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水价低的经济学家就算再著名也是不合格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 |||||||||
舒圣祥/文 近日,一场关于中国煤电油气水地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涨价浪潮似乎已经山雨欲来: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水价上涨还没有到终点,还不能反映其真实成本,水价还有上涨空间;某著名经济学家说,我国城市水价普遍偏低,目前仅为国际水价的1/3,地价及其他许多矿产品的价格也远低于国际水平———在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资源价格改革研讨
———11月1日人民网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水及土地价格改革方案。只是,这些改革以什么方式、选择什么时机,目前尚无答案。 有人说,中国合格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这话或许不够确切,但却是2005年最经典的话语之一。“城市水价普遍偏低,目前仅为国际水价的1/3”,说出这话的经济学家就算再“著名”,他也是不合格的。他应该多想想,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是发达国家的几分之几?想想老百姓的福利保障是发达国家的几分之几?一个馒头在普通乡镇卖两毛钱,在大城市里卖一块钱,但这完全不能成为乡镇应该把馒头提价到一块钱一个的理由! 石油涨价了,出租车公司不干了,于是要向乘客涨价,涨价了还不够,还要收什么燃油附加;气、煤、电、水涨价了,各垄断公司不干了,于是要向用户涨价,涨价了还不够,还要喊冤还要索取更大的“上涨空间”;房价发疯了,批租土地的机构和官员不干了,土地价格要上涨,然后房价再接着飙升———在这些涨价公式里,我们看见所有的经济实体都有说“不”的权利,惟独最底层的百姓没有;所有的经济实体都要“化解风险”,都不能承担“风险”,惟独老百姓好像总是“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无论何时,我们也不能忘了我们的前进目标是共同富裕,是和谐社会。假如那些垄断实体考虑“化解风险”的方式总以涨价为主,那也应该多考虑一下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为老百姓也预备一些“化解风险”的道路,处于经济链条最底层的老百姓才是最没有风险预防能力、最需要政府关怀的人哪!把成本和价格风险转嫁给最底层百姓,其发展的结果只能是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而百姓对生活的幸福感以及对政府的亲切感也越来越少,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向老百姓伸手也许是最容易的价改方式,但很可能也是最愚蠢的价改方式。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