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负过高应从民间常识转为官方常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 08:3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毕舸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情况显示,2007年我国累计完成税收收入49449亿元,增长31.4%,高于GDP 11.4%的增长率20个百分点。 尽管报道中也提到了核算方法、税收征管的加强、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导致了税收增幅高于GDP增幅,总税负出现降低趋势,但不可否认,税负过高依然是民间对当下税收体制的主流看法。经济学家茅于轼近日指出:“穷人税负远高于富人。”而有媒体也提出,即使把个税起征点确定为2000元,不仅前瞻性不够,而且出现明显的滞后性。一是该起征点远远滞后于民众的要求,二是民众的收入将会滞后于物价的上涨。 民间与官方对于税负的解释口径出现如此明显的分野,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由于目前中国税负体制未“与国际接轨”。如相关专家指出的,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要经过成本费用扣除、个人免税扣除和家庭生计扣除,并且每年还会随物价波动作相应调整。这种人性化、根据民生实际而灵活调整的税负制度,正是因为税收的本质在于提供相对公平合理的二次分配,如果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过低,甚至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出现“负减税”(即假设每个人减少交税5元,但因通货膨胀造成的实际收入损失10元,民众就等于多交了税),那么,个税就滑向“杀贫济富”的反面,成为严重脱离国情、让大多数人感受不公的“恶税”,所谓税收拖了民生的后腿。 近年来,中国经济正迎来一个资源价格快速上涨的时代,水电汽等基础能源的价格不断攀升,并且直接引发下游产业的连动上涨效应。去年以来包括饮料、牛奶、快餐等关联行业多次集体涨价,其中虽然有行业串谋的垄断阴影,但这些行业从业者也自有成本急剧加大乃至亏损的苦衷。政府单纯通过限价令,无法控制市场经济的微观活动。而长期以来本属公共产品的医疗、教育、服务领域过度市场化,更使得民众所背负的生存压力日益沉重。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尽管这几年中央不断加大对房地产领域的价格调控,但各大城市的房价涨幅依然呈现较快趋势。 在如此情势下,通过减免税收给予民众一定补偿与救济,是世界各国的通行政策。美国刚刚通过高达千亿美元的全面减税计划,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借鉴他山之玉,给予民生更多的政策关怀呢? 税负过高的争议所在,说到底是考验政府与民众是否存在完全不同的两套价值体系———政府希望通过多征税满足经济发展与政府开支;而民众则迫切要求在改革开放30年后,从单纯的奉献型国民转型为获得更多成果的分享型公民,实现“藏富于民”。历史已经证明,从高积累的政府税收体系转化为向广大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倾斜的民本税收体系,有利于社会实现民众收入与政府财税一起提高的健康成长。 民富则国强,由此伸展的“税负过高”的清醒认知,应从民间常识转为官方常识,尽快形成社会共识,协力改革现行税收体系中的不合理部分。政府在税收调整过程中,更要重视民意听证、民生为本的不可或缺性,捍卫相关税法的法律严肃性,从而让个税理当具有的社会公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等原则得以落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