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政府预算亟待变会审为常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15:54 新浪财经

  周明华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近日称,要遏制“三公消费”盛行之风,需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把关。目前中国的预算审查制度方面的缺点是,预算编制较粗糙,审查时间太短,人大代表不专业,难以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而外国的议会百分之六十的时间用在审核各种财政预算上。他认为,未来在各级人大也应就政府预算进行经常的辩论。(3月21日中新社)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看到,当前“三公” 耗费财政金每年数千亿之巨,已是当前构建廉洁与廉价政府的一道巨障。公众或许已记不清这是连续几年的两会上,有哪些委员对此进行过强烈抨击了。而温家宝总理更是较为罕见地在今年的报告中严厉直斥各级官员“奢侈之风盛行”。显然,如何清理并拾起财政监督的“本有之法”,完善并细化监管缺失,可谓已迫在眉睫。

  先说有法可依。我国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预算法》第39条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大审查批准”;第66条明文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而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各级人大监督法》明文规定了人大对政府的各种监督职能,其中第三章专门表述预算监督。该章18条规定人大常委会对决算与预算报告进行审查的六个重大内容。

  应该说上述两部专门法律对财政预算及常态监督,都做了较为详实的规定,即便其与国外常有的专门的财政监督法的制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只要不折不扣,认真履行条文的相关规定,那么,通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效监督,就一定能使政府的钱柜“玻璃化”,就能督促政府严格管好人民委托给的那个钱袋子。

  再说未尽事宜。这诚如周天勇所说,以今年两会为例,安排审议财政预算的时间只有一两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二千多名人大代表对财政预算进行详细的“会审”,是很难的;全国人大代表邓明义和陈舒也在今年两会上称,每年大会安排审议《预算报告》都形同虚设,且财政预算无论是数据还是用途均不具体。政府提交这样虚化、不透明的报告给代表看,代表看了也白看。

  这暴露出一个问题,如何让人大从短短一两天的审议、监督、质询过渡到“真刀真枪”式的常态“叫板”,实则已成为当前财政监督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毋庸讳言,按现行预算体制,每年春

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向各级人大作的预算报告不仅太过笼统,还“水分”不少。代表依法站出来手持监督与质询的“削权刀”与政府角力,及至作一名合格的“拧干”预算水分的“把关人”,还是屈指可数。在此审议与监督的“生态”下,便有我国行政管理费则从1978年的50亿升至2003年的7000亿,增长了竟87倍。

  实际上,要根治财政预算的“看了白看”的“会审”痼疾,就必然要使财政预算得到常态审议与经常性激辩,甚至一事一议,及时挤兑掉“纳钱与管钱者预算钱”所带来的“预算水份”。且需尽快廓清政府与人大的权力与利益在“财政预算”深处的“暗示关系”,防止监督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利益互动的现象发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