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谁让应急资金一睡三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9:36 新京报
新华社8月2日报道,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调研组赴华阴调查后发现,发改委于2003年以“急件”将5906万元移民迁建补助专项资金下拨到陕西华阴市,而“应急资金”竟然一直“躺”在各级政府账户上“睡大觉”,到今年7月20日,发到受灾农民手中的建房补助资金不足国家下拨资金的1%。 难怪报道称之为“温暖”变成了“冰坨”,这样的做法不仅让政府的政策目标无法实现,也使老百姓心寒。但如果深入探究事情的原委,问题可能就复杂了:应急资金睡大觉不是偶然的。 据华阴市移民局介绍,2003年洪灾后受灾农民都表示愿意搬迁。但2004年,市里对3474户受灾农民搬迁意愿进行调查,愿意搬迁的仅有699户。2006年3月,市里再次调查时,原来愿意搬迁的699户减少为139户。所以,华阴市似乎有理由强调,不能违背群众意愿搞强制搬迁。 这十分耐人寻味。为什么2003年灾民就“都表示愿意搬迁”呢?不管当时是不是也有深入细致的问卷调查,如果有,也一定是这个结论,因为这是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应急资金”的必要条件。但钱到手之后,有灾民披露:为“配合”市里的工作,2004年华西镇组织人员统一替受灾农民填写了搬迁意愿调查表,“表示不愿意搬迁”,为上级决策提供虚假信息。这就为截留这笔钱找到了绝好的借口,其违规之举颇为明显。 其实,地方政府以各种各样的名义“申请”上级政府的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的事情,并不少见。笔者在南方某省调研时,听一位乡长说,他的工作主要就是跑资金,如果一年跑不来钱,他的乡长就当不稳了;两年还跑不来,自己都不好意思呆下去。 然而,一些基层和地方政府跑到国家专项资金之后,却不一定按规矩花,像华阴市拿到的“应急资金”睡大觉。国家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这笔迁建资金不是救灾资金,使用原则是“不迁不补”,所以既然“大部分受灾农民不愿搬迁”,也就不能发。不能发给灾民有其“正当”的理由,而冒了灾民的名义要来的钱却也不方便用在别的地方,所以,钱只好在账上“睡”着了。 其实,这件事情也曝露出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嗷嗷待哺”的地方和基层政府把相当精力用于“跑部钱进”,跑的一方不惜弄虚作假,被跑的一方难免设租寻租,经济上、政治上成本都很高。二是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质量较低,往往好事办不好、办不到位。像华阴市这样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睡大觉”现象,虽然还不是被贪污挪用的最坏结果,但毕竟解救灾民的目的没有达到,直接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以笔者之见,华阴事件再次表明,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体制必须要改革了。 笔者近年在一些地方调研,经常听到有地方官员谈论这一问题,他们的一些改革建议很有见地。有人认为这是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应该对分税制加以调整。有人认为即使是在分税制不改革的基础上,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体制本身也有调整空间,比如说,可改变中央专项资金多头管理的状况,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归并起来,地方也可以将专项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可实行专项资金公示制,包括立项时的公示、完成时的公示、征求所在单位及所在地群众意见的满意度公示;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度,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共同投标,实行市场竞争机制;实行专项资金的报账制,比如,华阴市的灾民可以按照规定的标准先把房子盖好了,然后到政府报销一定比例的费用等等。 这些具体建议是否可行,笔者不敢断言,但公开、透明、可监督、减少中间环节等原则,无疑值得重视。 蔡永飞(北京法学博士)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