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真有千亿资金该干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12:50 和讯网-《财经》杂志

  作者:胡舒立

   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中出现的不均衡,用钱之处多之又多,无一不关乎数以亿计的广大公众利益、关乎公平正义、关乎政府责任与诚信,无一不面临着资金匮乏的无奈,期待着财政之手的援助

  时近年终,中国股市再成看点。自10月26日的大阴线以来,上证指数已在1067点到1122点之间“震荡整理”了一个半月,种种政策利好均无力使之回升。于是,市场经媒体翻炒出一则消息,号称目前已经有政府提供的“3000亿护盘资金大举入市”,引得一派喜气洋洋,猜测纷纷。

  消息真假且不论。我们认为,仅有此愿望而未遭舆论抨击,有此主张而未遭公众斥责,便已让人抱憾之至!

  自上世纪最后十年中国有股市以来,市场的声音最爱将股市指数之重要性抬至最高,似乎中央政府的所有政策都是在调控指数,或是“政策利好”,或是“政策利空”。近年来随着投资者的逐步成熟,这种情形已经有了一些改变。但因为股市毕竟专业性很强,而大众新闻的价值判断可能发生偏差,因此,在利益集团的声声呼唤声中,“指数决定论”仍于无形之中,窃据了某种理之当然的地位。

  以此,在市场下跌之时,市场舆论就引出不当诉求,强调最高决策层应时时对市场指数系念于怀,有责任义务保持股指上升,甚至应不惜以巨额资金与市场相搏。

  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主张。

  试问,

股票指数于国于民究竟有何等重要,动辄当以千亿元公帑托之抬之呢?

  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中出现的不均衡,关乎全民、关乎中国长远发展的用钱之处多之又多。去年黑龙江省进行全省减免农业税试点,乡镇体制做了精兵简政的改革大手术,节省出的费用不过两亿元;中国法定的义务教育至今无法惠及全体农民,整体经费缺口据专家测算为每年200亿元;农村卫生防疫体制建立、农村合作医疗推进、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早已是

医疗改革的题中之义,所缺所待资金当以百亿元计;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需要推向全国,参照试点标准需要得到的中央年度补贴约折500亿元……

  这类事情,此外还可加上许多,如治理河流污染,如煤矿安全生产,如禽流感赔偿,无一不是当前最为热点的话题,无一不关乎数以亿计的广大公众利益、关乎公平正义、关乎政府责任与诚信,无一不面临着资金匮乏的无奈,期待着财政之手的援助。而这些项目之总和,恐怕也绝不会达到市场护盘所期待的“3000亿元”。

  当然会有人说,政府资金用于股市,与用于公共事业有本质不同,因为股价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政府以“有形之手”支撑股价有利于经济稳定,甚至可以扩大内需,带来“财富效应”。这是似是而非的欺人之谈。

  在中国,股票指数不曾成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本来是个事实。认真关注中国的现实经济,可以发现在各类资产市场上,证券市场并非国计民生的基本影响因素,甚至不如

房地产市场那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作为公共经济安全的提供者,国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银行业,它承载着几乎全体居民的基本可支配收入;其次,应该关注包括房地产价格在内的其他资产与产品价格,因为它标志着居民的生活成本——即其可支配收入的现实购买力。而证券市场,只有在价格持续走高的时候应关注经济的泡沫化和泡沫破裂对经济的冲击,在走低的时期则应严格坚持绝不干预政策。

  在股价走低的时候给予托市,将是一种极度不公平的政策安排,等于以对股市中现存投资者实施“最惠”待遇,而由全体百姓共同承担成本。如此,则改革二十多年试图解决的工农、城乡剪刀差,极有可能演变为沉默的弱势群体对股市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输送剪刀差。这显然是一种体制复归。

  事实上,托市不仅错谬,且必然成为徒劳之举,这本来是市场的铁律。当前市场的低迷确实于投资者信心直接相关,但根本原因正是市场扭曲导致的理性预期。如果市场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各类交易主体一味期盼政府注射强心针,甚至把已经饱受其伤害的中小投资者作为“人质”要求国家支持,只能使股市距“效率市场”越来越远。如此背景下的托市,在“局内人”解套抽逃之后,出现政府资金与市场弱势者深套其中的结局,将是难以避免的。

  当然,我们批判“3000亿资金入市护盘”之说,并不意味着这一主张在中国已经或极有可能成为事实。说到底,现在需要阐释的是一种基于舆论正义的价值评判。在以“护盘说”为民请命大肆流行之时,这种价值评判是必须强调再三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9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