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教育风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09:07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王婷婷 发自北京 张保庆,这位即将退休的教育部副部长有着和其他“明星官员”截然不同的质朴气质——魁梧身材、花白平头,还有始终未改的河南口音。 他的“明星”称号缘自今年8月29日。 在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他操着这口乡音,对推行助学贷款不力的八个地方政府进行了长达45分钟的“敲打”。 8月29日,就在张保庆说“天津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的当晚,天津“连夜贷出去几百万元”。而截止到7月31日,天津按新机制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和金额均为零。同样的,其他几个被点名的地区,也传来开始行动的消息。 “反正我也要退了。”他说,这些年积攒起来的无奈似乎不吐不快。个性鲜明、敢于直言的他坦陈, 助学贷款这个“老问题”让自己“既愤怒,又忧虑,又无奈”。都是老问题 “我要说的都是老问题,教育没有新问题。”这是张保庆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的开场白。 “现在全国将近2400多所普通高校,大家反映比较厉害,乱收费的,大概有400多所。”“(我们)每年都查,凡查出严重违规的,有些校长是要撤职的。”然而,乱收费和高校学费过高依然是民众抱怨的焦点,听着几个大学生向他汇报家里一年两三千元的收入,他向记者承认:“现在的学费是贵了。” 他还强调:“现在影响我们教育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投入不足,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或者换句话说,政府的投入滞后于我们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仍然是制约我们当前教育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虽然都是老问题,但就是这些老问题让他痛苦。为什么总是解决不了?“中国目前很多情况还有人治的痕迹,很重。领导者的决心,领导者对教育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我们教育的成败。”他说,“教育太重要了、教育太难了,谁都可以评价教育,但真正懂教育的不多,真正对教育负责任的更少;教育太软了,教育没有什么强迫的手段,只能苦口婆心对大家说,请大家报道报道,大家不报道我也没办法。” 助学贷款的困惑 在他的办公室里,曾经有两麻袋贫困大学生的来信。他曾经多次看着信里的那些故事,夜不能寐。 新的助学贷款政策的确立,吸取了这些信中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当他终于清理完这些信时,他希望那些为了助学贷款而担心的事不会再发生。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只是这一次,即将退休的他终于愤怒了。 站在银行和学生之间的他发现,媒体的“隔空传话”比自己亲临当地还要有用。 对于9月1日的教育部和 财政部联合推出的惩罚措施,他称:“这应该说是我们两家在现有职责范围内所能采取的最大措施。”对那些不自觉的地方,我想还是管点用的。”他无奈地说。 张保庆下一步的计划是组成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联合调查组,“一个省一个省跟他们商量,到底有多大困难,如果这个省、这个地方真说出了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会帮他们解决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