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破8 > 正文
 

胡舒立:人民币破八与汇率政策取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 20:55 《财经》杂志

  《财经》杂志/总160期 胡舒立

  “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当前的最优汇率政策选择

  5月15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美元兑人民币7.9982元。这是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次突破1∶8,
具有很强的指标意义。虽然此后此汇率很快复升至1∶8之上,市场对人民币短期内会否大幅升值仍然猜测纷纷,国际投机性资本复又出现新的躁动。

  此时,其实应当更多地领悟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市场意义和政策取向。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2005年第16号公告后,中国开始对汇率制度实行意义深刻的改革。与此前的体制不同,新的改革确定了汇率制度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更灵活的手段,确实意味着中国的汇率机制会更有弹性。从彼至今,时间将近一年,央行、货币市场和投机力量的博弈时而愈见紧张,时而稍有松弛,使中国的汇率出现某种不确定性。但目前尚无理由认为,货币当局会放弃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转向单一追求通货膨胀目标。人民银行反复重申“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会成为中国外汇政策的基本取向。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任何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中国也不例外,且人民币汇率正与此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当然,按照通行的“均衡汇率”理论,经常项目顺差必然导致汇率升值,直至贸易平衡。但在中国的经济现实中,贸易顺差带来的投资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仍是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主渠道之一,这种局面在近期还无法根本改变。经济转型需要着力推进,也需要假以时日。如果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过猛,将会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及其相关部门造成过大冲击,甚至为中国经济所难以承受;升值引致进口原油和初级产品价格降低,也只会增加中国对这类原材料的依赖,无助于资源节约型增长模式的形成。鉴于此,执掌货币政策的央行只能缓步求变,其对于“合理、均衡”的把握必是一个复杂的长过程。

  当然,如果说“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意味着当前的最优汇率政策选择,那这种政策所决定的汇率毕竟与市场汇率正相关,没有人能够最终与市场作对。于是,这又牵涉到我们如何理解人民币所处的市场——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还是一个国际性市场?应当承认,目前中国的外汇市场实际仍是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尽管初步建立了做市商制度,但中央银行作为市场流动性的提供者,天然具有影响汇价的职能。此外,尽管中国实行了经常项目的完全可兑换和相当大部分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甚至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具有一定的流通性,承担了结算货币的职能,但人民币不是自由可兑换货币,更不是储备货币,决定其币值的仍然只能是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央银行。因此,人民币仍处在相对封闭市场之中,央行实现有管理的汇率制度,循市场之轨寻求最优汇率途径,借调控之力减少震荡,不仅是应当的也是可行的。

  当然,中国现在其实面临两难,无论如何举措都意味着成本。关键是何者成本更高。如果放弃有管理的汇率,可能因汇率“超调”等局面导致巨大的宏观经济风险;如果僵守固定汇率,可能付出稳定币值的过高成本,现实留给货币当局的空间已经相当逼仄。在错综复杂的博弈格局中,惟有凭借智慧、意志和高水准执行力进行操作,一方面给市场以“可升可贬”的预期,引进不确定性,一方面顺势而为、相机行事,才可期望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最终完成汇率机制改革的任务。既如此,代价也将是难免的。

  在当前,我们即可清晰地看到稳定汇率的政策代价。4月28日的利率调整,只把人民币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保持存款利率不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货币当局对存款利率上升后外币资金进一步转化为人民币的担心。但贷款利率上调,既部分起到收缩信贷需求的作用,又因存贷款利差的扩大可能成为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的负面激励。如何更准确地衡量政策净收益,适时做出调整,对于货币当局考验重重。

  无论如何,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远未完成;此项改革,又是一个与中国经济转型相同步的过程。中央政府必须以配套政策解决宏观经济中的不平衡,加速推进市场化改革,为汇率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在此前提下,货币当局“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政策实施,正为今后人民币成为具有国际声誉的结算货币或储备货币奠定基础。这一局面的到来之日,则应是中央银行放弃汇率管理、人民币汇率由国际货币市场决定之时。前景应当是可见的。-

  (本文刊于06年5月29日出版的《财经》2006年第11期)

  《财经》杂志前两期财经观察

  房价猛涨与政府缺位、错位及越位

  医治“石油瘾”的选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