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宏观经济走向众人关注 引擎增长为何放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09:29 金时网·金融时报

  程汝鉴

  在众人的关注中,中央正在观察上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走向,以此作为正在紧张制定的、将于明年开始实行的“十一五”规划的基础。

  当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长三角
、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首次全都放缓。

  以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长三角为例。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回落10.8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签订合同项目同比下降16.9%;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幅同比回落29.3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增幅同比回落21.6个百分点;江苏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同比下降11.9%,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31.8%。

  长三角、珠三角这两大经济圈发展出现问题,让地方政府着急,怕影响政绩;金融机构也着急,担心加大金融风险。

  据统计,长三角、珠三角,再加上京津冀这三大都市经济圈在

中国经济全局的位置已不可小觑:面积只占3%,人口只占12%,但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已占全国的40%左右。经济圈的集聚效应、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的竞争优势已被人们所逐渐认识和重视,这三大经济圈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地区和进一步发展的驱动力。

  现在的问题是: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放缓说明了什么?

  资源的有限性和能源的紧缺及产业链上游价格的高企使过去支撑这两大经济圈高速发展的旧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模式的转型,即从过去的靠投资拉动,依托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转变为靠消费拉动,以资本、技术、高素质人力资源为核心的新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这一转变和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现在面临的问题正是我国其他地区今后要面临的难关,也正是“十一五”规划必须要解决的发展战略的参照系。

  说到这里,因两大经济圈各有其特点,还须具体分析。

  拿长三角经济圈来说,它的优点在于上海已成为圈内公认的核心,辐射功能十分强大,加之央行总部在此落脚,更强化了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两省一市的行政架构,使经济发展具备了腹地效应。但随之也在发展中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由于涉及两省一市,民营经济又十分强大,民企家族化管理居多,企业和各省市利益的最大化使各企业、各省市之间缺乏全局的合作眼光。其次,重复建设,各自为政。如宁波的北仑港原本就是为上海做准备的,但上海又要建设大小洋山港,今年8月9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再次强调建设大小洋山港是当前上海第一位的发展任务。

  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在一省范围内,从而为当地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但珠三角过去那种依托港澳的“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式的外源型经济增长方式已尽显疲态———居于国际分工产业链下游、附加值低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压缩企业利润的空间。

  对于珠三角来说,单一的加工贸易既是珠三角过去的传统优势,同时又成为现在发展进一步加快的短板;与长三角相比,国内市场的产业扩张也逐步遇到了没有腹地效应的问题。

  在这方面,广东省已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措施:汽车制造、电子、重化工业已从去年开始成为珠三角经济圈的三大支柱产业;广东省政府提出了“泛珠三角”(又称“9+2”)这个全新概念,即沿珠江流域的广东、

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这9省与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一起共谋合作与发展,以在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增强互补性。

  从1年多的实践看,珠三角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能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带动圈内经济的再次腾飞尚有待于观察。而“9+2”作为广东省政府的行政意愿能否变为现实,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因为毕竟珠三角的经济总量与周边地区相比,差别太大。

  “引擎”转速的减慢提醒着我们,要找出毛病在哪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