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如何迎接汉语盛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04:44 第一财经日报

  盛文杰

  某汉语培训机构的中国老师在给美国学生讲授“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国老师费尽心思,翻来覆去地解释,美国人仍然不明白:“孔融为什么要让梨?”

  而另外的一个例子则显示了我们在传播汉语文化时,走入了另一极端,如现在很多汉语教材里“孔融让梨”的故事已经变成类似“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

  对于这个问题,有过很多争论。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后一种方式不利于文化的对外传播,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不应纵容大国心态,应允许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包容。    

  的确,经济发展的结果,我们的文化交流已经不同于古代那种纯文化意义的交流,更多是伴随经济走出去的语言文化推广,某些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国家设置贸易壁垒抵制中国产品,中国的对外汉语传播也可能给对方以种种理由抵制。

  因此,如何在迥异的文化环境里推广汉语,这也是对外汉语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方面是汉语热席卷全球,美国就曾有议员提出“2005美中文化接触法案”,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在2006年至2011年拨款促进美中语言、教育文化和商业交流;另一方面,世界发展趋势是更加尊重人,尊重多元化的文化。

  另外,目前的对外汉语推广中,也遭遇了汉语文化太难被接受,尤其是考试题目很难通过等问题。

  如何进行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将是我们对外汉语推广的重要一环,而文化体制改革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出版、法律等诸多方面,在更多情况下,这是一项整体的工程,需要更多的协调。

  弗里德曼的书《世界是平的》中,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在高科技和互联网影响下物质世界如何变得扁平化的过程。

  但笔者认为,在文化领域,扁平化的话题,却远不如经济领域那么简单。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经济文化的融合,也带来了保持独立性和多元化的必要。由于历史文化和教育制度的差异,经济全球化不应带来语言文化的同质化,语言的传播不是平行翻译以后的传播,也不是强行的文化灌输,而是在尊重彼此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传播。

  一个很老气的词,百花齐放,似乎很适宜正在讨论的这个话题。现在很多大型的跨国公司里面既有美国人、泰国人、新加坡人,又有

马来西亚人、中国人,就汉语推广渠道而言,确实变平了,更加通畅了,但是同时,保持文化的独特性不可避免,一种对于他方文化的包容与尊重尤为重要。

  跨国公司,中国电影进军好莱坞,华人在海外的影响,lenovo, Ann Lee,李昌钰,这些符号和名字都在代表中国影响世界,我们的语言文化的传播正在变得更加多元。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这不是一句口号。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我们的眼光应该更加高远,传播我们的语言和文化,让世界出现更多的“中国传播”,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传播”,在世界舞台上跳起热舞,这才是市场经济的精髓所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