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融资租赁赌命 银行王者归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23:05 《财经时报》

  融资租赁业是破茧而出,还是悄然死去?他们是否能够在银行主导下重新焕发生机?银行可否为融资租赁业开启融资大门,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 李文科

  中国的融资租赁业正忍受着一次次强寒流的冲击。

  从行业内外的默默无闻,到被作为圈钱工具让银行退避三舍,融资租赁业挣扎在生死边缘。

  是破茧而出,还是悄悄死去?中国的租赁业是否能够在银行主导下重新焕发生机。

  这些问题正在困扰着融资租赁业的各个参与主体,在他们看来,解决问题的关键,将视银行能否为其开启融资大门。

  艰难发展期

  按监管机构不同划分,目前中国的融资租赁机构分三类:

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共12家;商务部外资司监管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共50多家;商务部今年年初批准的作为试点的9家内资融资租赁公司。

  10家金融租赁公司已完成重组,但他们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财经时报》了解到,最近已有两家停业,分别是西部租赁和四川租赁,加上此前受“德隆事件”影响而停业的新疆租赁和上海新世纪租赁,目前还能从事正常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只有江苏、河北、浙江、山西、深圳等6家金融租赁公司。

  这几家公司得以保全的原因是,“多少都有政府背景”,且在经营状况上,他们较为保守,只做“比较安全”的项目。

  租赁业内专家沙泉忧心地告诉《财经时报》,原本期望重组后的金融租赁公司能带动金融租赁业走向行业腾飞,这一愿望现在基本落空。

  年初由商务部批准的9家内资融资租赁企业试点中,现也只有4家经营状况良好,其他试点企业状况堪忧。内资融资租赁公司的试点,在现阶段已基本停滞。

  此外,一向被业内看好的外商投资的融资租赁公司,现阶段亦是鱼目混珠,经营状况良好的不过寥寥。

  沙泉认为,融资租赁业已进入艰难发展时期。

  多重困局

  被视为“朝阳产业”的现代租赁业,在发达国家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成为三大金融工具之一,其市场渗透率达到30%左右。但中国租赁业的市场渗透率仅1%左右。

  租赁业作为“舶来品”,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经历了几起几落,发展到现在反而陷入“艰难时期”的原因多方面,其中最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二字。

  包括租赁业的监管层,对租赁业的认识都存在偏颇。尤其对于金融租赁公司或融资租赁公司,很多投资于此类公司的股东并非真心实意做租赁业务,而是瞄上其“金融”牌照,以凭此来圈银行的钱。这是很多融资租赁公司运营不佳的主要原因。

  同时,监管层提供的政策环境也是行业发展的障碍。上世纪90年代后,政府不再是承担租赁担保的主体,很多租赁公司尤其是合资租赁公司面临破产清算。

  在这一状况下,面临资金难题的租赁业通过资产重组引入民营资本原是良策,然而吸引投资资本的“金融”牌照,并不能让租赁公司开展实际的金融业务。比如“发行债券”,虽然央行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规定金融租赁公司有权发债,但银监会却没有出台发债资格、规模等具体政策,租赁公司“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金融业务,却不能做”,通过资产重组慕名而来的资本更是“大呼上当”。

  此外,税收问题、海关手续、金融部门的分业监管导致各部门协调艰难及企业经营不善等,都成为融资租赁业发展的障碍。

  破茧

  资金难题是融资租赁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据国外经验,融资租赁公司作为银行和生产企业之间的桥梁,应该是银行的一级批发商,并协助企业销售设备。

  但目前的问题是,很多银行担心租赁贷款资金被挪用,减少甚至暂停了对融资租赁的贷款,这已成为很多金融租赁公司、外商投资的融资租赁公司、内资融资租赁公司遇到资金瓶颈甚至陷入停顿的关键原因。

  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融资租赁只能是“无本之木”。

  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屈延凯看来,破茧之法还在于银行和融资租赁企业“两头抓”。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时期,正是设备制造、流通业获得发展的大好时机,融资租赁是实现这一发展的最好渠道。

  据沙泉透露,已有迹象表明,银行在悄然返回融资租赁业。从今年始,银行对融资租赁的关注明显加强,甚至很多民营银行进入了实际操作或准操作阶段。

  中国租赁业的几起几落

  中国现代租赁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20多年来行业几经起落。

  上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资金不足和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的需求,作为一种吸引外资的渠道,中国从日本引进融资租赁概念。1981年中国租赁资产余额为186万美元,到1998年达26.27亿美元,是1981年的1400多倍,这一阶段是租赁业起步阶段。

  但中国多数人将其当作是引进外资的渠道,这使得租赁业从一开始就“变味”了。租赁是一种先进的设备销售方式和资产管理手段,一般通过“厂商租赁模式”来促销设备,融资只是其辅助功能。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租赁业的问题也集中爆发,到1999年,租赁资产余额仅剩2.95亿美元,为1998年的1/9。

  自此,租赁业步入全行业重组整顿时期,民营资本开始介入,国际上的租赁业务管理、盈利模式、风险控制手段也通过这一渠道被引入,国内租赁行业迎来一次革命性发展。

  不过,民营、外资介入中国租赁业的同时也给该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关联交易和关联担保问题难以消释,这使得国内租赁业又一次站到了十字路口。

  目前,租赁业的业务发展规模还在继续增加,但依旧处于萧条困境中。所幸的是制造厂商、租赁公司与银行对租赁的认识在提高,行业组织、

政策法规也在给租赁业以大力支持。

  (李文科资料整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