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欣频:一个误入广告业的文案天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11:09 国际航空报

  

李欣频:一个误入广告业的文案天后

李欣频(图片来源:国际航空报 摄影记者 张广源)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李礼 李悦

  对话语录:

  逛每一个书店的时候就像在旅游不同的城市中心的灵魂所在地。

  呆在北京,会知道这里有很多的故事,有很多记忆,即便是这些记忆不是我的,但也可以连接上。

  这边的人可能认为文案不是很重要吧。他们可能在乎这个东西能赚多少钱。不太在乎这个东西能带来什么美感和文化影响。

  自闭的广告“文案女王”

  本报记者:你小时候,在踏入广告行业之前的理想是做什么?

  李欣频:我小时候跟我现在是完全不同的状态,我小时候被家里管得很严,很少出去玩,也很少有玩伴,从小就是读书和考试,没有什么旅行,到外地去也就七八次,可以说根本没有童年。那时候的理想就是希望赶快长大,觉得当小孩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唯一想要的是自由。

  我爸妈都是老师,他们希望我顺利地读最好的学校。我小时候很喜欢的是画画,老师也觉得我很有天份,应该去念美术班,但是我爸妈都反对,说念美术是没有出息的。他们一直在帮我规划我的人生。所以我到高中后有一段很叛逆的时间,离家出走,逃学,不愿意再回到原来那个状态,后来逃学也不知道去哪里,因为外面没有任何朋友,所以又回家了,重新考新的学校。大学考得还不错,那时候我想念哲学系,但家里不让我念哲学系,所以就帮我填了广告系,所以,一切都是被安排的。念广告系时也不是很快乐,因为我觉得的那个系跟我的个性不合。我原来的个性是比较闷的,只想自己读些书,不爱和别人打交道,非常自闭。我念广告系时不想和任何人接触,直到我大三的时候去公司实习,我写了篇文案他们很喜欢,就让我在那里正式上班,所以我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就是一边念书一边工作,那时候才开始接触不一样的人。

  离开学校离开家的时候才发现人是可以自由去旅行,自由去看书和自由去做任何事情的。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写诗,但都是躲在图书馆里,那时我跟我爸妈说我要准备考试了,其实那时我读了很多的课外读物,像小说、诗歌和哲学这些,是我偷偷读的。所以很多人说是不是家里培养我成为一个创意的人,我说刚好相反,家里越不给你创意你就越想有创意,培养创意最好的地方就是监狱,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你就会想办法在最有限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创意,所以我觉得小时候是这样的状态。

  本报记者:什么时候感觉到自己对文字这个东西特别敏感?

  李欣频:在高中我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发现我对文字是有感情的。我的疑问是无法通过任何人获得答案的,但我通过阅读文字可以获得解答。我还在写日记,文字变成我那段时间最重要的朋友。

  本报记者:在没有进入广告行业时,你印象中广告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

  李欣频:我连想都没想。我是在念了广告系之后才想说广告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才慢慢开始认识,但还没有决定要进广告圈,我那时候还想说要当作家,所以还想是不是要转中文系,转哲学系。

  本报记者:如果没有那次找你做文案,你可能不会进入广告业,说不定会成为一个纯粹的文字工作者?

  李欣频:会去做空姐。去一个没有身高限制的航空公司考空姐。那是另外一条路了,就不会写文案了。

  本报记者:在台湾那边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成功的感觉?比如会有各种各样的称呼?

  李欣频:十年前在28岁我刚出书的时候。他们叫我“文案小天后”、“文案女王”,我都是当作笑话在听,觉得好玩。

  本报记者:这和你最近扮演的角色过多有关系?你自己喜欢哪种角色?将来有人来评价你,最喜欢对方用哪种称呼?

  李欣频:这些角色我都喜欢。最喜欢可能是作家吧。因为作家毕竟是稀有的,老师和学生是很多人都有的身份。我被媒体拍照的时候,自己又好像是个模特,演员。那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我虽然不是正式的演员明星,但我可以体验那部分。换上他们的衣服,摆出不同的样子。总之,我还是喜欢作家。作家是可以被拍照的,是可以演讲的,是可以被分享的,作家本身也可以谈论他的一些思想,也只有作家这个身份可以涵盖所有的身份。

  创作灵感的来源

  本报记者:广告文案对现在的你来说是一种副业,或者说爱好更多一些?

  李欣频:我觉得是慈善事业。别人求我帮助写东西。现在客户会拜托,说他们找不到合适的人,所以我还是要帮他们写。现在我没有必要为了赚钱而写文案,我现在可以过我自己的生活。

  本报记者:一般来说,你的文案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李欣频:不同的文案有不同的创作流程吧,我在早期的时候,会从某一个点开始写,会想办法去找灵感,会去书店看书,去美术馆看展览,或是看表演,或是跟人聊天,或是听音乐。总之,之前会花很多时间去找灵感。但现在不需要了,因为现在的灵感太多了,只要坐下来,看一下我手上的资料,我会选一个最适合这个文案氛围的音乐,然后放那个音乐,从那个音乐中去找些那个文案的平台。

  本报记者: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很多时候是在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但你又看到这个东西出来后可以在商业上获得很好的成功,但在现实中把这两者结合得很好的人并不多,有没有觉得这更多的是一种幸运?

  李欣频:我是觉得客户愿意给这样的空间给我,愿意一起去呈现出这样一个结果,这对创意来说是很棒的一种感觉。客户也知道我会对这个东西认真,因为他们知道我对自己的要求要超过客户对我的要求。比如他们跟我说一个礼拜交作品就好了,但我会四五天就给他们。我会压缩我自己的时间,或者我会做三四个版本,让他们请他们的销售人员来挑,看哪一个版本是最好的,因为我不是第一线的销售的人。我会根据自己假想的各种可能,写出A、B、C三号方案,交给第一线的销售人员和消费者来决定。我自己本身也是很有弹性的。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