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定价陷入两难 改革后成本增加成主要阻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 13:14 《财经时报》 | |||||||||
□ 本报记者 易强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俗话说的是,人的性格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十分困难,因为它带有巨大惯性。资源定价改革的困难,与此有些相似。 困难虽在,但现实的情况是,资源定价改革已势在必行。
目前,比西方低10%、仅为33%的能源利用率,以及某些出口资源定价权的丢失,使得中国政府开始纠正过往的失误,虽然这种失误曾带来GDP增长的繁荣。 早有苗头 苗头开始清晰始于6月25日。当天,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政府将加快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定价的市场化进程。 马凯发言仅两天之后,国务院(2005)21号文出台。这份《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对资源定价改革提出了具体目标。它要求政府部门进行研究,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加快资源定价的市场化进程,研究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并具体要求改革水、电、天然气、土地的价格体制。 到了10月底,在“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上,副总理曾培炎、发改委主任马凯再度表示,将进行资源价格改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陷入两难 中央显然意识到难度,于是提出“要把握时机,分步推进”。要求社会保障、财政补贴、价格优惠等措施要跟上,以避免困难群众的生活受到影响。 实际上,对此有消极心理的,并不限于普通居民,还包括众多工商企业,尤其是出口主导型企业。原因是,待资源价格市场化之后,生产、运营成本不可避免要增加,在短期内不利于与西方竞争。特别是当人力成本增加后尤其如此。 但如果不进行改革,则是牺牲长期发展为代价。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因此陷入了两难。 不过,改革的步子已经迈开。 最近,国土资源部在土地定价上已经出台政策,要求建立协议出让土地的公示制度,年内统一公布各地的最低价标准,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引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房价。可是,如果政策能最终落实,使农民参与土地转让价的协商将有助于解决失地农民——据说有4000万人的社保难题。 电价改革也将进行试点。引人注目的是华东电力市场,它已进行15次月度竞价交易模拟,这种竞价模拟将持续几个月,有可能到明年一季度进入全面试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