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的统一战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06:35 第一财经日报 | |
田享华 前些天,去参加上海律协的一个讲座,席间听到香港基本法研究中心主席、资深大律师胡汉清(大家亲切称之“胡大”)提醒在座的律师:“外国律所已经开到我们鼻子底下,随着入世承诺开放的领域逐步扩大,它对我们的竞争会越来越厉害,但是我们却不应该仅停留在本土作战上,还要团结起来进军海外,到国外开放的市场去。” 虽然最近金杜律所在香港开分所了,这是内地第一家走向境外的律所,但是,内地律所的实力还显得瘦弱。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最大的律所人数不过300人左右,年收益上亿元的律所更是少得可怜。而世界排名前10名的律所,平均人数超过1300人,全球最大的律所人数2700人,年收益100亿美元以上的有20家。 中国内地律所不仅大所、强所不多,发展的不平衡也很明显,许多内地所还停留在低层面的较量上。 所以,尽快提升内地律师的业务素质成了当务之急,香港对上海已经有了一个培训机制,目前大约培训了五六期律师,总培训人数上百人。不过,“胡大”觉得很遗憾的是有很多律师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去香港并没有好好学习,不过是利用培训机会换取商机罢了。 北京奥运会的法律服务有美国律所的参与,却没有香港律所,这让“胡大”对于外国律所咄咄逼人的架势很有些着急,这不仅是法律服务业的竞争,法律服务业还涉及一国司法制度等敏感因素。为此,他开出的药方是内地律所与香港律所的联合,香港律所在语言方面的优势以及对英美法律的纯熟掌握,加上内地律所对内地业务的熟悉以及国情的把握,应该能够对抗得住外国律所对法律服务业的野心。他还建议成立“中华律师”协会,会员包括从事内地法、香港法、澳门法、台湾法等法律服务业的律师,从而整合与优化这四个法域的法律服务业。 但这个法律服务业的“统一战线”是否真能建成,建成后是否真能抵抗外国律所的竞争并且走得出去,似乎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作者为本报综合新闻中心记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