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草甘膦业:长期增长 企业面临成长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09:19 顶点财经

  平安证券 付云峰

  投资要点

  草甘膦主要用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田间除草、非耕地除草、免耕作物种植。草甘膦一直占据世界农药销售额首位。

  目前,草甘膦常用的合成路线分为甘氨酸路线和亚氨基二乙酸(IDA)路线,IDA路线又可分为氢氰酸和二乙醇胺路线。国外的生产路线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IDA法是为主;而在我国,最主要的工艺路线是甘氨酸-亚磷酸二甲酯-草甘膦路线,占全国产能的70%,其次为二乙醇胺-IDA-草甘膦路线,占另外的30%。前者的代表是新安股份,后者的代表是华星化工

  1996年到2006年的累计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超过了5亿公顷,达到5.77亿公顷(14亿英亩),前所未有地实现了60倍的增长。同时未来可用于生产酒精和生物柴油的转基因能源作物种植面积将会有显著提高,这都将大幅拉动草甘膦的需求。从技术和商业价值上看,世界上目前尚无可以替代草甘膦的新除草剂品种,草甘膦的全球市场寿命至少还有10余年。到2010年全球草甘膦的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草甘膦的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而国际上草甘膦最大的生产企业由于环保问题,一直没有扩大产能,其产能已无法满足美国、加拿大、欧盟、巴西等传统市场,美国草甘膦企业开始从中国进口草甘膦以满足市场需求,美国一跃成为2006年中国草甘膦出口的最大国家。国际需求增加部分将主要由中国等新兴国家来满足,产能将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从国内扩产的情况看,要在未来2年才能弥补需求缺口。国内草甘膦规模的扩大主要是新安股份(草甘膦是在氯和有机硅循环过程中得到)和华星化工(用天然气作原料通过IDA法得到的草甘膦),这两个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将体现出竞争优势。

  由于受供需缺口及国际草甘膦生产成本推动的影响,到10月份草甘膦价格已达到48500元/吨,近2个月涨价幅度达到约50%。而且,从上面的分析判断,我们预计草甘膦的价格还能维持较长的时期。

  我们认为:新安股份是循环经济下的草甘膦实力派;华星化工目前由于二乙醇胺原料价格的上涨,不能显出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效益,但是明年重庆亚胺基二乙腈工艺路线项目投产后,预计公司业绩将出现高速成长,因此华星化工应属于草甘膦的技术派;江山股份是富有想象力的草甘膦企业;渝三峡A是草甘膦原料甘氨酸的生产企业,属于草甘膦的概念股。我们维持新安股份和华星化工“强烈推荐”评级,首次给予江山股份和渝三峡A“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天然气新技术项目进程是否顺利、草甘膦产品价格波动以及环保风险。

  一、草甘膦简介

  草甘膦(英文通用名称Glyphosate)又称农达、农民乐等,属芽后内吸非选择性高效广谱除草剂,具有广谱、低毒和无残留的特点。剂型有40%和10%的水剂,是有机类强内吸型茎叶处理灭生性除草剂,对植物无选择性,一般所有绿色植物,无论是作物还是杂草,着药后即被杀伤。

  1.1草甘膦主要用于转基因作物

  由于草甘膦具有优异的除草性能,自1971年被美国孟山都(Monsanto)首先研制出来后,在市场上得到迅速推广。主要用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田间除草、非耕地除草、免耕作物种植。

  1.2草甘膦是全球用量最大的农药

  目前,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高达300亿美元左右,其中除草剂约为150亿美元,占整个农药市场的50%,我国除草剂占整个农药市场的30%左右。除草剂全球共约有600个品种,其中草甘膦占全球除草剂总量高达30%。近年来,草甘膦一直占据世界农药销售额首位,预计2010年全球需求量将达100万吨。

  1.3草甘膦产业链及生产工艺简介

  1、草甘膦产业链简介

  从国际农药产业发展规律看,行业利润正在由制造原药向成品制剂和销售渠道转移。同样一吨草甘膦除草剂,国内企业以原药形式出口仅能获得3~4万元的销售收入和几千元的毛利;而国际上一些公司则通过销售各种浓度的制剂、稀释助剂和施药器材来获得几倍甚至十倍的销售收入和毛利。未来只有向上下游延伸的企业,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北美市场的草甘膦基本由孟山都供应,而中国草甘膦原粉主要供应给阿根廷等南美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阿根廷占1/3。由于缺少在进口国的注册,中国草甘膦的出口大多通过第三方完成,国内企业出口依靠的是成本和价格优势,获取的利润相对较低,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赚取。

  2、草甘膦生产工艺比较

  目前,草甘膦常用的合成路线分为甘氨酸路线和亚氨基二乙酸(IDA)路线,IDA路线又可分为氢氰酸和二乙醇胺路线。每种路线由于所用原料和方法的不同,各有优劣势。在我国大部分采用甘氨酸-亚磷酸二甲酯和二乙醇胺-IDA路线,不同路线成本组成也各不相同。

  不同生产路线,优缺点各不同,其中最具成本优势的是以丙烯酸副产物氢氰酸为原料生产草甘膦路线,孟山都即采用这种方法,然而在我国草甘膦生产企业很难获得这种廉价的原料。在我国,最主要的工艺路线是甘氨酸-亚磷酸二甲酯-草甘膦路线,占全国产能的70%,其次为二乙醇胺-IDA-草甘膦路线,占另外的30%。

  目前,华星化工正在积极运作天然气-氢氰酸-羟基乙腈-亚胺基二乙腈-亚胺基二乙酸的生产项目,投产之后将使草甘膦的成本在目前的水平上降低约3,000元。从技术角度而言,天然气-氢氰酸-羟基乙腈-亚胺基二乙腈工艺路线在重庆紫光化工有限公司已有1万吨的年产能,技术比较成熟,而后半段路线公司已经掌握了,因此,我们预计未来整个路线将获得突破。

  二、草甘膦需求持续增长

  2.1需求持续增长动力来源于转基因作物和生物燃料的发展

  1、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高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如大豆、玉米等的创制和大面积种植,使全球对草甘膦的需求持续增加。全球农药市场有向农业生物技术市场转移的趋势。农业生物技术市场,或称转基因作物市场,包括耐除草剂(HT)和抗虫(IR)种子的销售及技术服务。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草甘膦、草铵膦等非选择性除草剂的发展。

  200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猛增1200万公顷,增幅为13%,达到了1.02亿公顷,首次突破1亿公顷大关;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户数量首次超过了1000万户;1996年到2006年的累计种植面积超过了5亿公顷,达到5.77亿公顷(14亿英亩),前所未有地实现了60倍的增长

  2、生物燃料的高速发展

  生物燃料目前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乙醇,主要通过甘蔗、玉米和其他作物产生的;另一种是生物柴油,主要是从油料作物,如大豆和橄榄、棕榈中产生的。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生物燃料将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美国、巴西等国大规模进行生物燃料的种植,未来可用于生产酒精和生物柴油的转基因能源作物种植面积将会有显著提高,这都将大幅拉动草甘膦的需求。

  3、农业集约化的发展

  集约化经营和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使化学除草在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较为普遍。

  4、无替代产品

  从技术和商业价值上看,世界上目前尚无可以替代草甘膦的新除草剂品种,草甘膦的全球市场寿命至少还有10余年。

  2.2未来需求将保持15%的增速

  目前,美国、欧盟、巴西、阿根廷是草甘膦需求最大的地区,而东南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草甘膦区域市场,由于具有优异的性能,草甘膦已成为全球用量最大的除草剂,2006年的消费量接近53万吨。

  三、草甘膦供不应求、产能向中国转移

  3.1草甘膦供不应求、产能向中国转移

  孟山都90年代以来受到中国企业的竞争,并且2001年草甘膦专利到期,对全球市场的控制力下降,目前并没有扩产的计划。自2004年起,孟山都的产能已无法满足美国、加拿大、欧盟、巴西等传统市场,美国草甘膦企业开始从中国进口草甘膦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一跃成为2006年中国草甘膦出口的最大国家。世界草甘膦市场的龙头是美国的孟山都公司,其草甘膦产能达20余万吨/年,占全球产能的45%左右。目前在除中国以外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有其分支机构,它可以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世界草甘膦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可以预见,国际需求增加部分将主要由中国等新兴国家来满足,产能将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从国内扩产的情况看,要在未来2年才能弥补需求缺口。国内草甘膦规模的扩大主要是新安股份(草甘膦是在氯和有机硅循环过程中得到)和华星化工(将来采用天然气作原料通过IDA法得到的草甘膦),这2个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将体现出竞争优势。

  3.2国内壁垒提高将保障草甘膦行业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草甘膦生产厂商众多,产能分散,多数企业年产能在5,000吨以下。然而,国家逐步提高的行业准入门槛,将使未进入的小企业无法进入,已进入的小企业逐步被淘汰。

  自2006年7月1日起,申请农药原药企业核准的注册资金最低要求企业由1,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增加了2倍。这就将一大批希望短期进入草甘膦市场投机获利的中小企业挡在了外面,避免了产能的无序释放。《农药生产管理办法》规定,首次颁发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有效期为2年(试产期),换发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有效期原药产品为5年,复配加工及分装产品为3年。未来资金、环保、质量等不达标的小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四、草甘膦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

  4.1供需缺口决定了草甘膦价格高位运行的趋势

  今后几年内,国际草甘膦需求仍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2006年草甘膦消费量约53万吨,预计全球2010年草甘膦的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而目前全球产能大约50万吨,由于孟山都目前并没有扩产的计划,而国内产能要在08年才有较大的增长,供需缺口决定了草甘膦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的趋势,而不仅仅是短期的价格波动。

  4.2国际草甘膦价格受成本推动影响

  由于国外草甘膦生产工艺一般都采用天然气IDA法,而国际石油、天然气的价格较高,国外的草甘膦产品成本相应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推动了国际草甘膦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国际市场价格的提高,从而带动了国内产品价格的上涨。

  由于受供需缺口及国际草甘膦生产成本推动的影响,到10月份草甘膦价格已达到48500元/吨,近两个月涨价幅度达到约50%,而且从上面的分析看草甘膦的价格还能维持较长的时期

  五、草甘膦行业重点公司推介

  5.1新安股份——循环经济下的草甘膦实力派

  新安股份的主营产品为有机硅和草甘膦。目前草甘膦总产能达7.1万吨/年,其中公司镇江5万吨草甘膦项目一期2.5万吨/年已经建成,二期已开始建设,将于08年7月建成,07年年底公司将关闭1.6万吨/年的老装置,到08年年底公司将具备8万吨/年的草甘膦总产能,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草甘膦企业。同时公司利用草甘膦副产氯甲烷作原料来生产有机硅单体,有独特的优势,目前经济效益是最好的,并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特点。

  我们预计公司07、08年每股收益为1.40、1.65元,公司10万吨有机硅新项目预计将于08年年底投产,考虑到公司循环经济效应明显,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5.2华星化工——高速成长的草甘膦技术派

  华星化工从2004年开始生产草甘膦,采用的是IDA法(二乙醇胺-亚胺基二乙酸-双甘磷-草甘膦)。华星化工通过技术攻关,获得了重大工艺突破,掌握并应用了国际先进的空气氧化法(国内为双氧水氧化法),可节约原料成本近1000元/吨,同时可使氧化收率提高至98%~99%(双氧水氧化相应为85%),在国内草甘膦生产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此外,公司掌握了用亚胺基二乙腈代替二乙醇胺进行合成IDA的方法(可节约原料成本约4000元/吨),该法可以利用我国西南地区丰富而又廉价的天然气,而且以天然气生产亚胺基二乙腈产业化的技术已被攻克,国内已有一套1万吨/年的装置正常运行。公司将与四川化工研究院合作在西南地区投资亚胺基二乙腈以解决公司的原料问题,公司未来草甘膦扩产中将采用这一新工艺。

  我们预计公司07、08年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0.45元和0.65元。考虑到公司未来可能发生的变革,我们首次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5.4渝三峡A——精英型草甘膦原料企业

  公司通过股改拥有了三峡英利80%的股权,三峡英利目前主要投资建设天然气——3万吨氢氰酸——12.6万吨羟基乙氰——5万吨甘氨酸项目。该项目将在07年10月试车,预计07年年底投产。从2008年开始,甘氨酸新项目将持续释放产能,并成为未来公司主要的盈利来源。由于甘氨酸目前的主要用途是生产草甘膦原药,随着草甘膦行业向国内转移,公司将面临极佳的发展良机,同时公司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将极可能转化为核心

竞争力

  就项目技术而言,前半段天然气——氢氰酸——羟基乙腈产业链技术已经成熟,该技术已经在永川化工实现产业化多年;后半段羟基乙腈——甘氨酸,清华紫光英力目前已经在涿州建有一套3000吨/年的甘氨酸中试装置,由于装置放大倍数较大,我们预计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技术风险,从而影响项目进度。

  我们预计公司07、08年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0.20元和0.55元。考虑到公司天然气路线合成甘氨酸技术可能发生突破,我们首次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六、风险提示

  新技术项目进程是否顺利的风险:由于天然气IDA法和羟基乙腈路线甘氨酸法的技术壁垒比较高,产品从中试到商业化生产装置的放大具有比较大的风险,而且即使新装置投产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一定的磨合时间。新技术项目进展不顺利将影响相关公司的盈利状况和估值,投资者应予重点关注。

  草甘膦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由于化工产品的价格波动一般较大,如果草甘膦的价格波动将影响相关公司的收益。

  环保风险:草甘膦及原料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环保日益受到重视会加大相关公司治污压力。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大家重视,因此在建设环境友好社会的环境下草甘膦行业发展可能会面临环保压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