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型经济增长弊病多 资源价格改革恰逢其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 10:21 《财经时报》 | |||||||||
粗放型经济增长引发诸多弊病,其不可持续性已非常明显。中国致力于自主创新的战略,就是对这种增长方式的一种突围。当此之时,国家讨论资源价格改革大计,无论从宏观经济形势,还是从社会期望来看,可谓恰逢其时。 数据显示,9月的CPI同比只增长0.9%,这一方面提示我们,中国有发生通缩的可能;而另一方面,这恰恰给物价上涨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如果此时放开一直被人为压低的基础资
中国正在向节约型社会转变。资源价格的上涨,势必有利于引导居民和企业节约资源,更早促成节约型社会的来临,从而减少因为资源过度消耗,导致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对于企业而言,低廉的资源价格致使它们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不仅造成生态恶化,而且扭曲了市场的价格信号;同时,让社会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治理成本。 企业能靠廉价资源获利,也就没了创新压力,也就失去了技术投资的冲动;过低的资源价格,吸引众多资本投资于消耗资源的制造业,造成国内很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陷入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同时,众多质优产品以低价格涌向国际市场,中国以环境破坏、生态恶化为代价,去补贴了发达国家。而可悲的是,发达国家不仅不领情,反而在谈判桌上指责中国向全球输出通缩。 再有,水、电、煤、油、气、土地这五大类资源都不同于一般的资源,有的具有垄断性,有的属于战略物资。 之前,政府相关部门以核准制控制这些资源价格,有些远低于国际水平。相关部门握有这些关键资源的生杀大权,所以,为了获得投资立项,为了给资源定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价格,很多地方和企业到这个关键部门拉关系,又为权力寻租、产生腐败提供了土壤。 国家计委改组发改委,原本是要破除计划经济堡垒,但现实是,原本一些计划定价似乎并无太多松动。电力紧缺,就去忙于监控电价;煤炭紧缺,又去忙于监控煤价……实际上,资源价格是一个基础性价格,要完善市场经济,资源价格放开或许是必由之路,因为它决定了下游产品的定价水准。 现在的共识是,资源价格改革,要以市场化为核心,同时要通过税收杠杆,对资源使用中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但是,这些领域的公司大都是国有垄断企业,由市场来定价,无疑对这些垄断企业有利,而不利于其他企业和老百姓。 为了避免垄断企业盘剥资源使用者,在资源价格改革过程中,必须引入税收机制——用不同的税率平衡供求双方的利益;同时,对可能的行业还应打破垄断壁垒,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让价格真正由市场供求决定。 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过程,资源价格必定会面对巨大阻力;而作为旧有的管理者——发改委,倘若能够在资源价格改革上自削其权、自我革命,资源价格改革就完成了一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