视用液晶面板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京东方

  在上市公司中,京东方拥有完整5代产线。近日,京东方与成都工业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股东协议》,决定由公司与成都工业投资和成都高新投资共同出资组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其中,公司以545.4万元人民币现金出资,占注册资本的18.18%;成都工业投资以1500万元人民币现金出资,占注册资本的50%;成都高新投资以954.6万元人民币现金出资,占注册资本的31.82%。

  以京东方5代线而言,受益于全球液晶面板景气好转,及自身成本下降,公司5代线2007-2008年实现整体较大盈利应无虞。由于京东方、上广电NEC及龙腾光电三方5代线合并具体方案没有出台,如三方5代线合并,按入股比例收取投资收益,京东方收益预计会小于合并前自身5代线收益,因为龙腾光电目前规模无法实现盈利。另一方面,三家5代线合并后,对上游原材料的议价能力增强,采购成本将下降。

  京东方与成都工业投资及高新投资的《股权协议》意味着坊间盛传的在成都建4.5代线的消息将变成现实。按进度这条线早的话也要到2009年才会投产,届时市场发展还难以判断,但由于目前大陆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几乎全仰赖进口,国内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产能开出后,可能刺激国内新的需求领域。

  成都的上游配套缺乏,在原材料成本控制上与上海天马的4.5代线相较处于劣势,在中小尺寸TFT LCD的市场运营能力上也要培育;但京东方在成都投资4.5代TFT LCD同时还将建一条4.5代彩色滤光片生产线,减轻材料外购成本压力;此外,以京东方运营5代线的技术与工艺实力,其4.5代线达到量产水平的时间应可短一些,目前股权安排有利于京东方规避投资初期的风险以及减小资金压力。有一个不确定性在于三方5代线合并后,按发展态势势必要投资大尺寸电视用液晶面板,如6代或7.5代面板产线,资金需求、技术来源、投资初期可能面临的亏损等因素使得三方合并后短期前景并不是特别明朗。

  盈利预测:

  液晶面板市场经常演绎风云突起,目前能见度还主要到2008年,因此只做2007、2008年盈利预测。主要产品价格及毛利率变化参考Displaysearch的预测,由于该毛利率预测为台湾5代线生产15、17及19吋的水平,鉴于大陆相较于台湾上游配套劣势,假设京东方2007年及2008年一季度成本比台湾高8%,2008年其它季度高5%;2007年期间费用率按2007年上半年水平,2008年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有所降低;假设2007年3、4季度公司月产量为8万片,2008年公司月产量为8.2万片;假设2007年出售冠捷股权未结的约2亿投资收益将在2008年体现。

  2007.10.20 公司股价为11.20 元 ,估值偏高,首次给予“中性”评级。

  深天马

  深天马控股子公司上海天马4.5代液晶面板线2008年投产(主营10.4吋以下液晶面板),2007年中小尺寸TFT LCD面板旺盛景气可望持续到2008年。深天马不确定性在于其首涉液晶面板产线,面板技术水平(如响应时间、色彩饱和度、视角、对比度等)、产能利用率、制造工艺水平等还要接受考验,因此,深天马2008年具体业绩要根据2007年四季度试运营及2008年一、二季度公司运营情况来判断。目前公司有一批来自台湾的液晶面板制造技术人才及销售人才,且一直从事中小尺寸TN/STN液晶面板生产,在中小尺寸液晶屏市场开发、定制化生产等方面有成熟经验,有一批稳定的客户,涉足TFT LCD面板将进一步拓展公司成长空间,奠定公司在国内中小液晶屏市场的龙头地位,并为拓展海外市场打下坚实基础,总体上对深天马未来业绩可持乐观态度。

  全球来讲,主要中小尺寸TFT LCD生产线在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特别日本的产线建立比较早,这些地区中小尺寸产线大多折旧完毕,因此盈利能力会比较强,应对价格下跌风险的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中小尺寸面板价格一样由全球范围内供求决定,目前能见度也可以到2008年,面板价格将保持稳定状态。

  盈利预测:

  4.5代线运营情况将对公司2008年业绩有巨大的影响,鉴于4.5代线运营初期业绩有较大不确定性,无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我们仅根据公司目前业务对2007年业绩做出预测,并紧密跟踪公司4.5代线运营情况,适时推出对公司2008年业绩预测。我们暂维持在《深天马中报点评》中对公司2007年每股收益0.27元的预测,2007.10.20日公司股价为12.05元,由于公司已成功点亮第一片TFT LCD 4.5代面板,量产进程可能比预期顺利,为此,我们将紧密跟踪公司4.5代线运营情况,暂不对对公司做投资评级。

  莱宝高科

  莱宝高科目前主营TN/STN液晶屏用ITO导电玻璃与彩色滤光片,2007年初公司通过IPO融资投入2.5代TFT LCD彩色滤光片及2.5代TFT LCD空盒项目,主要生产3.5吋以下液晶面板

  空盒,预计2008年二季度投产。与深天马一样,2008年莱宝高科将受惠于中小尺寸液晶面板旺盛景气,由于2007年二、三季度7吋左右的中尺寸面板的涨势最好,因此深天马的4.5代线有受惠更多机会。

  2007.10.20 日莱宝高科股价为30.9 元 ,首次给予“推荐”评级。

  广电电子

  广电电子上半年主要业务为控股子公司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生产的彩色显像管玻壳及另两家控股子公司(上海广电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和上海海晶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TN/STN液晶屏及其模块和TFT模块。

  下半年公司将停产亏损的旭电子玻璃玻壳生产线,全面退出传统CRT产业。上半年CRT玻壳收入占公司销售收入的39.5%,因此停产后公司销售收入会有较大降幅,但由于上半年CRT玻壳毛利率为-20.05%,停产利于公司主业扭亏,增加利润。

  单从5代彩色滤光片来看,随着液晶面板行业复苏,2007年第2季彩色滤光片价格回升,2008年CF投产有一个好的整体外部需求环境,价格水平有望保持稳定。同时,公司CF即使完全量产也只有84万片/年,只能部分满足公司需求(上广电NEC年产108万片5代面板),产品销售没有市场障碍。

  总体来看,公司目前业务比较分散,各板块盈利能力不强,未来业务向液晶面板上游集中,业务主线日渐明朗,2008年年产84万片TFT LCD 5代彩色滤光片项目投产则吹响向上游进军的号角。2008年是公司主业转型年也是过渡年,值得期待。

  剥离CRT玻壳业务后,公司主要业务还有液晶显示屏及模块和贸易,上半年公司液晶显示屏及模块的毛利为4.25%,贸易的毛利为5.3%,上半年公司每股收益0.008元,2007年业绩并不乐观,2008年值得期待,但也要观察产业化进程,暂不做业绩预测。2007.10.20股价7.33元,首次予以“中性”评级。

  2008年大陆液晶面板行业将好戏连台,三家5代线合并,深天马4.5代TFT LCD中小尺寸液晶面板、莱宝高科2.5代TFT LCD空盒及2.5代TFT LCD用CF、广电电子5代TFT LCD用CF将相继投产,尽管这些项目的量产过程可能并不平坦,对2008年业绩还不能做出有效判断,但对公司业务收入结构将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面临提高估值机会,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