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案例剖析 > 正文
 

麦格理银行:新贵还是小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 13:28 周末画报财富版

  撰文:周湄

  当仅有20年历史的麦格理银行提出收购具有300年历史的伦敦交易所时,这家来自澳大利亚的银行界“暴发户”就成为了各大经济报刊的头条。

  麦格理银行到底是金融界颇具实力的对手还是仅仅是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2005年12月,一纸跨越南北半球的书面要约把澳大利亚这个羊背上的国家写入了世界的金融版图。来自澳洲的麦格理银行(Macquarie Bank)正式提出以26亿美元的现金收购老牌的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英国伦敦交易所。无论如何,横在这两家金融机构之间的,是一道在历史地位和分量级别上都有巨大差异的鸿沟。倘若没有这场交易,华尔街和欧洲的那些银行家们甚至都不会把眼光往南半球挪一挪。人们对这个国家更多的了解还是黄金海岸和那只活蹦乱跳的袋鼠。

  抢眼新星

  2005年是麦格理银行一个关键转折点,不但由于他们创造类似收购伦敦交易所之类的爆炸性新闻;更在于他们终于开始有点成为国际银行的苗头了。在2005年(澳大利亚财年于6月30日结束)年终报告会上麦格理银行CEO艾伦·莫斯(Allan Moss)骄傲地宣布2005年国际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7%,总资产也达到490亿澳元(折合约343亿美元)。麦格理银行从2000年开始就飞速地发展着,在沉闷的银行界几乎是个异数。

  虽然这家新晋的银行并不被人们了解太多。但恐怕没有另外哪家投资银行能够把自己的全球战略说得像麦格理银行那样清晰,或者,那样简单。画出一只金字塔,你就把麦格理银行的战略一览无遗:在金字塔的底端也就是本土澳洲,我是全能型银行;在中端泛亚洲地区,我做投资银行领域的任何事;而在其余的市场(包括美国和欧洲),除非眼熟手熟,否则我不会理会。

  不过具体谈到麦格理银行在中国的作为,大家还是觉得模糊。从1994年涉足中国市场,麦格理银行基本上是什么热就做什么,这些包括了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等热躁一时的领域。那么,对于这家急欲在中国施展身手的进攻者来说,接下来的香饽饽是什么呢?2005年原京华山一的投资银行家温天洛加盟麦格理银行,这似乎是暗示了将来麦格理银行在内地的方向是传统的投资银行领域,即抢夺IPO和并购项目。年轻精干的温天洛在资本市场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其所擅长的内地民营企业香港上市这一领域,论资历和能力可能仅有几人能够互分伯仲。但事实上,即便麦格理银行摩拳擦掌一副兴奋的姿态,在IPO及并购这块目前已经竞争得如火如荼的领域,这位新人的加入仅仅是多了一个抢食者而已。对于麦格理银行来说,还有很多的事情等着需要铺垫和加强。

  出身困惑

  虽说英雄莫问出处。但麦格理银行确实受到了品牌形象的困扰。在电影《生命的证明》中,罗素·克劳曾自嘲一句话:“你知道一个英国皇家上将的女儿如果赌气报复自己骄傲的父亲会做什么事情吗?她嫁给一个澳洲人。”很微妙地,和澳洲相关的一切似乎都被贴上了一个标签。对于麦格理银行来说,在信奉传统的傲慢的投资银行领域,华尔街和老牌的英国一样,多多少少鄙视和排斥着这个来自南半球的“异端”。如果希望能够像那些华尔街和欧洲同行一样趾高气扬的话,麦格理银行就必须加强自己的品牌塑造。至少在中国内地看来是如此。

  尽管在房地产市场和不良资产处置领域麦格理银行表现相当积极,但势利的内地客户始终还是把对一家投资银行的评价重点放在传统的IPO领域。“当你上门作哪怕是礼节性拜访,客户也希望在你的公司简介里看到你去年加上前年逮到了多少头‘大象’,这非常地让人沮丧。”麦格理银行的银行家们恐怕对此心有同感,因为这家处处表现进取的攻击者,实际上,在进入中国的这几年来斩获寥寥无几。

  麦格理银行的媒体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很危险。这解释了为什么其有意收购英国伦敦交易所这本来很简单的商业行为,却一度被误解为“哗众取宠”,争取“媒体曝光资源”,“工于心计地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是华尔街的分析师还原了麦格理银行的真实形象。相当一部分分析师看好麦格理银行的这次收购行为也相信其实力。自1996年至2005年,麦格理银行的利润增长曲线一直是平滑地向上,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这在投资银行普遍不太景气的最近几年决非易事。而这家银行2005年高达80%的海外增长,也更让分析师们喜出望外。尽管麦格理银行给出的每股5.80英镑(合10.24美元)的现金收购报价(甚至低于当时的市价)严重激怒了伦敦交易所的管理层,主管该项并购的英国竞争委员会仍然公开地表示了欢迎,声称“诚挚地期待着麦格理银行下一步的书面出标”。

  “麦格理银行并不是那么糟糕的一个购买者”,伦敦交易所的管理人员私下里也这样认为。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麦格理银行成长得非常迅速。

  国际出征

  在1985年,该银行仅有50名员工,而目前业务遍布23个国家,拥有逾7000名员工;同期内,该银行的利润增长了14倍,至8.35亿澳元。

  在传统投资银行咨询业务之外,麦格理银行在全球高举高打,收购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资产。这些基础设施资产大多都近乎垄断,从飞机场到水坝等等,这让麦格理银行的资产组合显得非常的“硬”,再加上最近两年来一系列的收购案例,包括收购挪威的炸药生产商、台湾宽频通讯、ING霸菱(ING Barings)亚太区

证券业务等等,麦格理银行粗犷而凶猛的行为塑造了一个野蛮人入侵的形象。这个“野蛮人”处置这些硬资产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它们打包到专业上市基金中,提供长线投资者所需的6%至7%的稳妥收益率。这个模式证明相当成功,麦格理银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管理着价值约为1120亿美元的资产。

  首席执行官艾伦·莫斯(Allan Moss)经营麦格理银行的眼光放得相当长远。在这位哈佛优等生的领导下,麦格理银行富有朝气和活力,在“理性所允许的边界内”,人们就公司的所有一切畅所欲言,这在老气横秋的投资银行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每年年底银行毫不吝啬地派发的丰厚奖金也提供给员工极大的动力,这一切都驱动着麦格理银行连续6年保持高速的增长。

  前文中那位来自澳洲的神奇小子罗素·克劳现在已经跻身全球一线男星行列,这全得益于美国好莱坞发达的造星机制和广阔的电影发行市场。如果没有美国市场的点石成金,罗素·克劳那孩子般淘气的神情是否还能在全球掀起如此大的票房魔力?而处于金融领域的麦格理银行就没那么幸运了,它也许需要另外寻找一个类似于好莱坞的能够从中吸收营养的“母体市场”。这个市场会是美国,欧洲,抑或中国?

  有一点可以确定:不管在哪个市场,由于没有庞大的身躯,麦格理银行可能无法加入巨人的斗争,也最终不会成了王,但在一路荆棘的奔跑胜利后赢得鲜花和盔甲,却是这个曾经被嘲笑的野蛮人可以获得的荣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