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贸易顺差数字吓人一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08:19 《商务周刊》杂志

  今年2月份中国的贸易顺差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我们的官方机构没有判断和预见到这巨额的“非正常贸易顺差增长”,表明他们还没有洞察和掌握各类经济人的“行为理性”

  □文 高昱

  3月12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人民大会堂就对外经贸合作举行记者招待会的同日,中国海关发布了让全世界都吃了一惊的今年2月份中国外贸数字:在国际需求的强劲带动下,当月中国的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月激增近9倍,达到237.6亿美元,远远超过市场普遍预期的72亿美元。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单月贸易顺差的第二高位,去年10月,中国的贸易顺差曾达到238.3亿美元。

  我们的国家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担忧贸易顺差。曾几何时,出口创汇挣外国人的钱,是企业最值得炫耀的业绩。但是至少从去年开始,中国政府已经毫不掩饰对顺差问题的担忧,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追求进出口均衡,努力缓解外贸顺差过大。政策上的一系列调控措施指向贸易领域,调高贷款利率,降低和取消部分出口商品退税率,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等措施,调控出口,并进一步扩大进口,

人民币汇率也一升再升。今年一开初,商务部更强调要将减少贸易顺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今年1月份,中国进口同比增长27.5%,虽然仍旧低于出口33%的增速,顺差额158.8亿美元也高于去年1月“同比”95亿美元的水平,但因为较去年12月的210亿美元“环比”有所减少,《人民日报》已经像长松了一口气,说“贸易顺差出现回落”,“国家抑制贸易顺差的努力似乎开始收到效果”。然而,1个月后出现的237.6亿美元这一新数字,让聊以自慰的“环比”回落也没了。

  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曾比喻说:“进口和出口,其实两个都是在增长的,就像两个人赛跑,看谁跑得更快一些。”1月份,全国外贸出口866.2亿美元,进口707.4亿美元,出口增速比进口尚只快了5.5个百分点;2月份,出口820.97亿美元,同比增长51.7%;进口583.3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出口的速度已经是进口的4倍了。当然,单月的进出口额会因各种因素而波动,但出口把进口拉得越来越远却已然成为常态。

  这边厢忙于应付来访的美国财长保尔森,那边厢薄熙来和周小川显然都会为这样的事与愿违而头疼不已。商务部担心的是贸易摩擦的重压,所以有消息称,今年商务部已经有意不再受理新的中国企业针对国外产品倾销的贸易救济申请; 央行闹心的则是人民币升值的重压,据说在12日当天,海外各通讯社及主要媒体纷纷对中国的新贸易数据给以大篇幅重点关注。美国总统布什的前经济顾问、现哥伦比亚商学院院长格伦·哈伯德对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表示:“这次公布的贸易顺差数字毫无疑问将给本已紧张的中美贸易问题火上浇油”,英国BBC则援引汇丰银行的话说:“这将为西方政治家们提供一个给人民币施压的好借口。”

  一组数字带来的被动,至少说明有关方面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存在很大失误,这是很让人不安的事情。2006年,急速前行的贸易顺差激增74%,达到创纪录的1774.7亿美元,政府在贸易政策和货币政策上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下,尽管都认同“减顺差”是一场极为艰巨的持久战,但官方机构仍乐观估计今年出口增速会有所下降,贸易顺差增幅将趋向温和。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更预计到今年底,贸易顺差将会缩小。但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则悲观预测,上半年的每月顺差大概为180亿美元,下半年每月会保持在200亿美元,他保守估计今年的贸易顺差将会轻松达到2500亿美元,与去年相比增长40%。尽管仅两个月的数字尚无法窥见全年,但前两个月就与原先预计差得离谱,由不得我们不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经济人是最理性的,而我们的官方机构没有判断和预见到的这巨额“非正常贸易顺差增长”,表明他们还没有洞察和掌握各类经济人的“行为理性”。关于2月份吓人一跳的贸易顺差,现在已经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香港东亚银行一位经济学家认为,数据存在一些水分在里面,也许并不完全来自于商品贸易,而是热钱乔装混入贸易项下进入中国。此前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曾发布一份报告称,在2005年中国约1020亿美元贸易顺差中,真实部分也就350亿美元,余下的670亿美元是“贸易中隐藏的非贸易资金流入”,即炒人民币升值的“热钱”,但官方显然不愿认同热钱占到整个贸易顺差60%份额的“骇人观点”。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贸易顺差异常的重要原因是“假外资”的回流。而退休后频出惊语的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则指出,炒汇、洗钱、骗取退税导致了中国外贸顺差的失真,“许多企业在高报出口骗

出口退税、低报进口炒人民币汇率”。

  不管以上看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答全世界的疑问,但至少给有关部门摸清顺差的真实成分提供了诸种思路。如果我们的经济数字仍然模糊不清,那么建立在这些数字基础上的形势判断和因应政策就很可能适得其反,我们依旧频频出现的行政之手不仅离市场理性越来越远,也会放大对企业和国民经济的伤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