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美第五轮纺织品磋商 > 正文
 

中美贸易摩擦:须用智慧解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1日 10:22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程瑞华

  新闻背景

  2005年1月1日,全球正式取消纺织品贸易配额,中国对美欧纺织品出口量激增。

  5月中旬,美国以“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剧增、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先后对针织衬衫、棉制裤子等7种中国纺织品设立配额限制。美国政府还对中国的毛制裤子、胸衣等6种纺织品进行设限调查。

  对此,中国商务部表示强烈反对。为解决这一问题,6月份以来,中美已举行了5轮磋商。

  

商务部9月29日证实,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纺织品第五轮磋商已经正式结束。尽管此轮磋商比预期延长了一天,但还是未能就双方所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商务部公告称,此轮磋商取得积极进展,但双方仍存在一些分歧。这一结果凸显了中美纺织品问题的复杂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以纺织品为导火索的中美双边贸易摩擦背后,已经隐含了美国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和行业组织之间的多方博弈。纺织品问题只不过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一只“替罪羔羊”,其背后隐匿着的“一揽子问题”才是焦点所在,也正是美国在纺织品问题之外频频对中国进行要价的弦外之音。

  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在探讨中美贸易问题时常常离不开“贸易不平衡”和“贸易逆差”这两个关键词。据美方统计,2004年美方逆差达到1619.78亿美元(按中方统计是802.7亿美元)。因此,美国总有一些议员、协会或工会以此为依据,从三方面指责和发起行动:一是启动两反两保指控和调查,特别是对纺织品和服装;二是称美国制造业因此在3年内减少了260多万个就业机会;三是指责

人民币汇率低估。

  但事实并非如此,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到2004年的7年间,即便按美方统计,中国在美国全球贸易逆差中的比重依然是下降的,从27.2%下降到24.9%。这一时期,美国对华逆差增长了225.5%,而对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逆差增长了268.6%。其中对加拿大增长了272.8%;对英国、爱尔兰、巴西、韩国和南非都从顺差变成5亿美元到198亿美元不等的逆差。因此,美国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不是中国。

  在就业方面,2000年到2003年3年间,美国制造业确实减少了266万个岗位,但那不是中国造成的。而是它的经济周期和3年累计生产率增长15.15%的结果。按美方统计,2000年,美国对华逆差增加了151亿美元,非农业就业却增加了200.5万,生产工人失业人数则减少了6.1万;2001年,美国对华逆差减少了7.6亿美元,总就业却减少178万,生产工人失业增加了30万。2004年,对华逆差增加了380亿美元,制造业就业人数却增加了9000人(按年初数)。

  应当指出的是,贸易保护不是出路。美国政府的保护并未能让纺织行业发展壮大,相反倒使其逐步萎缩。在过去10年中,美国的服装工业已经大部分被“外包”到了拉美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纺织工业由于技术和资金含量相对较高等因素,至今没有被“外包”到国外,虽努力支撑,但早已是日薄西山。据最新统计,该行业年产值加起来还不到美国GDP的1%,全行业雇佣的员工不过80万左右。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在当前的这场纺织品争端中,中美贸易是双赢的交易,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品贸易,带给了美国实实在在的利益。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进口美国棉花金额为17.7亿美元,计106.3万吨,占中国进口棉花总额191万吨的55.6%。据美国棉花协会预测,2005年,中国需要进口棉花350万吨,其中将有一半以上是美棉。如果美国仍对中国纺织品一味地设限,美国17个州2万多个农场3万多棉农的利益将会受到重创。

  此外,对美国进口商来说,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条和优质低价的产品是中国纺织品最具吸引力的“卖点”,由于中国纺织品价格相当低廉,如果美国要从中国以外的国家进口同样商品,美国消费者每年需要增加140亿美元的支出。更大的问题是,如果没有中国的消费品,美国的物价指数将上升两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的几率将会加大。

  因此,限制纺织品贸易,解决不了逆差。即使限制中国,亚洲其他国家的服装也很容易替代中国货,继续占领美国市场。中美纺织品问题的解决,对巨大的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影响不大,对人民币升值施压,也解决不了贸易逆差。中国政府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强硬,决不在压力下浮动汇率;即使人民币小幅升值,也解决不了贸易逆差的根本问题,就像很多经济学家分析的: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不是要限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而是要加大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作为经济上的超级大国,美国的优势在于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领域。美国一直希望中国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更好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要达到这个目的,美国政府应该果断地解决纺织品问题,然后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加重要的贸易议题上来。美国人解决逆差问题,中国人解决平衡问题,中国人和美国人一起享用对方的产品,这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值得庆幸的是,此次美方体现出解决纠纷的真心和诚意,在缩小分歧的同时,为达成全面解决纺织品纠纷协议而愿意继续谈下去。我们寄希望于未来的中美磋商。只要以中美经贸大局为重,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美终能达成一个广泛而内容丰富的协议,从而使中美经贸关系排除各种干扰,健康发展。

  相关链接

  中美纺织品磋商存在四点分歧

  据新华社讯9月26日到28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第五轮纺织品磋商未能达成一致。

  据悉,中美纺织品谈判的主要分歧在于:一、关于期限:美国希望协议期限到2008年,即中国入世议定书规定允许对中国纺织品实施保障措施的最后一年。中国坚持协议期限只能到2007年。二、关于产品范围:美国欲使中国同意其对更多的产品设限(大约30种)。中国寻求在协议中包含的产品种类比目前和待定的保障措施涵盖的产品种类要少(大约13种)。三、关于协议的配额水平:中国希望以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的进口作为基础水平,但美国认为,配额应以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的进口为基础。四、关于配额的增长率:中国要求包含高于跟欧盟达成的12.5%上限的增长率(20%)。对大多数产品,美国提议在年内的增长率是7.5%,羊毛裤的增长率是6%,在以后的年份可以增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