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节庆经济能否多些脚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8: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孟海鹰

  把“节庆经济”办成品牌,办出特色,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实际的为民之心

  某地以美丽罕有的雾凇为节,可天公不作美,雾凇并不听人招呼。张灯结彩了“过节”了,嘉宾来了,雾凇却不至。天天盼,望眼欲穿,那份尴尬和无奈,可想而知。

  可就在曲终人散的第二天,银装素裹美不胜收的雾凇却悄然而至。这听起来颇有些冷幽默的味道。

  近年来,北方一些地方办起了冰雪节,初衷是依托资源,拉动旅游,提升城市知名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一些冰雪节办出特色、形成品牌,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冰雪节受制于雪,若天公不作美,一切都枉然。这是一个常识。而常识却往往最容易被人们忽略。一些地方的冰雪节,恰恰不考虑天时地利,一味“逆天行事”,想当然地搞大手笔、大投入,建最大滑雪场,盖最大的赛事馆,不去考虑是否“少雪”,有多少“赛事”,如何避免闲置,怎样有效地经营和管理。

  冰雪节同质化、程式化问题也在相当程度上存在。择其要,似可归纳为一个三段论:依托冰雪;引进冰雪运动、赛事或打造冰雪文化;形成冰雪经济。大家都在“克隆建设”,低水平竞争,跑马圈地,互挤份额。一个脚本,各家翻唱,没新意、无特色、少内涵、缺影响力。只是品种,不是品牌。只有品牌才能带来影响力,影响力才能带来经济效益。譬如西湖,文化历史赋予其鲜明个性,画船听雨眠,你会想到“淡妆浓抹总相宜”,那是一个西湖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品牌。

  而“冰雪经济”的同质化与品牌化、个性化则是天然的对立。同质化的结果是:浪费甚至劳民伤财,人人想分杯羹,却谁的蛋糕也做不大,更不用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了。

  其实,各类各种社会活动无不需要从实际出发,“逆天而行”的节庆并不只在冰雪节存在。节庆如海,有特色者不多,真正能以“天时地利人和”成品牌,有特色,拉动当地经济者,才显其可贵。

  春天来了,冰雪在消融。桃红柳绿间,各种“节庆经济”又要多起来了。真正把“节庆经济”办成品牌,办出特色,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实际的为民之心。所以,还真得思量思量才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