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小限大还是限自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7日 13:51 中国经营报 | |||||||||
社会上曾经流行过讽刺有钱人的几句话,“钱可以买来美食,但买不来好胃口;钱可以买来房屋,但买不来和睦的家庭;钱可以买到豪华的大床,但买不到甜美的睡眠……” 仔细想来,这种自我安慰除了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一种文化在其中发酵外,其实也不无道理。人类的终级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被很多阶段性的目标所搅乱。就像现在,中国的很多普通人拥有了汽车,却越发被交通所困扰。
近来,社会上对某些城市限制小排气量轿车的做法提出了质疑。理由是小排气量轿车更节约能源,更适合中国国情。而城市管理者限小的理由则是,交通已经不堪重负,城市形象受损。 如果这两种意见单独发言,似乎都有道理,但如果形成对峙,就仿佛是鸭跟鸡说,没有共同语言。 在这两种声音之外,还有更高一级别的声音,就是国家还是要扶持小排量汽车发展,虽然已经有22个省区市的84个城市出台了歧视政策。近日,汽车消费税政策可能调整的消息,让人们再次展开“小排量汽车春天即将来临”的探讨。 焦点似乎就是“大”与“小”,而这是问题的关键吗?显然不是。我们要的是什么,是生活质量、是工作效率、是交通便利、是城市和谐、是环境优美。这其中的任何一点,都与汽车排气量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此消彼涨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了,排气量小了,买的起车的人多了,圆了轿车梦,但却发现梦中被尾气环绕得喘不气来;排气量大了,买车人少了,小康社会怎么体现?汽车工业又如何腾飞?但这其中,缺少了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如何用交通环境这一“公共品”来权衡利弊。限小或许是从交通出发来考虑的,但不应该集中在小不小,而应该把理应市场化的用车成本体现出来。比如,公车的问题、停车场垄断经营导致的城市资源被严重价值低估等问题。 如果是从“公共品”的角度来制定政策的,那即使人们都愿意为小车而支付相应的成本,那又何妨呢?如果车主付出的成本是根据城市人口和交通状况来浮动的,那整个资源就会进入一个良性的调节状态。 显然,现在讨论的大小问题都没有结合实际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公共交通、道路等因素。没有真正找到这相关因素之间的方程式,也就无法起到引导合理消费的目的,不过是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罢了。 如果再套一句俗语也许有些不雅,“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管怎么说,鸟还是为决定它生存的食物而献身的,而高级动物人类呢?难道只为财富奔波一生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为了最终的目的思考问题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