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IPO背后的较量 银行家智慧PK政治家思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13:40 新浪财经 | |||||||||
阿蒙 日前,在高盛沉醉于工行IPO时,一则消息却把美梦领上了“南柯”。报道称,美国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已被排除在中国工商银行(ICBC)的上市承销商名单之外,原因是中国政府担心,高盛在另一笔交易中的角色可能与此构成利益冲突。据悉,工行原本希望将高盛包括在内,但在关键时刻政府指示其不要这么做。表面原因在于,高盛最近投资26亿
此次,工行上市拟筹集逾15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股票发行。如此大单,难道就轻易让美林、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渔翁得利”吗?此刻,老对手摩根士丹利,在旁观窃笑还是摩拳擦掌呢? 先来看看两巨头历史。 摩根士丹利原是JP摩根中的投资部门,1933年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国会禁止公司同时提供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服务,摩根士丹利于是作为一家投资银行于1935年9月5日在纽约成立,而JP摩根则转为一家纯商业银行。1941年摩根士丹利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合作,成为该证交所的合作伙伴。公司在1970年代迅速扩张,雇员从250多人迅速增长到超过1,700人,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业务。1986年摩根士丹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进入上世纪90年代,摩根士丹利进一步扩张,目前在全球27个国家的600多个城市设有代表处,为全球提供包括证券、资产管理、企业合并重组和信用卡等多种金融服务。 高盛1869年创立于纽约,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之一。 在以合伙人制度经营了一百三十年之后,高盛于1999年5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高盛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设有分部,并以香港、伦敦、法兰克福及东京等地作为地区总部。高盛是集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投资管理等业务为一体的投资银行,为全球成千上万个重要客户,包括企业、金融机构、国家政府及富有的个人,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从中国业务拓展看,二者各有千秋。 高盛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把中国作为全球业务发展的重点地区。1984年,高盛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 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内地市场。在过去的十年中,高盛一直在帮助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占据领导地位:中国移动通信首次公开招股发售、后续股票发售交易及可转换债券发售交易;中国石油、中国银行(香港)、平安保险首次公开招股发售;以及中兴通讯4亿美元的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发售,此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2005年,高盛还成功完成了交通银行海外上市项目以及中国石油后续股票发售。 在债务融资方面,高盛是唯一一家作为主承销商全程参与中国政府每次主权美元债务海外发售项目的国际投行,在中国牵头经办了近40项大型债务发售交易。2004年12月,高盛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从此,高盛可以在中国开展本土A股上市业务,人民币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和提供国内金融顾问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作为金融顾问,高盛多次参与在中国重大并购案,如日产向东风汽车投资10亿美元案;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北汽投资11亿美元案;TCL与汤姆逊成立中国合资企业;汇丰银行收购交通银行20%股权案以及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等等。 与高盛相比较,摩根士丹利更善于“入乡随俗”。 1995年,摩根士丹利成为首家入股中国国内合资投资银行的跨国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为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几家国内外实体联合组成的合资公司,摩根士丹利是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34.3%的权益。正如其自我评价所言——具有丰富的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经验、全面的行业知识、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理解以及全球支持网络。 摩根士丹利与中金公司曾共同参与多个大型国企民营化上市项目,其中包括: * 2000年6月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全球 IPO并同步在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筹得资金56.5亿美元 。 * 2000年10月,中石化全球IPO并分别在纽约、伦敦和香港三地挂牌上市,筹得资金34.6亿美元 。 * 2001年12月,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全球IPO并同步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筹得资金4.86亿美元 。 * 2002年11月,中国电信全球IPO并同步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筹得资金15.2亿美元 。 * 2003年10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IPO并在香港挂牌上市,筹得资金8亿美元 。 * 2004年5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后续H股/美国预托证发行,筹得资金17.25亿美元 。 * 2005年6月,在中国建设银行计划首次公开招股(IPO)之前,引入美国银行作为策略性投资股东 。 从二者经营手段和风格看:高盛喜欢玩经济杠杆,摩根士丹利则善跳交际舞。 前年12月,高盛宣布中国监会正式批准其在中国组建合资投资银行,新公司命名为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高盛高华由高盛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高盛持股33%,北京高华拥有其余67%的股份。高盛高华可以承销本地上市的A股项目、人民币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也可提供国内金融顾问及其它服务。另一投资方北京高华却有特殊股东背景,一个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另一个则是以方风雷为首的投资集团,该投资集团出资人则是高盛公司。高盛给方风雷的贷款高达9775万美元(折合8.04亿元人民币),在高华证券10.72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中,该投资集团以及背后的高盛拥有绝对控制权。为取得这一控制权,据说高盛投桃报李,“捐献”出数亿帮海南证券填了资金黑洞。 虽不能相提并论,但有同工之妙。 今年1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和高盛投资团(包括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高盛投资团将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战略投资将通过购买工商银行新发行的股份完成,高盛投资团将派驻一名董事进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同时,双方还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在工行IPO各方公关博弈关键时刻,高盛重祭“杠杆”大旗。然而,工行拥有近2万个分支机构,控制着中国银行业近20%资产。如外界形容的——入股工行将给予外国投资者一个机会,让它们可以分享中国金融业潜在的爆炸式增长。不止于此,其实高盛是想一举两得?! 尽管秋波暗送,但高盛毕竟是一相情愿。 此前,有关工行IPO报道里,对没有邀请摩根士丹利参与竞争工行上市顾问多发感慨或表同情。其实,工行早已给所谓的本土投行保留了一个顾问资格,中金公司可能便是最优先考虑的对象。观察人士称,摩根士丹利不可能甘于置身局外的安排,而没有任何反应。他们表示,这家美国公司可能会游说中国当局,董事长兼CEO麦晋桁甚至可能亲自上阵。从现在的情势看,‘大摩’很可能是最大赢家。然而,付出了白花花银子,高盛又能善罢甘休吗? 值得玩味的是,从两家投行在中国业绩看,基本上是此起彼长、相映成趣的。怎样摆平两家巨摹,银行家智慧和政治家思维都不可或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