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资本市场与扩大消费关系密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15:37 国际商报

  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扩大消费战略中,应有所作为

  陈道富

  当前我国扩大消费的实质,就是要解决贫困和高储蓄率问题。资本市场在扩大内需战略中,是关键环节之一。但不能过分扩大资本市场的作用,尤其是不能将股市的财富效应,作为政策手段,应从我国各类资本市场的实际出发,结合扩大消费的瓶颈,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我国的债券市场、信贷市场、外汇储备及其他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扩大消费战略中,均能有所作为。

  “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但我们应如何看待资本市场在我国扩大消费战略中的功能?现阶段应如何通过资本市场来推动扩大消费战略的实现呢?

  扩大消费与资本市场的作用应立足五点认识

  一是当前的消费水平与增长速度并不低。

  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算,每年增长10%左右,如果考虑到GDP投资中,有超过20%是住房投资,30%左右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这部分投资属于私人与政府耐用品消费,则真正属于消费部分的并不低。

  二是扩大消费是与内需战略相联系的,与净出口、投资过快增长有关,从大国战略上看,我国有必要长期坚持扩大消费。

  三是当前我国扩大消费的实质,就是要解决贫困和高储蓄率问题。

  前者主要是三农问题,后者主要与政府公共服务消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有关。

  虽然我国的国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水平较高,前者约占可支配收入的40%左右,后者约占可支配收入的25%左右,但从1995年开始则一直下降。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企业、政府可支配收入占比上升,且政府的储蓄率较高是主要原因。

  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存在财政赤字问题,但具体分析后可发现,政府的储蓄率较高且一直上升。导致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是资本转移大量存在。这是财政政策重投资、轻消费的必然结果,即使在有限的政府消费中,用于提供政府公共服务资金的比例也较少,而且使用效率低。

  四是不能过分夸大资本市场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

  从理论上说,资本市场在扩大消费过程中,能且只应发挥以下三项作用: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收入水平;通过分散风险,提高整个社会承受风险的能力,从而有可能从事风险、收益均较高的活动,从而提高收入水平;解决生产、消费过程中的现金约束。不能为了扩大消费,却脱离实体经济状况调整利率、资产价格等。

  也就是说,资本市场本身不能实现扩大消费,但发达的资本市场,却有助于各种扩大消费措施的实现,提高储蓄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提高收入的角度,扩大国内消费。

  五是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是扩大内需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方面,我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并以极低的利率借给外国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使用;另一方面,我国又以各种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以土地、环境污染等代价,换取国外直接投资等长期资金流入,国内企业又纷纷海外上市,筹措大量资金。

  与此同时,国内“三农”问题,中小企业等事业发展资金紧张,社保体制资金缺口巨大,改革中尚存诸多历史痼疾缺乏资金解决等,一直得不到解决。

  造成目前这种极不合理的失衡状态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国金融发展的严重滞后,在充当投融资中介,优化资源配置方面,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效率相当低下,不得已,只得借助国外的资本市场(金融机构),部分弥补这一方面的功能性缺陷(当然,还有企业家才能的缺乏,也在利用国际资源)。

  在这种模式下,不但经济安全较差,成本较高,而且不利于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我国的内部需求。大量利润被国外拥有,影响了我国收入的提高,也最终影响了我国扩大消费的来源。

  我国的企业储蓄自2000年以来,迅速上升,其中有经济强劲增长等积极因素,但同时也反映出资本市场欠发达,非国有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融资,迫使他们更多地依靠利润留存进行投资等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完善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已成为我国经济过程发展中,不能不解决的瓶颈问题,是扩大内需战略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之一。

  正确看待股市的财富效应,不能将财富效应作为一项政策手段

  一般谈及通过资本市场来扩大消费,就会想到股市的财富效应,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股市存在的财富效应,以此来扩大居民消费。但我国在实施扩大国内消费政策时,应谨慎对待股市的财富效应。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中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有限。

  中国股票市场的流通市值占GDP、股民占居民的比例,均不到10%,从宏观政策效果看,覆盖面小,效果有限。

  二是将股市的财富效应作为政策手段,极易形成金融泡沫,引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在发达国家,股市的繁荣往往带来财富效应,对国民经济发挥了促进作用。但如果将此作为政策手段,推动股价上涨,往往容易使股价脱离真实价值,形成泡沫。而且股市的繁荣往往是顺周期,不利于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日本虽然没有将股市的财富效应,作为扩大消费的政策手段,但其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股市泡沫,确实曾产生了消费效应,而股市泡沫的破灭,也给当年的日本经济发展,带来沉重打击。

  美国IT泡沫的破灭,也提供了另一个例证。

  实际上股市繁荣的基础,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而不能相反。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将股市的财富效应,作为扩大国内消费的政策工具,只是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这个效应可能对消费的影响。

  三是我国仍应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

  我国应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使得国民经济运行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也使国民直接从股市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应该看到,由于存在投机因素,股市的资源配置效应,受到一定限制。而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虽有长足进步,但仍还相当不完善,上市公司质量较差,内幕交易盛行,市场操纵行为时有发生,券商整改也尚未完成,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四是当前可利用股市平台,部分解决消费瓶颈问题。

  首先是要尽快明确国有股划转社保基金的政策。

  2002年国务院决定停止境内国有股减持的根本原因,是股权分置问题尚未解决。目前,通过证券市场筹集社保基金的条件,基本成熟,应明确国有股减持后,划转社保基金的政策,充实和完善社会保证体系,进一步夯实市场经济社会的“稳定器”;

  其次是放慢优质大型企业境外上市步伐,鼓励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企业海外上市。

  目前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基本上是资源型、垄断型和高科技型企业,又是国内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优质企业,利润率相当高,国人承担了巨额的改革代价,却无法分享改革成果的回报。当前应适度放慢我国优质大型企业境外上市步伐。

  大力发展各种债券市场

  我国的金融市场,是以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尤其是债券市场还相当不完善。进一步推动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促进交易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联通,有助于投融资市场的完善,最终有助于我国消费市场的扩大。

  更重要的是,我国还可进一步利用国债、地方债市场,推动政府扩大消费政策实施。

  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点:

  一是在当前我国储蓄率偏高,市场利率较低的环境中,可允许一定程度的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提高政府在公共服务、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支出。

  事实上,通过发行国债实现政府上述两项职能,如社保、医疗、教育、产品质量监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仅仅只是将隐性财政赤字显化而已,并没有实质增加财政支出。但这些支出,却可以较大程度的释放国内消费需求;

  二是发行债券或各种金融创新工具,支持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贫困问题,提高国民的消费能力;

  三是可考虑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券,然后以打包贷款的形式贷款给各级政府,这种融资方式,事实上就是一种地方政府债券。但由于较为隐蔽,风险控制较难,是否可以考虑将其显化,引入市场约束,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支持商业银行转型,深化消费信贷、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些年,商业银行受到外资银行的冲击,加上监管部门加强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和提高审慎监管,以短期融资券、企业债为代表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挤占了银行的高端客户,使得银行开始转型,转向以零售业务、中小企业业务为主的发展模式,消费信贷、信用卡、中小企业贷款、各种理财等中介服务,成为银行争夺的重点。

  近两年来,商业票据及与此相应的票据贴现,迅猛发展,同比增长率维持在40%左右,这一部分业务对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有很大帮助。银行的这种转型,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消费信贷、中小企业贷款、票据贴现等业务发展。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政府而言,就应进一步鼓励这种趋势发展,同时为银行顺利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主要是要尽快进一步推动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平等中外银行税收制度,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如与资产证券化有关的法律要求等。

  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部分解决消费瓶颈

  近些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虽然一国长期拥有高额外汇储备,不会直接带来不安全,但巨高的外汇储备,意味着相对应的国民储蓄从国民经济运行中,沉淀下来,没有参与国民经济运作。降低储蓄率,扩大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

  对此,资本市场可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择机尝试外汇储备证券化,把一部分国家外汇储备,转为企业和个人的外汇资产。

  即国家拿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设立海外投资基金,通过定期拍卖的方式,交由专业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国内居民用人民币购买基金,央行在收回市场上人民币的同时,使居民间接持有境外资产。

  二是视需要,考虑在国内设立仅由本国居民参与的外债市场。

  其中,对已进行股权投资的外商,采取措施,鼓励其在国内发行外币债,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引进设备、生产线,即重点引进外商的管理与技术,而不是资金。

  此外,考虑到社保资金缺口的大量支付在未来,可与社保签订互换协议,用适量的外汇储备,弥补社保资金巨大缺口,平时外汇资金的使用及投资收益归社保,当国内外汇资金紧缺时,央行有权以人民币换回。这样既可作为国家外汇储备的二级储备,也能尽快构筑社会安全网,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

  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储蓄与投资的转化

  2003~2005年,我国贷款同比增长率持续下降,从2003年的21.1%,下降到2005年的13%。股票市场融资也在逐年下降。但调整后的经济增长速度,却始终维持在10%左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间融资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商业票据市场的迅速发展,弥补了正规融资渠道的不足,提高了货币的使用效率,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

  此外,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创业、中小企业仍将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但以银行、场内资本市场为主的融资格局,显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种高风险投资的资金需求。农村经济的起飞,同样不能完全依赖现有金融体系的自发解决。

  因此,当前很有必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私人股权基金、融资租赁等各种非银行金融组织,允许民间金融的发展,鼓励各类金融创新,提高我国非银行金融体系的融资与资源配置效率。

  事实上,这类非银行金融形式,在社会中已广泛存在,其中各种海外

创业基金、私募基金已经以各种形式,在中国广泛开展业务,再不允许其发展,不但风险巨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提高,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今后这类业务,绝大部分被外国人所掌控,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安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