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我对地房捆绑竞价的杞忧和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4:54 光明网-光明日报

  陈庆贵 

  继土地督察制度之后,国土资源部相继出台政策对土地市场的规范进行源头治理。据了解,国土资源部将进一步对土地供应方式做出重大调整,以竞地价与竞房价的新方式调控房市。国土资源部将对用于住宅开发的土地供应方式进行重大调整,中低价位和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将在限套型、限房价基础上,实行竞房价、竞地价(7月29日人民网)。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8%,环比上涨0.7%,同比和环比涨幅均与上月持平。深圳和北京涨幅达到两位数,分别同比上涨14.6%和10.1%。数字向我们传递的信号是,今次房地产调控效果不容乐观,期待后续更严厉措施的出台跟进。

  土地是房地产的“命根子”,供地方式是政府调控房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重要的抓手。在我看来,将竞地价与竞

房价捆绑,无疑是当前房地产调控“打蛇打到七寸上”的致命杀手锏。我敢断言,果真说到做到据此不偏不倚地操作,势必能够产生一石三鸟的奇效:对政府而言,捆绑之举拍地择高而供,能增加政府土地收益,至少不会减少收益预期,而房价择低而定,能够藉此释放善意取信于民提升自身关注民生的施政形象;对开发商而言,捆绑之举必然挤占其利润空间,迫使他们不得不摒弃暴利思维,凭良心理性地定房价;对老百姓而言,捆绑之举则不啻是天大福音,开发商竞房价竞出的是真正低价甚至是“跳楼价”,对买不起房天天盼低价的大部分“天下寒士”是可望可即的现实“利好”。有人说,中国房地产业沉疴痼疾的深层症结是暴利和腐败两大毒瘤,它既堪称房地产病的原发诱因又可谓抵消调控作用的掣肘因素。捆绑之举直接剑指暴利毒瘤,果真真刀真枪地杀将上去,等于是一刀切除了两大毒瘤中的一个毒瘤。

  在我看来,竞地价与竞房价捆绑之策能否顺利尽快出台,取决于中央高层与地方政府的博弈结果。如果说前者考虑和代表的是国家宏观利益和民众长远利益,后者则更多地考虑和代表地方利益和眼前利益,捆绑与否的背后是宏观长远利益与微观眼前利益的博弈,实质则是民众利益和官员利益的博弈。因为前者代表的利益是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利益,换言之是最广大人民的民生利益和民众福祉,而不客气地说,某些后者代表的利益则是急功近利竭泽而渔饮鸩止渴寅吃卯粮的利益,说白了其实就是官员的一已政绩利益。因此,与其说捆绑之举的博弈只是一项房市调控新政的博弈,毋宁说是高层维护民众利益的决心与少数地方官员维护自身利益意志的博弈。

  近年来由于体制和监管方面的成因,不少地方土地市场乱象环生乃是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我一直认为,如果说土地市场官商勾结滋生的腐败是“鸡”,开发商暴利则是“鸡”下的“蛋”,开发商暴利之“蛋”又孵出官商腐败之“鸡”,如此循环往复渐成生态。无论是从前不久某市一名副市长落马牵出该市“地主”引发官商地产圈多米尼骨效应观照,还是从日前某市包括前检察长在内的多位高官正在接受调查的官场地震审视,大略可以窥出时下地产圈官商勾结潜规则“鸡”生“蛋”、“蛋”孵“鸡”的衍生规律和食物链条。

  应当说,土地成为房市之祸的危象和凶兆中央高层心知肚明。高层痛下决心治理措施接二连三,比如为了彻底规范土地市场,日前土地督察制度已然应运而生。国土资源部向包括北京、沈阳、上海等城市在内的地方派驻的9个国家土地督察局已开展工作。如果说,捆绑新政是意在从政策设计层面剑指房地产暴利,土地督察制度则是试图从制度设计层面剑指官商勾结腐败。从根本上摘除毒瘤,须待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力。

  据悉,竞地价与竞房价双管齐下调控房市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已经下发至各省国土资源厅。青岛、沈阳等地的限价开发政策已先行启动,北京也正在考虑之中。但由于原有体制不仅对存量土地的储备缺乏有效的管理,对于增量土地的征用利用也是管理不到位,因而相关的政策还在酝酿之中,政策的出台可能还有待时日。这又不禁使我油生一丝杞忧,捆绑政策能不能在多方利益博弈过程中雄起持久,会不会在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异口同声的炮轰中胎死腹中,抑或命类某些新政经过改良式“完善”抹去梭角锋芒导致杀伤力丧失拳头打在棉花上。

  尽管有上述杞忧,但我还是认定一个死理,没有土地市场去乱就无有房市宁日,土地市场能否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考验政府执政能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部署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工作,强调必须采取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土地调控。这彰显印证了中央高层此轮房市调控要从规范土地入手的决心和意志。我相信,有了这种决心和意志,“有待时日”变成“指日可待”必将指日可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