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逐利的名义出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21:16 周末画报财富版 | |||||||||
撰文:陆敏君 面对企业狙击手利用投资者逐利心态制造的一次又一次的出击,企业高管们需要在长期、短期利益中巧妙平衡。 当掌握了3%股份的美国亿万富豪卡尔·爱康近日建议将时代华纳拆分为4家公司,并
虽然由爱康邀请回来的候选CEO比昂迪声称这是一场“时代华纳未来发展战略的全民公决”,尽管爱康自己不断强调推动公司管理层的重组计划,是为广大投资者重振股价做努力,其“逐利”的目的还是昭然若揭。无论是分拆还是重组,他们最终希望看到的结果,也是他们的成果,就是股票上涨。当股票价格达到了期待的高度,获利套现后,逐利的他们就不会再考虑未来战略和所谓计划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逐利者就以寻找“价值”的眼光游走于华尔街。当时,很多上市公司高管并不关心股价,而是大量持有现金,以至于企业股票的价格往往低于它们的内在价值。于是,急于锻造华尔街金融服务品牌的美国政府出台相关法案鼓励普罗大众进入资本市场。在政府的推波助澜下,华尔街逐利者得以低廉的利息获得大额贷款,大量购买一些市值低廉的企业股票。当企业以现金进行防御性回购时,逐利者就趁机抛售。以卡尔·爱康为代表的逐利者在一次又一次的敌意收购中积聚了大量财富,也因此被冠以了“企业狙击手”、“资本鲨鱼”等称号。在他们的步步进逼下,企业管理层开始不得不专注于为股东创造价值,而这种所谓的价值,正是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扬。而随着股票投资者的获利故事被不断渲染,华尔街的影响力也开始与日俱增,大量的投资者开始进入市场。政府的鼓励政策推动了华尔街的影响力,但同时也孕育了华尔街盲目逐利的心态。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为了躲避企业狙击手的恶意收购,企业开始通过财务报表隐瞒真实现金流,于是,收益率代替了股票红利成为了企业狙击手筛选猎物的标准。同时,对收益的预期也成为了华尔街投资银行分析师们的主要业务,无论是投资者、企业、还是这些被称为企业狙击手的资本玩家,都在以金钱较量着各自对投资收益的眼光。华尔街的情绪被“那个数字”(也就是收益率)迷惑着。在1992年至1995年间,公司收益每落后于公众预期2美分,在收益公布后三天左右的交易时间里,公司股价平均就会下跌1%。推动企业收益满足预期的急切心态,鼓励了华尔街只关心公司的短期状况而不是长期的发展趋势。 而类似的“数据崇拜”,延至今天依然盛行,高成长型公司的股票价格往往会因为高预期而被盲目推高,而当这种被盲目放大的预期不能实现时,股票就会大幅下滑。Google股价在月初大跌,从每股475美元跌至379美元,正是因为业绩低于投资者极度乐观的预期,尤其是低于早前分析师们预测的“那个数字”。投机热钱顿时以震耳欲聋的态势迅速撤退,华尔街急功近利的投资风气由此可见一斑。 大部分的中小投资者通常无力也无法独自预测公司未来前景。当极度不耐烦的企业狙击手跳出来宣称,企业高管不能为股票价格负责,投资者自然开始跟风鼓噪,使高管们的长期战略在赤裸的短期利益面前显得脆弱无力。而这也正是爱康们能轻易发动“高管攻击战”的根本原因。于是,企业狙击手利用投资者的投机逐利心态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出击,而反过来,投资者短视和对股票收益率的盲目追求也让这些资本巨鳄屡屡得手。 这种建立在对企业未来成长能力预期上的股票价格,逐渐演变成了企业狙击手和高管们的“眼光”博弈。实现股票预期收益成为了一段时期以来企业高管们最重要的指挥棒。企业高管们担心企业暂时的停滞会带来负面震荡,他们在进行每一项改革前都必须盯着股票交易所显示屏上跳动的股价,甚至不惜以虚报利润、捏造财务报表为代价。对于企业高管而言,当投资分析师的收益预期总是牵引着投资者作无休止的幻想,确保投资者信心太重要了。 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这没错,主观上他们都会希望把企业推向成功赢利的方向。但客观上,投资者的逐利心态、华尔街市场的低廉的交易成本都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公司长期战略的考虑者。因此,面对股东对于短期收益的要求,高管们不应一味的迎合,金钱游戏中的买进、卖出是不可能制造企业增长的,就如同物理学中的能量守衡定律一样。股票增长也不能被简单地视为公司发展实力的风向标,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有责任让投资人、员工明确这一早已为人知晓的道理:仅凭实现收益目标并不能说明公司的兴盛,仅凭一两个季度未能实现目标也不能说明公司面临失败。 另一方面,高管们也不能与攻击者直接对抗。高管们必须认识到,攻击者并非随机选择公司作为投资目标。他们选择这些公司,是因为它们代表了释放股东价值的机会。高管们必须学会使用武器,包括影响现有股东并掌握媒体关系,对投资者公开有说服力的信息,主动有力地为自己的长远眼光提供旁证。 尽管爱康们被形容为最具杀伤力和破坏力的鲨鱼,但与鲨鱼共舞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他们的出现打破了企业生存环境的生态平衡,但是,对企业来说,他们的出击也正是一次创造新商业生态平衡的契机。鲨鱼们袭击了什么?他们袭击的正是生物链中防守最薄弱的漏洞,或者是未能让人信服的公司战略,或者是未能高效体现投资者利益的措施。出色的高管不应该回避袭击,而应该在这种袭击中学会创造性地建立新平衡。正如《变革之心》的作者丹·科恩所言,任何公司的业绩既要看长期又要看短期,了不起的管理者是能两者兼顾,并在此中巧妙平衡。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做到了,但愿同时侍奉着员工、投资者、公司客户的帕森斯也能顺利走过这条危险钢丝,真正把时代华纳推上基业常青的成长之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