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正鹏:华南故事的恶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0:16 国际航空报

  王正鹏:国际航空报专栏作者。资深财经评论员,知名博客《财经夜谭》作者。

  1998年的2月,旧历新年前的一期《南方周末》头版,是广州火车站的归家的民工潮的照片,一名纯朴的打工妹回眸的特写中,是对于美好前程的淡淡焦虑。编辑给这张照片加上的标题是《回家吧,回家吧,带着欢乐带着爱》。

  那时,中国华南头上的“世界工厂”的名号还没有叫开。珠三角仍然是全球化经济神话的一个优秀样本,这里有着原始资本主义与中国文化混合的热烈味道,在西方的政治观察家与投资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们看来,这一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以华南为代表的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堪称全球经济奇迹。

  那时,几千万的农民工在中国东南连绵几千公里的工业生产带上,以一种亚当·斯密式的古典经济规律,建造自己从农业中脱离出来的致富梦想。经济学家的共识是,珠三角是中国便宜劳动力与私营经济优美组合而成的全球化生产模式。

  不过,现在,这样的生产模式确实受到了来自合约理论方面的挑战。新的《劳动合同法》是过去几个月里,华南的世界工厂里最担心的一个经济参数。无论是民营企业家还是经济学界,都以质疑的眼光看待这样一部法律。

  作为一部已经开始执行的法律,把它与中国的全球化角色强烈地拉在一起,甚至连《物权法》的影响力都不能比拟。珠三角实在是一个混合着先进与落后、秩序与混乱的热闹的地方,我现在每天早晨处理的上百个垃圾邮件几乎全部来自珠三角地区,基本分三类:最大类是倒卖税收发票,第二类是企业培训,第三类是新《劳动合同法》讲解与对策。尤其是第三条,以如此海量的方式成为垃圾邮件,可见,它对于华南的全球工厂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最近十分郁闷,这位因为合约理论(合同理论)而驰名全球的华人经济学家,最近一口气写了9篇文章,警示经济学界与立法界直面新《劳动合同法》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张五常认为,华南的很多小工厂将因此关门,或者迁移到东南亚与印度去。华南的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是生产成本低,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低。如果因为合约条件的强制性改变,华南的工厂将不会再从农村源源不断地开发劳动力,把他们变为成熟的产业工人,完成中国城市运动的这一世纪运动。

  劳动力成本上升就会导致毛利率下降,劳动力雇佣的条件强制改变,就会把意识形态的因素加入全球化生产中,这是华南今天遇到的困境和担心。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合约组织,合约是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的保证。如果合约增加了市场成本,华南的经济神话就会成为神话的绝唱。但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有呈梯级的东部、中部、西部劳动力结构。在经济制度没有变数的语境下,这样一个有序的劳动力补充运动,可以将华南的世界工厂神话再延续二三十年。

  过去的六七年里,全球商品牛市与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上升,给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一个翻身的机会。把国有企业式的用工条件套在民营企业身上,这正是十几年前中国改革时最想打破的东西。现在,如果再重新回到那样一条道路上去,劳动力合约的改变将使中国东南几千公里海岸线边的工厂因为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降低效率,这确实是华南故事的恶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