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电力改革进行时 > 正文
 

财经杂志:电力改革推进渐进及其引申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 12:14 和讯网-《财经》杂志

  中国改革走到今天,早已进入“攻坚战”的生死阶段,持续的、阶段性的推进策略正是制胜关键。为防止全面倒退局面出现,加大改革力度、谨防利益集团主导下的畸变发生已成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力改革能否继续推进会成为一个标志,判定中国近中期改革大业的走向

  胡舒立/文

  始于2002年的电力行业重组,本来是中国近年来最重大、最令人振奋的改革步骤之一。正因为此,这一改革于年来出现的迟疑和畸变,虽然算不得全面大倒退,仍然是令人关注和忧心的事情。

  中国改革特点,用专家们的语言表述,应当属于“渐进式”加“重点推进”。渐进,是为了防止过大震荡;但因为一味渐进可能导致改革停滞,为中间利益集团左右,所以某些领域,某些阶段,需要有大动作、大手术,这就是重点推进。

  应该承认,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需要重点推进的领域越来越多。一直处于滞后地位的电力行业即为其一。2002年4月,历时两年、几经反复的电力改革方案正式出台,确定了电力改革三步走的方针,并于当年底对国家电力公司进行横向和纵向切割,从而走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第一步。

  根据决策层批准的即定改革方案,电力改革继“厂网分开”之后,应当实现“主辅分开”,接着是“输配分开”(即输送电和销售)分开,最终建立起规范、公正和高效的电力市场体系。然而,在原有的国电公司被分拆,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公司的格局建立之后,改革的推进一直相当困难。不仅“主辅分开”至今仍在纸上争论,原有的“厂网分开”也出现了倒退迹象。

  最典型者,就是部分省级电网公司所辖发电资源日益发展壮大的局面;最新近者,就是国家电网公司旗下新源公司的悄然发展——这家注册资金22亿的公司拥有647万千瓦发电能力,相当于三个葛洲坝(参见本刊2004年9月5日文章《“金元帝国”调查》、本期报道《新源变异》)。

  在新的电力体制中,电网公司专司输送电之责,在所辖区有垄断地位。电力公司则是竞价上网的一组群体。电网公司持有发电企业,利益冲突毕现,全然与既定改革航程逆向而行。然而,这种局面迟迟未能扭转,当下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重大改革如此徘徊反复,原因自然是多重的,包括中国2003年以来电力紧缺的形势、中国电网建设长期滞后等。根据新的或事先估计不足的困难,对原有改革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是必要的;但无论何种困难,都不应成为改变即定改革方向的理由,这其实是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不应当有丝毫动摇。

  反思中国电力改革,其根由实与改革策略相关:在初始的重点推进之后,改革主导者大幅度回归渐进模式,终于渐渐地不进而退。在重点推进中,外力与内力相结合,是一种具有强制力的改革;而渐进过程中,过多地采用内部人自我改革模式,却又缺乏足够激励,极易出现学者们担忧的“中间利益集团”软化改革的局面。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人人懂,由于渐进而半途而废的危险,我们无法视而不见。近十余年来的实践已经表明,重大领域的改革应当采用内外结合、阶段式推进的策略,亦即学者们总结过的“波浪式前进”。改革是不能靠激情去完成的,重大改革是一个长过程。如果在初始的强力推进之后,忽视以外力顶住既有阻力,放弃阶段性推进的策略,则极易出现强势利益集团主导下的博弈局面,最终使改革进入歧路。决策层作为中国改革的领导者,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知和坚决的行动。其核心,在于强烈的改革决心与使命感。

  在中国,电力改革较之金融改革、

证券市场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或是较早前进行的电信改革等,因为具有某种专业性而且与公众利益似乎并非直接相关,并不属于大众舆论频繁关注的热点。但反思电力改革出现的新曲折,就改革策略而言,对全局有极大的引申义。中国改革走到今天,早已进入“攻坚战”的生死阶段,持续的、阶段性的推进策略正是制胜关键。为防止识者所担心的全面倒退局面出现,加大改革力度、谨防利益集团主导下的畸变发生已成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力改革能否继续推进会成为一个标志,判定中国近中期改革大业的走向。这就是我们高度关注电力改革进程的原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10,000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