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投诉 > 正文
 

电话保险陷阱初显 合理不合规销售存在明显误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 14:41 中国经营报

  作者 胡安胜

  2006年2月6日,春节上班的第二天,北京某企业员工李林(化名)接到了一个电话,很陌生,但很亲切:“李女士,您好,我是××银行信用卡保险服务中心……这边有个中美大都会的防癌保险计划……”

  产品诱人 销售误导

  李林告诉记者,最初接到这个电话,没有产生排斥心理,很耐心地听完对方介绍,感觉这款产品还是有它的优势和投保价值的。特别是“按月付款,储蓄还本”和“不用体检就可加入”颇有吸引力。这位工作人员称“保监会已经下发通知文件,2006年6月将停止销售各类还本型健康保险”,他们也会停止这个产品的销售活动,过时客户也不能加入这项计划了。

  电话里银行工作人员简单提问了诸如“是否患过肺结核,现在是否痊愈”等四五个问题后,建议李林参加这项保险,并计算出李林应缴纳的保费金额为每月264元,需交纳十年。如果没有出险,本金将如数返还。而且十年后如果还想续保,也可以办理。

  然而事后当李林就此询问中美大都会客服人员时,得到的却是不尽相同的答复。中美大都会工作人员称,公司有和这家银行合作的保险计划,但是从来没有接到过关于“2006年6月份将停止销售各类还本型健康保险”的通知。李林同时被告知,如果十年后保险险种不存在了,客户也不能再续保了。

  电话保单 理不服规

  还有一点让李林不能接受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向李林介绍保险的时候,表示李林如果口头承诺加入保险的话,就会自行从

信用卡上划走每月应缴纳的保费。保险合同还没见到,很多条款和责任都不清楚,也没有签字,况且任何保险公司和代理人都没有见到,仅凭电话,就要提前划款了,李林觉得很不合理:“这不符合商业流程,尽管对方一再称电话是有录音凭证的。”

  业内专家介绍,保险合同涉及很多责任和权益条款,还有关键的理赔条款细节,并不是电话销售就能完全说清楚的,商业合同还需要亲笔签字,才能生效。专家还介绍说,保险销售与信用卡关联划款,既方便了投保人付款,又增加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应该是三方共赢的局面,但同时还要考虑与客户签约和信用卡扣款的流程是否符合客户的习惯和心理。

  由此,李林对于整个事情的真实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判定:保险险种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根据自身的综合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保险,对于银行销售保险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电话销售保险更是要提高警惕,多方核实,挑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保险险种。

  了解到这些以后,李林开始提高了这类通过电话销售保险的警惕。因为此前银行保险服务中心人员不断向李林核实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卡号、个人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等信息,李林开始对此感到有些担心,不知道自己的信息会不会泄漏到其他渠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2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