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币注入弹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1日 20:56 和讯网-《财经》杂志 | |||||||||
有关外汇市场的改革虽然以非常渐进、非常技术的方式出台,却是未来深层次改革的必要准备性步骤 胡舒立/文 北京时间9月23日下午5时,中国人民银行的网站悄然出现一条重要消息,将人民币对
这些动作虽小,但意味颇重。央行的决定当即生效,大洋彼岸纽约外汇交易市场随后出现了美元蹿升;9月23日当天,欧元兑美元从1.2154降至1.2042,美元兑日元从111.70升至112.45,英镑兑美元则从1.7916降至1.7758。 华盛顿时间9月23日晚间,刚结束的西方七国(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表了共同声明,表示“欢迎中国政府继续追求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并“预期这个更具市场导向的制度的进展,将改善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机能和稳定性”。在过去的18个月中,G7会议的声明中,第一次没有出现要求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的字眼。 局势令人欣慰,也极易形成一种误解,似乎中国央行的做法仅仅是应对外部压力的“技术性手段”,似乎G7午餐会没有出现媒体预言的“鸿门宴”,国际上对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真的就不存在了。如果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业界人士应当明白,在市场体制中,人民币如何估值不可能仅凭主观愿望,而必须考虑经济基本面的直接影响;况且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有很大影响。在当前美元长期走低、贸易出超加大的格局下,人民币如果停留在当前“有管理的浮动价位”,其承受的压力在近期内会越来越大。这实际上是客观和必然的。 事实上,就在今年7月21日“人民币解冻”的当月,中国的新增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90亿美元,创出年内新高,外贸顺差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扩大。美联储9月21日第11次加息,而人民币兑美元不贬反升,更显示出局势的严峻性。 正因为压力的存在无可回避,更不可低估央行出台有关汇价管理措施的深意,将其视为单纯的“外交手段”。其实,7月汇改以来,一系列“微调”正在貌似平静的外汇市场有序进行;而这些扩大外汇市场交易、发展外汇交易市场的举措,就是在为更深刻的汇率机制改革创造条件。 8月上旬,人民银行先是提高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留成比例,放宽了居民个人经常项目购汇政策;随后,又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并在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进一步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品种,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掉期业务,为银行给客户提供套期保值,管理汇率风险提供工具,等等,以进一步发展外汇交易市场。 至9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取消对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外汇限额, 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给银行提供了更多的持汇空间,使其可以灵活自主地管理外汇资金,为今后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以及外汇市场的功能深化拓展了管理空间。 9月23日,人民银行又公布了改进汇价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措施,除了将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扩大到3%,还包括对银行美元挂牌汇价实行价差幅度管理,美元现汇买卖价差限制在交易中间价的1%,现钞买卖价差扩大到中间价的4%,银行可在规定价差幅度内自行调整挂牌价格等。新措施还取消了银行挂牌的非美元货币的价差幅度限制。 这些举措极具专业性,实际上都属于增强银行自主定价能力和外汇管理的风险意识的举措,有利于提高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中央银行更有效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而放开挂牌非美元货币的价差幅度限制,可以使银行避免承担国际市场上美元与其它币种间日常波动所带来的外汇风险。 从8月到9月,有关外汇市场的改革虽然以非常渐进、非常技术的方式出台,没有很大震荡也没有强烈冲击,但无疑是未来深层次改革的必要准备性步骤,正是“学习弹性汇率制”的过渡期。随着改革的渐进,完善汇率机制、朝向“更有弹性”的变革终将到来。 当然,中国需要汇率机制的根本变革,也需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因此,中央政府在推进汇率改革的同时,还必须从治本入手深入改革,有的放矢,解决宏观经济中的不平衡,实现增长方式的转换,并通过扩大内需,纠正贸易顺差过大带来的被动局面。这正是人民币汇率压力逼出来的改革需求和机遇。- (本文刊于10月3日出版的《财经》2005年第20期“财经观察”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